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謝田:歐盟為什麼要扯美國的後腿?

作者:
歐美為何在汽車戰略上貌合神離?歐盟為什麼總是在扯美國的後腿?歐盟國家與中國共產黨走的太近,跟中共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靠的太近,很多政客只顧眼前的利益,忘卻共產主義的威脅,忘卻自由民主社會的真正使命,才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

歐美為何在汽車戰略上貌合神離、歐盟為什麼扯美國的後腿?圖為2017年9月12日歐洲德國法蘭克福汽車展上的一輛梅賽德斯-奔馳-梅巴赫6 Cabriolet牌汽車的內飾。

歐美對抗中共電動車傾銷的大戰方興未艾的時刻,歐美卻開始在汽車戰略上貌合神離,歐盟甚至開始不斷的扯美國的後腿,似乎是在給中共放了一馬。為什麼是這樣?要知道,中共的經濟衰退越來越嚴重,中共統治岌岌可危,地下的烈火在中國社會熊熊燃燒,中共在不斷使出合縱連橫的策略之際,歐盟各國如果不能與美國攜手並肩,而是扯美國的後腿,就可能讓中共有可乘之機、讓中共延續其罪惡的生命。

五月底,在德國總理訪問北京、與中共領導人杯觥交錯;習近平訪問歐洲、與馬克隆握手言歡之後,歐盟尤其是德國和法國對中共的態度出現了明顯的轉變。路透社5月29日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說,歐盟委員會是否對中國電動車徵稅的決定,將推遲到6月9日「歐洲議會選舉結束後再做出」。新的加征臨時關稅日期定在6月10日發布。消息來源表示,推遲的原因,是「在最後時刻出現文件方面的技術問題」。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告訴「政客」(POLITICO),目前還未做出任何有關關稅的決定,但該決定可能在歐洲議會選舉後一周內公布。屆時,將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德國、法國和義大利領導人共同出席G7峰會之前。

中共給電動車提供巨額補貼、人為壓低售價、損害歐洲製造商利益的背景之下,去年10月,歐盟啟動了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歐盟委員會採取抽樣的方式,確定最終調查目標是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歐盟可對中國輸歐電動車採取關稅或配額限制等臨時措施的法定截止日期,為今年7月4日,即歐盟委員會開始反補貼調查的九個月後。

頗為蹊蹺的是,歐盟委員會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徵稅的決定,將延後到6月9日歐洲議會的選舉結束之後。為什麼是這樣?歐盟是因為要看新的歐洲議會的成員對這個問題的立場如何,或者要參照歐洲議會議員的意見,再做出對中國電動車徵稅的決定?還是寄希望與歐洲議會的新鮮血液,可能給予歐盟委員會更多的支持,所以才延遲做出這個關鍵的決策?

德國《明鏡周刊》率先報導了歐盟擬延後公布關稅決定的消息。《明鏡周刊》表示,延後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該議題影響選舉」。為什麼這樣的議題不能讓歐洲議會的議員和歐洲民眾充分的了解,讓歐洲人依據對中共電動車的態度來決定他們的議會人選?讓該議題影響選舉,難道不是選舉之所以需要和必要的真正民意基礎嗎?

針對美國最新對中國電動車加征100%特殊關稅的政策,德國媒體居然紛紛發出譴責的聲音,認為這是「美國選戰期間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雖然歐盟該如何應對的問題上,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位於德國西部城市杜塞道夫的《萊茵郵報》刊登題為「一場破壞性的關稅競賽」的評論文章,指出「關稅競賽短期內或許對少數人有利,但長期來看對所有人都有害,保護主義最終只會製造更多的輸家。」要知道,美國的關稅即便在短期內,也沒有對「少數人」有利,當然對中共不利;長期看來美國關稅對全體美國人都是有利的,對美國社會的基礎工業—汽車業和幾百萬汽車工人,都是性命攸關的。而美國對中共掠奪性和攻擊性傾銷戰的反擊,或者說是預先的埋伏,會保護美國的基礎產業,而這場戰爭的輸家只有一個:中共。

《萊茵郵報》文章的作者Antje Höning女士,居然把對惡意傾銷的反擊,對正當企業的保護,看成是「犧牲了其它企業獲得廉價原材料和消費者購買廉價中國汽車的機會,」這可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按照她的這個說法,世界上沒有一個政府可以實施「反傾銷」的做法,因為所有的反傾銷政策都會「犧牲」消費者購買廉價產品的機會!當《萊茵郵報》的Antje Höning女士指出歐盟報復性關稅措施「容易導致中國報復性地封鎖德國豪華汽車」的時候,她忘記了這是一個只對少數人有害、但對所有人長期下去會有利的方法嗎?

針對美國針對中國產品大幅提高關稅的行為,瑞士《新蘇黎世報》的文章居然號召,「歐盟不應跟隨美國」。評論一方面承認,「中(共)國確實通過直接補貼支持過本國的企業」,一方面卻讓歐盟國家不跟隨美國,要他們扯美國的後腿,讓中共國的廉價產品可以長驅直入的進入歐美!

今年5月28日,長城汽車德國有限公司召開全員大會,宣布關閉位於德國慕尼黑、剛剛運行兩年半的歐洲總部,並於8月31日終止所有僱傭合同,暫停擴張。長城汽車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中關閉歐洲總部的第​​一家。據說,長城汽車歐洲業務的西人主管Steffen Cost已經被解僱,長城汽車的歐洲業務,將移交中國總部負責;長城汽車的歐洲零件倉庫,從德國紐倫堡搬遷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長城汽車表示,關停歐洲總部,是因為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電動車市場、尤其是德國市場的進展放緩。長城此前雄心勃勃的進軍歐洲新市場的計劃,也被束之高閣。長城汽車前年與歐洲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埃米爾·福萊(Emil Frey)達成合作協議,後者協助分銷其歐拉和魏牌汽車。但兩年之後,長城汽車沒有達到在歐洲擴張的目標,去年該公司僅賣掉6,300輛汽車,今年前四個月在歐洲只賣了1,621輛。

長城在歐洲敗走麥城,是因為歐盟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已經箭在弦上。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後會加征關稅,為長城汽車發展帶來高度的不確定性。歐盟原計劃6月5日公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征臨時關稅,據悉新關稅跟原有的關稅水平相比,提升幅度「令人震驚」。也就是說,歐盟與美國步調一致,在大西洋兩岸同時開展對中共的傾銷說不,就已經達成了初步的效果,只需要再接再厲,就有望清除中共在歐美傳統的汽車市場扎進的這顆毒針。

歐洲人應該知道,歐盟不能配合美國、迅速推出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以阻止中共傾銷擴展市場、輸出過剩產能、輸出失業、以鄰為壑的努力,就會給中共以喘息的機會,會使得中共努力開發歐洲市場,以繞過美國的制裁。中共已與匈牙利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匈牙利剛剛發現的豐富的鋰礦資源,設立大規模的電池生產線,作為中國電動車電池產業的基地,並且在匈牙利設立電動車工廠,把匈牙利作為跳板,由東向西侵入歐盟市場。匈牙利之對於歐盟,正如墨西哥之對於美國和加拿大。中共兩線作戰,同時入侵美國和歐盟的野心,昭然若揭。

歐美為何在汽車戰略上貌合神離?歐盟為什麼總是在扯美國的後腿?歐盟國家與中國共產黨走的太近,跟中共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靠的太近,很多政客只顧眼前的利益,忘卻共產主義的威脅,忘卻自由民主社會的真正使命,才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

謝田博士是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的市場學教授暨約翰奧林棕櫚講席教授)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2/206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