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年輕人不願進廠 「中國製造」靠機器人

年輕人「不願進廠」成為內地近年就業現象,他們很多嫌工廠辛苦、薪水低、沒前景,寧願選擇靈活就業。隨著時勢推移,智能製造成為潮流,機器換人愈來愈多,第三代民工面臨不一樣的現狀,有的工廠大門已只向技術藍領敞開。

「00後」入廠不見同齡工人

李雯是個「00後」,她讀專科學校選了高鐵乘務專業,畢業後找了很多與專業相關工作,覺得自己不適合乘務工作,決定放棄所學專業。她也在家人幫助下,坐過辦公室,又去過許多公司面試,但都沒有成功。

「找到合適的工作還是很困難的,到後面就想隨便先找個工作做著,就進了工廠。」去年起,李雯在天津市一個生產安全配件的加工廠工作,對於成為「流水線女工」,她並不牴觸,反正能掙到錢就行」。環顧全廠,李雯年齡最小,基本都是40歲左右的姐姐,年齡相近的也是30歲左右。她說,平時見不到同齡的新朋友。

外賣掙更多工廠限加班

不僅天津,在全國先進位造業百強榜排第二的蘇州市(僅次深圳),也有許多加工廠招不到年輕人。三皮(化名)在某德資世界500強企業已經工作近10年,現是工廠管理層,他也表示廠里大多數的員工都是「80後」了。

內地改革開放初期湧入工廠的農民工為第一代,之後第二代民工以「80後」為主體,目前第三代民工則是「00後」,他們被視為不願進廠的一群。「產線工作枯燥單一,工資也不高,還要受人管,一線管理產線的人文化水平也一般,運氣不好,還會碰到一些江湖混子。」三皮分析部分年輕人不願進入製造業的原因,又稱年輕人更多選擇自由的散工、送外賣,或者當個網約車司機。

任職外賣配送員,是當前內地很多年輕民工的選擇。(新華社

「廠里的年輕人文化水平也比較低,很多都是找不到(其他)工作來這裡過渡一下的。」三皮說,雖然工人不如送外賣掙得多,但穩定,也不那麼辛苦。與以前加班加點不同,工廠限制加班時數已是常態,實體經濟不好,都在降本(降低成本),不必要的加班現在也會管,因為產品做出來賣不出去就會變成呆滯庫存,呆滯庫存又會產生庫存費。而且廠里還會給工人按蘇州市基本工資買保險,比起那些外面日結的工作,確實穩定不少。

三皮指出,「對他們(年輕人)來說,有幾千塊收入,有休息時間,能打打遊戲,就滿足了,大部分年輕人現在不想結婚,也是壓力太大。」結婚後,男性有經濟壓力,很多都會離開工廠。李雯(上圖)也說,廠里女工比男工多很多,「很多男生都選擇去外面工作,累點但掙得多。尤其是結婚之後,必須要養家餬口,很多人就不幹了「。她選擇進廠也只是因為穩定,「女生送外賣還是在體力上吃虧,不如進廠好一些」。

技能要求提高工廠難再「自由進出」

國家統計局4月30日發布《2023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全國民工總量2億9753萬人,同比增長191萬人,總數創下新高。當中逾8,182萬人從事製造業,他們月均收入4780元人民幣。其中,16至30歲年輕民工占16.6%(約4939萬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4.2%(2億5052萬人),初中程度是1億5501萬人為最多。

雖然年輕民工愈來愈多選擇做外賣騎手,但真實體驗過外賣工作的,也有不少最後回歸工廠。小琦在北京送外賣已有3個月,其間,一些和他同時入職外賣騎手的朋友已經撐不住,決定換工作了。「很多人還是想更穩定一點,也開始找工廠上班,但現在廠子也不好進,大家只能先送外賣維持生活,再慢慢找工作」。

現在許多工廠的大門確實不是「自由進出」了,如果沒有一定學歷,或者專業技能,年輕民工很難在好的工廠找到崗位。

三皮介紹了其所屬工廠內的新情況,他說,行業趨勢也產生了新變化,現在都講工業4.0、5.0,產線自動化程度逐年提高,用更少的人,做更大的產量。三皮直言,也因為自動化,對產線工人的技能要求高了,這也成了普通工人工資這幾年無法大規模上漲的一個原因。包括3年疫情,實體經濟能活著已經很不容易,之後只會更想精簡結構,能用機器代替的就不會想用人工。」

政府力推智能製造勞動密集產業調整

實際上,這也是近10年中國製造業發展方向,翻開2015年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內文也多提機器不提人。「製造強國」靠的是智能化、自動化,而不是人手密集的生產線。近年,更因為國際形勢倒逼、新冠疫情催化,人力成本上漲、勞動密集產業受挑戰,加速了中國製造業自動化進程。

中國政府當前力推智能製造,引入自動化和機械人技術,減少失誤、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惟早有研究指出,每增加一個工業機器人,就有1.6名工人(有的領域稱3.3人)失業。這種情況,在勞動力密集型工作和人工智慧發展速度均位於世界前沿的中國,影響明顯。

對於產業結構調整,北京網約車司機孫大叔也深有體會。孫大叔是來自河南安陽的民工,夫妻在北京謀生,兩個孩子都在老家。孫原本是地盤工人,建築行業不景氣後,改去工廠打散工,薪金日結。今年以來,工廠崗位供不應求,薪金少了一半多,孫大叔只能開網約車餬口。孫妻在順義區開包子鋪,客源也都是外來民工,但在他們紛紛「逃離」大城市的當下,「今年生意非常非常差,人都走了一半,沒人買包子了」。兩個人就等著包子鋪今年10月租約到期,之後他們也要離開北京。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明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9/205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