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這兩天說回了老家縣城被嚇到了,因為印象中老家是很窮的,小地方人均三千嘛。
但是注意觀察卻發現,小地方也有很多百萬豪車,再一看當初沒出來的同學,過得也都還不錯。被同學們叫去吃飯,發現同學裡混得最好的那個,可能是自己這輩子連個邊都靠不上去的。
其實我前年就在說這事,老家一直以來都是當地有勢力的回去繼續混,那些啥都沒的人才會拼了命地考出來。
這裡就有個問題,到底咋回事,感覺完全跟月薪三千不搭邊啊?!
其實小地方,也就是出了一二線城市的那些地級市和稍微大一些的縣城,涇渭分明分成了三伙人。
第一伙人比較一言難盡。
我就說兩件事,大家這些年回老家感受到了市容的巨大變化了吧?從08到18年,很多地方「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擔上幾十甚至上百億的地方債務,就是這種效果的代價。
這些變化的本質,就是地方自己籌款做項目,或者花中央的轉移支付。不過大家想過沒,這些項目是誰做的?
可能還有小夥伴沒反應過來,覺得我是在扯廢話,當然是政府在做啊。其實不是,政府一般是作為「發包人」,也就是某個項目通過之後,要交給包工頭來做的。
這裡的「包工頭」範圍極大,給政府做基建的,蓋樓的,綠化改造的,甚至還有打掃衛生的。這些項目有大有小,但是無一例外,隨便一個都超過咱們普通人的想像,他們能賺到的錢也不是咱們能想像的。
大家注意下,每個地方這些年借錢蓋樓,不管欠了多少錢,這些錢並不是消失了,而是實打實進了相關責任人的手裡,有的是包工頭,有的是買水泥,還有各種挖掘機。
這些人賺到之後就得買點牛逼玩意,比如東北有個神奇的車,叫「大57」,唯一的特徵就是大,跟個卡車似的,兩百多萬,包工頭大哥的座駕。能高速能工地,能裝逼能抵債。
也就是說,圍繞大拆大建,這些年崛起了無數的隱形富豪,平均到每個縣市都有幾個,他們周圍又圍著一圈小富豪。
這也是為啥很多地方看著好像沒有任何產業,卻有不少有錢人,本質也是轉移支付最後並不是均勻地落在當地每個人頭上,有些人淋得多很多。
此外小地方很多店,其實就是一個老闆的,連帶門面也是他的,極端情況下,一大排都是一家子的。
倒也不是說這些業務涉及什麼專營業務,只是你去開,搞個小超市可能問題不大,稍微做大點,事情就比較多,你可能壓不住。具體有啥事,我也沒法說,反正事很多,需要人脈廣路子野能平事。
你如果對老家有點了解,就知道那邊的人碰上事不報警,一般都是找人。找到人不是跟對方單挑,他可能跟對方說一句,事情就這樣算了。
這就是「面兒」,在小地方「面子」就是另一種貨幣。
反正小地方有一大堆不是潛規則的潛規則,很多事看著利潤不錯,但是等你去做,你會發現根本拿不下,得找人,讓人家幫你拿,拿下之後你得給對方分紅,這都不算啥秘密了。
不知道大家聽說了一句話沒,說好的職位,就跟愛滋病毒一樣,只有三種途徑,性,母嬰和血緣。這句話放在這裡倒是很貼切。
所以這是小地方的第一層,做大買賣的人。當然了,做大買賣的人還有一些,沒法說,我也不說了,大家有生活經驗的都懂。
一般咱們胡侃國際政治的人喜歡聊「跨國資本」,還有個東西很少有人提,「跨城資本」。也就是小地方那些大生意都是涇渭分明的,你不能隨便到別人地盤上去折騰。也有少數是可以的,來頭大,好幾個地方都能說上話,在哪都有關係,可能好幾個地方都有他的產業,這種就厲害得不得了了。
咱們知道那些真正的大佬都是跨國配置資產的,小地方很多有錢豪門也是跨省配置的,比如北方基層豪門的最愛就是北京的房子。一大家子事先在京城找好聯繫人,坐上大越野「上」北京。到了北京先去那個四季什麼吃烤鴨,然後就去買房,看準就下單,不分期不按揭,直接全款拿下。第二天再去逛故宮,給年輕輩買始祖鳥、lululemon和大鵝,主打的就是個「土潮」。
房子買了之後不住、不租、也不賣,就在那裡放著,非常淡定,盡顯老錢優雅。
你們隨便找個北京賣豪宅的仲介問問,他們都接待過這種,好說話不挑剔,他們最關心的是這地方離天安門多遠。
這可能也是為啥這一輪房地產大調整,上海和深圳比較慘,北京稍微好一些的房子穩的一批。
因為深圳那些買房的很多是上班族大規模加槓桿買的,收入一降低就要死要活要爆倉,著急賣房抵債。但是京城的豪宅穩如老狗,因為真正的北方縣市豪門根本不著急,房子升值他們沒必要把錢換出來,換出來也沒啥用,跌了更不著急,因為京城有房子是地位的象徵,他們等著孫子考到北京做公務員時候住。
我前兩天把這些人稱為「縣城婆羅門」,說不定這個說法會火。
那小地方第二層是啥人呢?
