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色爾瑪》記錄荷蘭女子文革遭遇 不同視角看中國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有不少作品與中國和文革時代有關。荷蘭作家卡羅琳.維瑟以在文革期間唯一被困在中國、最後不幸離世的荷蘭人色爾瑪的故事,嘗試從她的遭遇和經歷了解文革時代的中國。

卡羅琳.維瑟表示,荷蘭人對文革歷史的認知很少。(李宗翰攝)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有不少作品與中國和文革時代有關。荷蘭作家卡羅琳.維瑟以在文革期間唯一被困在中國、最後不幸離世的荷蘭人色爾瑪的故事,嘗試從她的遭遇和經歷了解文革時代的中國。

曾以北京、蒙古和西藏為題材的荷蘭多產作家卡羅琳.維瑟(Carolijn Visser),撰寫生於荷蘭的猶太人色爾瑪(Selma Vos),跟隨在英國劍橋大學讀書時認識的丈夫曹日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移居中國的經歷。她當時陪同想協助中國建立烏托邦的丈夫,到中國追夢,但一場文革,不僅使她變成當時唯一受困於中國的荷蘭人,也使她走上不歸路。

《色爾瑪》作者:荷蘭人對文革了解太少盼故事能讓人從無知中醒覺

卡羅琳.維瑟周三(2月21日)出席台北書展的活動,分享她的寫作過程和感受。她表示,寫《色爾瑪》的機遇,與她另外一本提及文革的作品有關。她表示,在80年代時到中國旅遊,遇到一些曾經歷文革的中國人,從他們口中了解到文革的慘況,以及事件對中國人的影響,她回國後把有關資料整理成書,她也向當地講述文革的故事,書中女主角的一對子女已移居荷蘭,他們並與她聯絡,促成這部作品。

她表示,女主角色爾瑪與當時到中國投靠共產黨的外國人不同,不能享有相同禮遇,也沒有成為中共追捧的外國共產主義者,更因為自己對政治不夠敏感,曾被一同教英語的同事舉報。維瑟表示,荷蘭人對文革的了解很少,透過女主角的故事,可以增加了解。

荷蘭作家卡羅琳.維瑟出席在台北書展的活動,分享她寫新作的過程和感受。(李宗翰攝)

維瑟:「在荷蘭,對文化大革命的所知很少,知道的主要是官方的宣傳資料。當時荷蘭也有一些支持毛澤東的運動,當時在荷蘭有在國會的政黨是支持毛澤東,寫這本書時發現彼此的歷史,在某程度上是能連結。同時在整理資料時,我也驚訝我們對文革時中國的狀況是如此無知。」

講述荷蘭人的文革故事為看清歷史提供不同角度

維瑟表示,女主角的一對子女,希望透過這本書,記錄母親在文革時期遇害的經歷,作為對母親的紀念,也想感謝他們逃出中國到荷蘭的過程中,曾提供協助的恩人。但她相信,女主角的子女不能原諒曾舉報父母的人,又說,色爾瑪一家的遭遇,能帶出從不同角度看文革。

《色爾瑪》是講述以生於荷蘭的猶太人,陪同丈夫追中國夢的經歷,但一場文革,不僅使她變成當時唯一受困中國的荷蘭人,也使她走上不歸路。(李宗翰攝)

維瑟:「在文革期間,當然外國人的遭遇不會比中國人經歷來得重要,但是書中的主角是一位外國人,她的故事可以給予其他的觀點,一個外面的視角看整件事,我認為把故事寫出來,能提供這種幫助更清楚地了解歷史,也可以讓我們作出正確選擇,可能可以幫助無助的人。」

被問到出版以文革悲劇為題材的作品後,還能否去中國,維瑟表示,她在新作出版後沒有嘗試再去中國,近期也沒有計劃要去中國。她相信,女主角的子女也不會再想回到中國。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21/202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