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一位騎牛打天下的皇帝

作者:

明·仇英《帝王道統萬年圖‧漢光武帝》局部

當戴武冠穿戰袍的劉秀出現在眾人面前時,族人都吃驚:「劉秀向來做事謹慎,如今他都起兵了,看來這起義的事錯不了。」於是眾人紛紛投奔他。

出生即有瑞相

劉秀,是漢高祖第九世孫、濟陽縣令劉欽的第三個兒子。

劉秀出生的時候,房屋裡出現吉祥的紅光,人們都說這是吉利之兆。正好當時濟陽縣長出了個一莖長有九穗的稻子,因此劉欽就給兒子起名叫「秀」,「秀」是植物抽穗開花,有特別優異的含義。

小劉秀九歲便成孤兒,與長兄劉演寄養在叔父劉良家裡。後王莽篡漢,建立了新朝。劉演心裡不平,廣交遊俠俊傑,常懷恢復漢室江山的志向。而劉秀則喜歡下地耕田,劉演就常取笑劉秀沒有出息。

20歲時,劉秀去長安求學,研習經學儒道。時新野名士蔡少公擅長圖讖,曾在眾人面前說:「以鄙人對圖讖的參詳,將來的天子將是劉秀。」當時人都以為指的是國師公劉秀呢。站在一旁的劉秀,半開玩笑地說:「怎麼就知道不是指我啊?」

那時王莽苛政,喪失了民心,百姓紛紛思念漢朝,各地不斷起兵伐莽,王莽的敗象盡顯。

騎牛行軍打仗

南陽宛城李通的家族勢力很大,李通從父親那裡得知「劉氏當興,李氏為輔」,就主動結交仁義厚道的劉秀,共商起義。劉秀認為哥哥交遊甚廣,兄弟合璧,也許可舉大事。

起初招募子弟兵時,族人都害怕,覺得前途未卜。當戴武冠穿戰袍的劉秀出現在眾人面前時,族人都吃驚:「劉秀向來做事謹慎,他如今都起兵了,看來這起義的事錯不了。」於是眾人紛紛投奔他。公元22年11月,劉秀兄弟宛城起兵,劉秀時年28歲。

劉秀待人寬厚,做什麼事都先照顧別人方便。當時軍中馬匹較少,劉秀就把馬讓給別人,自己騎牛行軍打仗,直到打下新野,他才騎上了戰馬。後來,劉秀當了皇帝後,大家開玩笑稱他為「牛背皇帝」,說他是騎牛打下了江山。

起義軍攻打下湖陽,因財物分配不均,有兵士憤恨不平,眼看要出現內訌。劉秀出面,好言勸說宗族裡的劉氏士兵,讓他們交出所有財物,分給大家。兵士們轉而喜悅,對劉秀也佩服有加,眾人遂齊心,協力討伐王莽。

隱忍負重

王莽以數十倍於劉秀的兵力,將劉秀圍困在昆陽。兵力懸殊,將領們欲倉皇逃離。只有劉秀從容自若,無驚慌之色。他審時度勢,勸告眾將領:只有合力抵禦,才有希望退敵,如果望風而散,必會滅亡。眾人安定了下來。

劉秀又冒險帶著十二個人趁夜出城,召集人馬,召集了上千人趕回昆陽後,他一人沖在最前面,勇猛殺敵,軍心大振,都說:「劉大將軍越是遇到大敵越是勇敢。」昆陽之戰,劉秀殲滅王莽號稱的新朝百萬大軍,也打下了光復漢室天下的關鍵一仗。

然而滅了外敵,還有內部的問題。劉秀的兄長劉演也攻下了城池,兄弟兩人在起義軍中的名望越來越高,就招來了一些人的忌憚。

為削弱劉秀兄弟的力量,這些人擁立了另一個劉氏宗族的劉玄作皇帝,劉玄自知自己無功受擁,戰戰兢兢中登了基,稱為更始帝。後更始帝找藉口殺掉了劉演。

劉秀悲痛萬分。但他知道,此時若為兄長報仇,自己也會再招奸人陷害,起義軍也會分裂,難以完成統一大業。強忍悲傷,劉秀在更始帝面前更加謙遜。見劉秀不與自己對抗,更始帝反而感到慚愧。

