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女富豪玩沒100億 這公司連9年造假,內線交易近800億

—這家公司連續9年業績造假,內線交易近800億

這家A股「大忽悠」終於要告別資本市場了。

5月9日,*ST美尚正式停牌。0.13元的停牌價格,一度成為2023年以來A股市場的最低股價。聽聞此消息後,不少人表現得相當憤慨。此前,經濟學家劉紀鵬在一場活動上,公開抨擊了*ST美尚,直稱其為「烏龜王八蛋」。

回顧這家公司上市以來的表現,用喪心病狂總結亦不為過:連續9年業績造假,實控人內線交易近800億元……諸如此類的醜聞比比兼是。

更重要的是,如此明目張胆的造假行為,為何能持續9年才被發現?

女富豪玩沒100億

*ST美尚原名叫美尚生態,成立於2001年,是全國少數擁有風景園林設計和施工「雙甲」資質的企業之一。

2015年12月,美尚生態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時值牛市,2016年公司還創下了每股24.92元的股價歷史高點,市值一度超百億。

轉折出現在2020年,美尚生態突發業績「變臉」。東方財富數據顯示,公司當年營收13.16億元,同比下降26.70%,淨利潤更是從前一年的2.34億元降至-9456.27萬元,為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面對這樣的經營數據,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在其當年的審計報告中表示「無法表示意見」,美尚生態也在2021年5月第一次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

2021年12月,因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等,美尚生態和時任董事長王迎燕,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圖/圖蟲創意

此後美尚生態開始連年虧損。2020年到2023年,公司4年累計虧損23.69億元。期間,美尚生態每年都出現了業績預告與審計業績不符或業績更正的公告,也成為深交所的問詢常客。

直至2023年6月,經證監會查實,美尚生態涉嫌欺詐發行,連續9年財務造假,從2012年到2020年,公司虛增利潤合計4.57億元。

證監會查明,公司2015年的招股說明書、2016年和2017年的再融資文件,以及各期的定期報告均存在虛假記載,構成信披違法違規以及欺詐發行。

綜上違法行為,證監會決定:對美尚生態處以1330萬元罰款,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王迎燕罰款1510萬元,並採取證券市場終身禁入措施。

然而,美尚生態的改正成效並不明顯。僅2023年至今,深交所就已下發至少13封問詢函,對公司業績、相關訴訟和財務數據等給予高度關注,但美尚生態卻選擇「無視」,大多「已讀不回」。

比起財務造假,美尚生態的內線交易更是令股民瞠目結舌。

據公司2024年2月21日披露的處罰決定書,2018年6月12日至2020年7月3日,王迎燕聯合私募,控制「吳某」等113個證券帳戶連續交易「美尚生態」,累計買入399.84億元,賣出397.98億元。

但王迎燕等人的炒股水平似乎不太行,這番操作共虧損2.38億元,東窗事發後王迎燕還被證監會處以500萬元罰款。

截至5月8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於1元。在11份終止上市風險提示發布後,5月9日*ST美尚終於正式停牌,黯然退場。

告別之時,公司市值不到1億,比最高點時縮水99%。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鄭志剛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市場的退市制度一直相對寬容,警示過後再給公司一個寬鬆的期限,讓其做必要改進。而隨著「退市新規」發威,退市監管力度不斷加大。

2024年4月底,新「國九條」配套業務規則落地,對退市要求更加「寬鬆」。其中規定,只要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顯示公司財務會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即便未觸及退市標準,也要實施ST。

不過停牌不代表結束,公眾更想知道,美尚生態憑什麼瞞天過海?

「造假王」如何花式忽悠?

2023年6月,深交所查明,2012年至2020年6月,美尚生態通過提前確認應收帳款收回、虛記銀行利息收入、不按審定金額調整項目收入、虛增子公司收入等方式虛增淨利潤,進行虛假記載。

比如「不按審定金額調整項目收入」的套路。公司曾在西安國際港務區景觀綠化提升工程、綠地曲江名城一期等15個工程項目中,未按經建設方、施工方和第三方審計機構共同確認的項目審定金額,通過調減前期已確認收入來「動手腳」。這個操作導致2015年至2019年公司淨利潤虛增合計大約2.2億元。

再比如在應收帳款上「做文章」。2012年至2019年,公司通過提前確認應收帳款收回,影響應收帳款、銀行存款、長期應收帳款、壞帳準備等會計科目,虛增淨利潤合計9000多萬元。

