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一位「叛教者」的心路歷程

作者:

地上之物終將湮滅,天上之城永恆,在生命短暫的超越中尋找瞬間的化境。

有個說法流傳頗廣,說的是:「一個人如果30歲以前不是社會主義者,他就沒有良心;如果到30歲以後還是社會主義者,他就沒有大腦。」

說這話的是誰?

有人說這是20世紀初法國政治家克列蒙梭(Georges Clemenceau)說的,也有人說是英國哲學家兼數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說的。

羅素說過這樣的話嗎?他可是一度不遺餘力地為蘇聯的社會主義唱讚歌的人,而且是在他30歲以後。

無論羅素是否說過這話,但那篇題為《為什麼我不是基督徒》的廣為人知的講演,的確是出於羅素,那是在1927年3月的倫敦,當時的羅素55歲。

羅素認為:「宗教是道德進步的主要障礙,並呼籲用科學取代它,以消除人們的恐懼,創造一個我們當今世界的道德目標,讓我們生活在一個更好的地方。」

因為在羅素看來:恐懼,是所有宗教存在的主要原因。

就像之前熱情謳歌社會主義一樣,羅素再次對人類的智慧充滿自信:「一個美好的世界需要知識、仁慈和勇氣;它不需要對過去的悔恨,也不需要用無知者很久以前所說的話語來束縛我們的自由智慧。美好的世界需要無畏的世界觀和自由的智慧,需要對未來充滿希望,而不是一直回顧已經死去的過去,我們相信我們的智慧能夠創造的未來,將遠遠超越過去。」

這是一個充滿樂觀、沒有恐懼、但也失去敬畏的羅素!

然而到了1957年他85歲時,羅素再次否定了自己。羅素對不存在上帝的人生和宇宙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如此看來,科學更使我們相信世界漫無目的,毫無意義。置身於這樣的世界,從今往後,我們的理想必須尋到一個安身之處。我們還能尋得到嗎?人,只是原因的產物,不曉得末後的結局。人的出生與成長,希望與懼怕,愛與信念,只不過是原子的隨機排列組合。激情、英雄氣概、深邃的思想與強烈的感受都無法留住生命,使之逃離死亡。世世代代的勞苦,所有的熱情,所有的靈感,所有輝煌的才華,註定要在太陽系茫茫的死亡中消逝,人類成就的殿堂終歸要埋在宇宙廢墟的瓦礫中。所有這一切,即便存在非議,但卻真實確鑿,任何哲學都無法否認。」

這就是羅素,一個不斷否定自己的羅素。

羅素尚且如此,何況其他人呢?

這裡想要介紹的,是由早年羅素那篇講演所觸發的另一篇文章,或可算作是一次信仰告白——《為什麼我現在成為基督徒》。

希爾西(Ayaan Hirsi Ali,1969—)

這篇文章發表於去年11月,文章的作者是當今活躍於美國政壇的荷蘭裔作家兼活動家希爾西(Ayaan Hirsi Ali),她於1969年出生於索馬利亞,曾經是一名穆斯林。

2002年,她因讀了羅素的講演而放棄了穆斯林,成為一名無神論者。20年之後的2023年,她又因哈馬斯發動的加沙恐怖襲擊而皈依了基督信仰。

穆斯林改信基督教,這在伊斯蘭世界是地地道道的叛教,按律當被處死。

是什麼樣的勇氣與決絕,讓這位女性做出如此這般的選擇呢?僅就這樣的敘事,相信都會引起不少人的好奇與疑問。

以下便是希爾西自己的回答:

2002年,我發現了羅素1927年的一篇演講,我當時並未想到,近一個世紀之後,我會被迫寫出一篇與他講演題目完全相反的文章!

2001年,我公開譴責製造「911恐襲事件」的19名劫機犯。而他們,是以我的宗教——伊斯蘭教的名義這麼做的。那時我是一名穆斯林,雖然算不上虔誠。

我忽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當我真的去譴責他們的行為時,我是站在怎樣的角度呢?畢竟為這些恐襲行動辯護的基礎是伊斯蘭教,因為那是針對異教徒的聖戰。

那麼,對於像我這樣的穆斯林來說,我們能否認為,這一恐襲行動——包括它所造成的可怕後果——都與我無關?

當時,西方許多著名人士,包括政治家、學者、記者和專家,他們都堅信:恐怖分子的動機並非像賓·拉登所明確闡述的那樣。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萬維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2/206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