各路起義軍勢如破竹,很快攻入了都城長安,王莽被殺,新朝滅亡。更始帝定都洛陽。

劉秀奉命在洛陽整飭吏制時,總是穿著傳統正式的漢朝官服,顯得十分有威儀。而更始帝劉玄的將領們,服飾混亂拖沓,有的甚至穿著女人的衣裳,滑稽可笑。很多人見到劉秀一行,肅然起敬,老臣們流著淚說:「這才是大漢的風範啊!」人們內心就把漢朝的希望寄託於劉秀了。

因兄長被害,在更始帝劉玄的朝廷中,劉秀很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當時政局不穩,很多地方各自為政,需要朝廷出人收復,劉秀就被派往河北。隱忍的劉秀由此得以離開劉玄,開始了他憑藉自己的聲望和實力一統天下的征程。

收復河北

在北上平定河北的過程中,劉秀順應民心,一路廢除苛政,昭雪冤情,恢復生產,恢復前漢時的制度和官名,他的舉措受到沿途民眾的廣泛歡迎。

劉秀治軍嚴明,愛民惜民,所到之處,百姓爭相送水送食,官員們饋贈財物和婢女給他。劉秀一律婉言謝絕財物,將婢女送回家與她們的家人團圓。劉秀的仁義、誠信感動了百姓,民間更加擁護愛戴他。此時周邊的勇將賢士也都慕名而來,追隨劉秀,「雲台二十八將」多是此時歸順劉秀的。

河北邯鄲有個術士王郎,謊稱自己是成帝之子,自立為王,聲勢很大,與劉秀抗爭。劉秀憑藉著他的軍事天才和萬眾景仰的品德,一路收復了大半個河北,藉助劉揚十萬大軍消滅了王朗。

劉秀平定河北時,更始帝劉玄又遷都到長安,他整天沉溺在後宮,不理政務。新封的王侯大臣橫行霸道,忙於搜刮財物。更始朝廷的腐敗昏亂,讓期盼漢室的百姓大失所望,四方到處起兵反叛更始帝。

順天意民心登基稱帝

劉玄沒有治國的能力,而劉秀大戰昆陽、收復河北,一路身先士卒,此時的劉秀在將士心目中是功名顯著、眾望所歸。

劉秀手下大將就勸他稱帝,劉秀看到還有多處寇賊沒有剿滅,不想過早稱帝。他繼續向北掃蕩,收降各地兵力,軍隊擴大到了近百萬。

至此,北方局勢穩定,南方還有不少的割據勢力,要進一步征討,就需要穩定軍心、鼓舞士氣。

長安眼看就要被叛軍攻破,劉玄自己朝不保夕,更無力繼承漢室大業。天下不能無主,眾人都盼厚德大志的劉秀承載天命,一統天下。

民心所向,天意所歸,在將領們再三請求下,公元25年黃曆六月,劉秀在河北邢台千秋亭登基稱帝,立年號建武,史稱後漢,劉秀被稱為漢光武帝。

率仁義之師一統天下

光武帝即位,攻打洛陽時,遇到更始帝的大司馬朱鮪把守。劉秀派人勸降,朱鮪說:「我曾建議更始帝殺劉秀的哥哥劉演,所以不敢投降。」

劉秀愛惜朱鮪是個將才,立即讓人帶話:「我對著黃河水發誓,朱鮪投降,官爵不變,永不失信。」

朱鮪很感動,於是讓人把自己綁起來投靠了劉秀。劉秀率眾歡迎,親自上前解開朱鮪身上的繩索。他對朱鮪以誠相待,拜朱鮪為平狄將軍,封扶溝侯。之後朱鮪一直在朝廷為官。

洛陽安定後,劉秀派大將馮異向西,進攻占據長安的赤眉軍。赤眉軍兵敗逃走,糧食斷絕後不得不降。劉秀優待降將,下令宜陽縣令將全縣的廚師集中起來給十幾萬赤眉軍做飯吃。

赤眉軍的將士們吃飽了飯,劉秀請他們在漢水邊觀看百萬漢軍軍演,軍演陣容宏大。光武帝對赤眉軍的將領說:「朕不勉強你們投降,你們如果後悔,可以回去重整部隊,再與我決戰。」

