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狐瞰|廣州自來水擬漲價公聽會17名代表均支持
廣州最近舉行了自來水漲價公聽會,給了兩個漲價方案,參會的17個代表(1人請假未出席,書面表達意見),9人支持方案一,6人贊成方案二,另有1人認為兩個方案的漲幅都太大,未作出具體選擇。這些意見將作為市府最後決策的參考。
公眾對這件事的反響,似乎省外的比省內的意見大些,畢竟經歷了某些中西部城市的燃氣表事件後,輿論對水電氣漲價保持了較高敏感。而且,近日有關換錶帶來的漲價喧譁已經在東莞發生,一種驚詫於公共事業普漲的社會氛圍已然形成。
中心區水價漲價被冠名為「自來水價格改革」,恐怕是這個事件中第一個槽點,帶給人一種改革正在涉入深水區的夢幻印象。第二個來說,廣州本地媒體對此事的冷淡反應與看客心態,充分展示了廣州今非昔比的輿論監督環境。
對廣州市府這班人來說,柔弱無力的媒體監督環境,確實是有利於他們開展工作的,不會有雜聲,沒有異議,走過場完成程序就能讓政策暢通無阻。但假如水費漲價聽證發生在2009年,恐怕不是這樣,下面就是一種舊日重來的虛構畫面。
如果這是發生在2009年,向水費漲價開出「第一槍」的,應該是南方都市報評論部,可能會在第一時間刊發社論,質疑漲價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標題可能是《廣州水費漲價能否當得起改革之名?》,而後,該報廣州新聞部也會重點報導之。
在漲價公聽會的消息傳來後,所有市民代表的名字、職務都已經被記者掌握,然後公布在報紙上,一併寫上他們的態度和意見。而後,不排除記者深挖這些代表的身份背景,會發現一些蹊蹺,比如有的代表是漲價的獲利者,新聞繼續燃燒。
廣州的《新快報》在報導與評論上更加尖銳,它們會用連續的頭版頭條,報導廣州自來水漲價的新聞,公聽會安排及代表名單會被加黑放在醒目位置。該報評論部還會發表直截了當的評論,標題諸如《論廣州水費漲價應當緩行》。
就在南都、新快對水費漲價保持警惕,且試圖否定漲價動機的同時,廣州日報旗下的《信息日報》也開始跟進。礙於母報的身份,這家日報很可能會站在中間偏左的立場,會報導廣州自來水管網的弊病及更新需求,來暗示漲價有一定合理性。
第二天,南都社論繼續跟進,並且在社論前編發按語,因為水費漲價事關千家萬戶的小民利益,官方決不能單方面強推,必須充分聽取市民意見,確保公聽會公平公正,為此本報將看法系列社論,行使輿論監督權,為科學決策提供民意基礎。
同一天,南都評論版開始利用個論版面,刊發城內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的反對意見,其中就有某某雄、某某楚等人。在這些代表委員且善於針砭時弊的民意代表看來,水費漲價的合理性不充分,因為營運成本帳目不清,還是得先公布帳本。
第三日,新快報在頭版報導了市民的反應,一位名叫什么叔的人在廣州某政務中心水務值班窗口,給工作人員送上一顆鴨梨,意寓「壓力山大」,提請水務部門注意市民呼聲。同日,南都記者走訪同德圍、西華街、東山等老街區居民,口徑是相信政府但希望漲價透明。
時間到了第四日,南都廣州新聞記者採訪了水務局、發改委等領導的意見,他們一致表示,將敞開門聽取市民意見,將採取慎重態度對待漲幅,並嚴格按照程序辦事,絕不搞提價「偷襲」,請市民放心。南都將這個報導做了封面頭條處理。
至此,南都已經發表了5篇社論、若干篇個論,其中的社論標題包括《漲價不是提高水務服務的唯一道路》《一致支持漲價的公聽會還有必要嗎?》《與其強推水費漲價,不如先公開水務帳本》《漲價有理也得過民意關》。
在眼看廣州媒體連篇累牘報導廣州水費漲價一事後,南方周末覺著此時出擊會很安全,於是在評論版刊發了二條評論,題目大致是《廣州水費漲價也要確保供水更上層樓》,展示成熟老道的立論。與此同時,南周評論員還在南都個論版發表署名評論,觀點更鮮明。
因為頭天晚上值班編輯和值班老總接受到一些信息,開始叮囑評論降低頻次和密度,調低調門,不要激化官民對立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南都評論編輯將原本的社論,調整為個論文章,但是與值班老總據理力爭後,保住了評論二版「街談巷議」的水費文章。
第六日,南都、新快、信息日報都在頭版報導了市長對水費漲價的回覆,表態將在已有公聽會的基礎上,暫緩漲價決定,但從長期看,漲價依舊是緩解成本壓力、提升服務品質的前提之一。市長感謝了新聞輿論監督,提請責任部門繼續細化研究。
第七日,南方周末發表了題目可能是《水價攪動廣州五日全紀錄》的報導;廣州日報報導了水務部門的意見,重複細化研究的態度,確保改革造福市民;南風窗采寫了送鴨梨市民的特稿,提到這是個老廣州了,熱愛廣州才作出上述舉動。
這些想像中的社情和輿情,大概是可能在2009年會發生的片斷。當然,在官民互動的時候,市面依舊太平,廣州交出「一天投入1個億」的河涌治水成績單,辦一次少一次的年度橫渡珠江活動依舊在二沙島舉行,市長得了第二名,書記得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