醫生公,還有做中型買賣的人。
醫生公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
如果你是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你大學畢業回小地方做醫生公其實並不好,因為這個職業屬於「大後期」,越往後越爽。剛開始那些年是稍微有壓力的,收入不高,獎金什麼的隨緣,作為新人壓力還比較大。
但是你如果有一些家底,比如父母就是醫生公,你也是,那日子好到能讓你北上廣的同學羨慕。
一畢業家裡就給買個二十萬的車,從家到單位三百米,依舊要開車去上班。一結婚兩家湊套房,如果對象跟你一個單位,父母也是體制內,那日子好得不得了。
這也是為啥很多人當上公務員之後月薪三千(當然不可能是三千,但是也不會太高),給人的感覺卻覺得過得特別好。這個時候想一下,有沒有可能是人家的爹已經在體制內默默服務了幾十年呢?人家是有家底的。
可能又有小夥伴奇怪了,至於嗎?就算父輩在體制內,收入又能有多高?你忽略了積累的力量,咱們不說別的,很多兩口子教師,退休後一個月工資都一萬五了,老人們花不了多少錢,兩家都給補貼點,自己再賺一些,說不定真不比你在一線城市月薪兩萬少。
那可是小地方的月薪兩萬,和一線城市的兩萬,完全是兩碼事,這個不多說了,大家都懂。
那我為啥在第二個階層里加了個「中型買賣人」呢?
因為小地方還有一種人,比如確實開了個「旺鋪」,比如墮胎量比較大的飯店,比如服務小城市貴婦的美容店,他是能賺到的,憑本事一個月兩三萬,這種也是大家羨慕的對象,但是他們這些人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將來啥樣,說不定過五六年倒閉了。當然了,這種是比較少的,絕大部分商鋪只能維持個溫飽。
所以大家尊重這些人,但是遠遠不如醫生公,因為只有醫生公才能跨越牛熊旱澇保收,真正的老有所養,是大家羨慕的對象。
剩下的就是大部分人,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月薪三千」,這些人占據了縣市小地方的80%甚至90%以上,但是你一般不關注他們。
小地方還有個東西叫「聚會」。每隔一段時間大家就聚聚,這種一般就是一群第二階層的人,圍著一個第一階層的人。
逢年過節,會把從大城市回老家的白領同學也拉過來,一起聊些類似「那個誰誰誰最近離婚了」,「那個誰誰誰最近在幹啥」,「還有那個誰怎麼還沒結婚」。這時候大家也就知道了,小地方不結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幾乎每次都要被拿出來議論一番。倒也不一定關心你,總得找點話題吧。
你如果混得一般,進了這種飯局多多少少是有點侷促的,你會驚訝地發現他們的日子似乎好像差不多比你寬裕得多,你的好東西他們都有,而且他們遠遠沒你通勤和加班時間長。
如果你混得不錯,一年大幾十萬,並且大家也都知道了,大家其實內心深處是羨慕你這樣見識過世面的人,這時候就會有開著百萬豪車和「大57」的地方土豪跟你聯繫。
這倒不是你太牛逼以至於大家要巴結你,而是他們那些人的被動技能就是「走動」,誰有資源他們都要打點打點,萬一將來用得上。
這時候你會驚訝的發現,他怎麼會這麼有錢,百萬座駕,往往不止一輛,而且竟然在京城有房產,還有好幾個店鋪。
如果對方跟你開始聊他多不容易,累得跟狗似的,一個項目才幾百萬,年底還得去要錢,大年三十都在跑,一年四五個項目只要回來三個,你就大概知道他為啥有錢了。
如果你們關係再深一些,他會跟你聊他能拿到項目,主要是因為他的某個大哥。這個大哥能力非凡讓誰上誰牛逼,他的每次進步都是大哥的提攜,大哥才是自己真正的財神。再繼續聊,發現他的大哥是他姐夫,或者他爸的弟弟。
你這個時候才想起來,自己離家去大城市,不是因為自己牛逼,是因為自己太不牛逼,實在是沒出路,才出來了。
不過接下來是一波大洗牌。
首先小地方的大項目越來越少,沒了大項目,很多包工頭大哥也就失去了財源。
道理也不複雜,很多地方如果靠自己,下輩子也蓋不起來那麼多的樓,修不出來那麼多的路,主要靠賣地和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接下來這兩條財路都不太穩了。
當然了,沒了大拆大建,不代表徹底沒了項目,路得修吧,設施得維護吧,這些都得人來做,還是有一部分人能繼續做下去,只是大部分人得出局。此外商場飯店賣場得有吧,這些人買賣好一般也都過得不錯。
間接受影響的就是第二階級,財政寬裕的年頭,他們之前有大量的收入之外的錢,類似什麼精神文明獎,今後也沒了,收入越來越向工資逼近。
當然了,你如果待在大城市,也別想獨善其身,這兩年的裁員壓力真是無差別掃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