光武帝的仁義和漢軍的雄威,讓赤眉軍敬佩不已,降將徐宣說:「不後悔,我們像嬰兒見了慈母一樣,只有歡喜。」於是,十幾萬赤眉軍甘心情願地歸順了劉秀。

擊敗赤眉軍,光武帝隨即派兵向東,討伐割據關東的諸多勢力。經過四年的東征,光武帝掌握了中原大地,統一了東部,只剩下了隴西、巴蜀兩地的余寇。

光武帝整頓軍馬,公元30年,揮師一鼓作氣進攻隴西、蜀地。公元36年初,隴、蜀全部平定。

從28歲起兵到43歲,光武帝以「復漢室之業,定萬世之秋」為己任,率仁義之師,用十五年時間統一了天下,開創了大漢朝的又一個一統江山的格局。

寬厚懷柔王者風範

劉秀用寬容仁慈,打造了他獨特的率軍治國智慧。

登基前,劉秀與王郎鏖兵河北時初戰不利,曾有一批將領給王朗寫密信示降,以留後路。劉秀打敗王朗後,手下與王朗勾結來往毀謗自己的密信被如數搜出,一些忠於劉秀的將領,建議劉秀殺掉寫密信者。

寫信的人個個忐忑不安。誰知劉秀根本就不看那些信,令手下當眾把信全部燒掉,淡淡地說:「讓那些睡不著的人安下心來吧。」於是那些個曾經有貳心的人自慚形穢,日後打仗則異常勇猛起來。

公元24年,劉秀北上戰敗銅馬起義軍,封受降的首領為列侯。受降沒結束,又有兩路起義軍來戰,劉秀再度把兩路人馬打敗,還封投降的頭目為列侯。投降的部隊頭領還不放心。

劉秀理解他們,對投降的將領依舊信任,讓他們回到自己的部隊裡去統率士兵,還單人獨騎到各部巡行安撫。銅馬起義軍等將領深受感動,說:「蕭王這樣推心置腹待人,我們能不以死相報嗎?」成語「推心置腹」即由此而來。

公元23年,劉秀率兵攻打父城時抓到潁川郡掾馮異,劉秀親自為他鬆綁,馮異感動,表示願意歸順,但請劉秀放他歸城善後老母。部下炸開了鍋,認為馮異是詐降。劉秀卻一點都不猜忌,說:「我誠心對待他,老天會有眼的。」

後來馮異為劉秀屢立功勳。大漢統一後,劉秀將關中事務全權交由馮異處理,關中出現太平景象。馮異聲望提升。朝中有官員出於妒嫉放出流言,說馮異勢力漸漸做大,有圖謀不軌的貳心,有人趁機進諫削減馮異的權力。

光武帝沒有聽信讒言,私下關切地提醒馮異,做事要小心,不要授人以柄。馮異惶恐地要交權,劉秀說:「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沒有什麼好懷疑的。」馮異回京後,劉秀設宴款待,當著公卿們的面,夸馮異是國家之棟樑。此後,朝廷上關於馮異的流言驟減。

大將賈復早年在真定大戰中受重傷,生命垂危。劉秀讓人轉告賈復儘管放心,「如有不測,我給你善後。」當時賈復妻已有身孕。劉秀說:「如是你生了女兒,我讓我兒子娶她;如果是男孩,我把女兒嫁給他。我對天發誓,眾將士請記住作證。」劉秀的真誠感動了所有人,賈復康復後作戰異常勇猛無畏。

後來賈復與寇恂兩個將領之間鬧矛盾,彼此雞犬不相往來,劉秀親自勸和,拉著二人的手說,「我的左右手豈可分離!」勸令二人並坐,飲酒互敬。皇上的仁和與禮遇感動了二人,二人前嫌頓釋,終成至交。

光武帝溫和大度,以柔克剛,在歷史上留有美名。光武帝到老家章陵祭祀,這時宗室眾多族母借著酒勁兒,互相議論說:「文叔少年時就待人溫和,而今天當上了皇帝,還是那樣,皇上就不能那樣溫和了啊!」光武帝聽了,大笑說:「我治理天下,就是要用柔道來治國啊。」

善待功臣重用文吏

江山統一後,劉秀責令郎中馮勤制定了給功臣分封的方案。按照功勞大小,決定封地大小和食封數量。一次就封了360多人為列侯,眾臣更是一心奉漢。

逢年過節,劉秀將功臣召集在一起聚飲敘舊。席間,皇帝風趣地問雲台二十八宿之一的馬武:「如果不是跟著我,現在你會是什麼職位?」馬武說:「我可以當擒拿盜賊的尉。」劉秀聽了大笑:「你能當尉?你只要在做盜賊時不要被亭長捉住,就萬幸了!」眾人鬨笑,君臣其樂融融。

