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無聲無光:反日已經不是在反日

作者:

西方的獵巫和清代的「叫魂」案,也都具有同樣的內在動力:一個涌動著諸多不滿、被內部撕裂所困擾的社會,在恐慌中試圖找出威脅自身的內部敵人,重建秩序,然而這種衝動反過來造成了更大恐慌,直到人們意識到它已經適得其反。

這一次恐怕也是如此。仔細看下就會發現,輿論場上最有效的批駁不是正面討論(因為那種陰謀論是無法被說服的),而是歸謬法:將對方的邏輯推到極致,最終你都搞不清楚那是「高級黑」還是「低級紅」了。

像這樣的梗,使得整個事件向著荒謬的方向發展,因為照這樣,幾乎生活中的任何紅點都可以說成跟日本有關,而唯恐避之不及。當然,推到這樣的地步,恐怕也沒什麼人會當真,但僅僅如此,並不足以踩剎車。

因為那些相信陰謀論的人,有一個簡單的辦法維護自己的信念:那是兩回事。瓶蓋、按鈕、紅血球的紅點或許和日本無關,但他仍堅信「茶Π」的日本元素並非巧合,而是陰謀的明證。實際上,只要堅持抱有這種信念,他們是不可說服的。到頭來,能被歸謬法打動的,通常是原本就不相信陰謀論的那部分人。

更關鍵的是,這種歸謬法只能是被動反應,而每一次這樣的浪潮掀起,都是那些陰謀論的信奉者採取主動:他們設定了議程,占據著道德高地,發起了攻擊,即便這一次暫時退潮,下次又會捲土重來。

你或許覺得他們是在胡攪蠻纏,但現實中這卻能真真切切造成傷害,沒辦法講理。李寧在「大佐帽事件」中莫名其妙損失1500億,就是前車之鑑;而這一次,時過境遷之後,很多圍觀群眾恐怕根本不記得「茶Π事件」的起因是因為對農夫山泉創始人進行道德審判而羅織的罪名,只會覺得「我不清楚到底怎麼回事,但記得這家企業好像和日本有點不清不楚的關係」。

可想而知,對企業乃至所有人來說,這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的風險。法治化固然重要,但那也無法讓人起訴所有網上攻擊生事者,如果你惹不起,那就只能強化自我審查,小心翼翼地活著,讓自己最好一舉一動都正確到挑不出毛病,而這,或許就是他們的目的。

是不是看起來令人絕望?如果單就這個問題本身而言,確實很難因應,然而正因此,我們有必要超越這一問題,發現其背後的動力機制:之所以出現這樣的風波,是因為我們這個轉型期的社會涌動著一股狹隘化、封閉化的思潮,那些面對社會變動不知所措的人們,本能將擁抱秩序作為出路,並從道德審判中獲得力量感。

但那並不是真正的出路,更不能解決個人在現實中的挫敗感。我知道那樣的自啟蒙將是漫長的荊棘路,但這就是必經之路,我們需要有耐心,才能看見希望。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無聲無光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13/2029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