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上市一月便終止 中國一些理財產品提前退出

中國銀行業發布的理財產品近來頻頻提前終止,最短的只發行了一個月便下市。

中國銀行業發布的理財產品近來頻頻提前終止。(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銀行業發布的理財產品近來頻頻提前終止,最短的只發行了一個月便下市。

5月30日,民生理財發布了兩則產品提前於6月4日終止的公告,涉及的產品為民生理財富竹安盈一年封閉1號和民生理財富竹安盈一年封閉8號。

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92號也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於6月5日提前終止該理財產品。該產品成立於4月26日,至今僅一月有餘。據wind數據,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92號認購規模僅41萬元,成立以來的收益為0.22%。

5月24日,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93號也發布了於5月30日提前終止的公告。該產品成立於4月9日,認購規模為35萬元,至今運行不足兩月。

5月11日,中郵理財也發布公告稱擬於5月22日提前終止中郵理財郵銀財富·鴻錦兩年定開5號(財富專屬)人民幣理財產品。

今年以來,幾乎每個交易日都有數隻產品公告將提前終止。在2023年,更有超2000隻產品被提前終止。

而銀行理財產品被「提前終止」後,投資者的最終收益會按該理財產品實際持有天數來計算,提前終止日到資金到帳日之間不計利息。

同時,還有大量理財產品下調了業績比較基準,以調整投資者預期。

5月28日,光大理財陽光橙安盈季開7號理財產品發布公告表示,其A類份額、B類份額、D類份額、H類份額、I類份額、K類份額自6月6日開始均有不同程度下調。

盛京銀行添益系列理財產品一個月定開01期、華夏理財固定收益純債最短持有28天理財產品、平安理財新卓越一年定開5號固收類理財產品、等產品在近期均對業績比較基準均作出了調整,以修整投資者預期。

對此,有銀行人士對陸媒財聯社分析說,過去兩年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波動,不少銀行理財產品業績與預期收益有所偏離,一些超出市場預計的突發事件也可能影響到理財產品的持倉收益。在此背景下,會提前終止產品。而規模縮水、份額持續迷你的理財產品,理財機構出於節約成本和調整產品結構的考量也可能會做出提前終止的決定。

另有銀行人士坦言,這種提前終止的現象在2022年四季度以後開始頻繁出現。

有網民對此表示理財產品提前退出市場是因為沒人買,不好賣。

「大路」說:理財產品「固定管理費0.2%,現在收益才2%點多,還不保本,再加上0.3%的銷售費用,他們旱澇保收拿走25%。不合理的東西能好賣麼。」

網民「各美各的」表示:「這段時期理財產品的還是有一定風險感覺,但存款利息也比較低,謹慎投資吧。」

「春雨西風」則認為:「核心是國內所謂持牌機構的投研能力堪憂,對比美歐投行和完全市場化的投資機構,國內的可以說是極差。能力差、私慾重、每天想著吃快餐算計客戶,而非與客戶共贏,這種現狀如果不改觀,這個行業就完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2/206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