還有更簡單粗暴的,比如虛記子公司收入、虛增銀行利息。2017年、2018年,其子公司金點園林通過虛增施工成本的方式,虛增項目完工進度,提前確認合同收入,分別虛增淨利潤4312.73萬元、6116.20萬元;2012年至2020年6月,公司編制虛假原始憑證計提利息併入帳,虛記銀行利息收入合計超4000萬元。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造假的9年期間,美尚生態換了3個審計機構。2012年至2016年,負責審計的是天衡會計師事務所;2017年至2019年換成了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發現問題的2020年,聘請的是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其中,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於2024年3月被證監會罰沒577萬元。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評價,美尚生態的造假手段令人髮指,幾乎涵蓋了財務舞弊的所有典型手法,更展現出了公司內控系統的嚴重缺陷。尤其是在公司管理層蓄意誤導市場的情況下,暴露出資本市場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

美尚生態造假東窗事發後,不少投資者要求索賠。上海古北律師事務所婁霄雲曾於2022年6月出席美尚生態投資者訴訟庭審,他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曾為其保薦的廣發證券的代理人,不止一次提到美尚生態違規行為隱蔽,「相關客戶供應商甚至金融機構協助上市公司隱瞞真實財務狀況」。

證監會在處罰審計機構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時,相關人員也申辯稱「未能發現貨幣資金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蓄意造假且銀行工作人員配合」。

「美尚生態存在證據鏈協同造假的現象,為審核與監督工作帶來一定困難,這也凸顯出監管力度進一步提升的必要性。」劉春生說道。

虛假業績做大了市值,也提供了套現良機。同花順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王迎燕與徐晶夫婦及一致行動人陸兵先後減持4次,累計變現5.19億元。

但如今的王迎燕卻成為了無可執行的「老賴」。天眼查平台顯示,自2021年至今,王迎燕的名字已累計出現在88條被執行人記錄之中。

處罰落定,股票停牌,公司接下來將如何應對?中國新聞周刊撥打*ST美尚證券代表電話,目前已顯示空號。

「看門人」警鐘

投資者的不滿不僅在於美尚生態,當初作為保薦機構的廣發證券,是怎麼當的「看門人」?

值得注意的是,美尚生態的造假早在上市之前就已開始。

美尚生態於2015年向創業板遞交招股說明書,在2012—2014年的報告期內,公司分別虛增淨利潤1171.27萬元、1652.33萬元、767.15萬元,占當期披露淨利潤的16.56%、16.31%、7.12%。

據同花順數據,美尚生態上市之時募得資金4.96億元。

2023年9月22日,廣發證券收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經證監會查明,公司在為*ST美尚2018年非公開發行股票提供保薦(主承銷)服務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出具含有虛假記載的文件,證監會對廣發證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共計罰沒1021.698萬元。

劉春生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保薦機構應對擬上市或已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業務模式、合規性進行全面審核,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與完整。「從結果上看,廣發證券當初的調查可能存在較大疏漏。千萬罰單反映出監管層對廣發證券失職行為的態度,也將給廣發證券在信譽上帶來了長期負面影響。」

除了監管層的處罰,廣發證券還要同*ST美尚一起,面臨來自2.1萬戶股民的民事賠償追責。

福建證威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律師謝保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該律所已經接到近170名美尚生態投資者的索賠委託,估算的投資差額損失約4500萬元(最終法院還要扣除系統風險等)。

事實上,這並非廣發證券首次陷入「看門人」風波。轟動一時的康美藥業300億造假事件,涉事保薦機構同樣是廣發證券。甚至在康美藥業「自曝」後,廣發證券仍然幫助康美藥業發行公司債。

2020年7月,廣發證券因康美案被採取「暫停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12個月」等監管措施。

鄭志剛認為,類似造假事件對保薦機構可謂教訓慘痛,如果能及時發現問題並阻斷,就能將危害程度降到最低,遺憾的是(廣發證券)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長期縱容,當然也不排除其被蒙蔽的可能性。但無論如何,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廣發證券應承擔一定連帶責任。

「持續的高壓監管和法律追責,對於強化仲介機構的責任意識,提升執業質量至關重要,有助於構建更健康透明的資本市場環境,有利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劉春生說道。

就履行「看門人」職責、在美尚生態保薦過程中為何多年被蒙蔽等相關問題,中國新聞周刊向廣發證券發出採訪函,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ZAKER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20/205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