建國後,光武帝十分重視文官的建樹。他開設太學、搜集圖書、延聘博士課授徒,自己也身體力行,投戈講藝、息馬論道。他敬賢尊才,達到了「求之若不及,相望於岩中」的地步。劉秀採取了「察舉」(自下而上)與「徵辟」(自上而下)相結合的人才選拔方式。他多次親自考核地方官的任用。決策制度上,除了任用「三公」外,還賦予尚書台很大的權力,參與國家決策。

宛城名儒卓茂,年已七十有餘。劉秀親自接見他,任他為太傅,封褒德侯,賜予食邑二千戶。昭示皇上重視人才、「進文吏」的用人國策。卓茂離世時,劉秀「車駕素服,親臨送葬」。如此禮遇,劉秀身邊便聚集了一批宿學大儒,如宣秉、杜林、張湛、王良等。

雖廣徵天下賢士,光武帝卻從不強求他人。太學生出身的周黨,學問淵博,名高一時,卻無心當官。劉秀召見他,他也不通報姓名,孤傲倔強,博士范升上書皇上,應治他「大不敬」罪。劉秀堅決不同意,特地下詔說:「人各有志,何必強求。」於是賞賜周黨絹帛四十匹,讓他帶著家小回老家隱居。

隱士嚴光,曾是光武帝的同學,他志在閒雲野鶴,不願到朝廷為官。劉秀苦心想用他,特意召見他,讓御膳師做飯給他吃。皇上晚上和他睡在一張床上,夜間,嚴光把腳巴丫子搭在劉秀的肚子上睡著了。當時觀察天象的官員突然發現天象顯示皇上身邊有異動,以為皇帝有險情,趕緊跑來。劉秀只是笑笑,說朕跟嚴光同床而眠呢。

勵精圖治光武中興

光武帝日常十分節儉,身不著華麗之服,耳不聽妖冶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物。他還規定郡縣不准貢「異味」(不尋常的美食)入朝;對蕃國貢來的名馬,令去駕鼓車;將價值百金的寶劍賜給有戰功的騎兵。在他的帶動下,朝臣們紛紛「秉性節約、裳服布被、蔬食瓦器」,減少了國家的行政開支,給天下做出了勤儉的表率。

作為一代治國明君,光武帝重視吏治,為提高行政效率,他精兵簡政,削減官吏,公元30年,一年就裁併了400多個縣,削減公務員數萬人。31年,光武帝詔令裁減軍隊,士兵回鄉務農。

這些舉措一方面減少了軍政開支,另一方面也補充了農業勞力不足,促進了農業產業的恢復與發展。光武帝還把田租從「十稅一」恢復到「三十稅一」,輕徭薄賦,令各郡救濟老人和窮人,不得失職。

在位期間,光武帝多次發布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解決了社會糾紛和戰亂之後大量土地荒蕪而人口又不足的問題,到劉秀統治的末期,人口數量達到了兩千多萬,增長了一倍還多,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全國已出現「四夷賓服,百姓家給,政教清明」的盛景,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史稱「光武中興」。

自謙無德緩封禪

中國古代,真正到泰山封禪的皇帝只有秦皇漢武、光武、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君王。君權本神授,封禪敬拜上天,一是感恩神明,賦予聖君海內清平之治;二是勉勵君臣上下,昭示天下黎民,只有合德順天,才可長治久安。

公元54年,大司空張純上奏光武帝《宜封禪書》,太尉趙熹也上奏,認為光武帝有資格「遵唐帝(唐堯)之典,繼孝武(漢武)之業」,意思就是有資格封禪。漢光武帝謙虛下詔說:「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予以否決了。

第二年,京師一帶有甘泉湧出,又有赤草生於水崖,百姓和群臣認為是國之祥瑞,建議將此祥瑞之事編輯成冊,以傳後世。皇帝自謙無德又沒有接受。光武帝的克制謙卑,使群臣心裡更加敬仰他。

公元56年正月,光武帝夜讀《河圖會昌圖》,感應到如果懷著感恩上天的心封禪,天下將會沒有奸偽的事情發生,於是終於詔令梁松,依照圖讖重新審議封禪一事。二月廿二日,光武帝率群臣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禮拜上天神明。之後大赦天下。

公元56年,文韜武略的一代英主光武帝駕崩。陳亮評光武帝:「自古中興之盛,無出於光武矣。」司馬光總結漢光武帝:「自三代既亡,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

2019-07-15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05/201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