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最錢線:當我們老去怎麼辦?未來和現在的養老問題

這裡是《中國最錢線》,本期節目,我們來聊聊一個最近引起熱議的話題:中國城鎮居民養老金基本帳戶將於2035年耗竭。

北京市一處購物中心外的一對老夫婦,攝於5月19日。法新社圖片

歡迎收聽自由亞洲電台,這裡是《中國最錢線》,本期節目,我們來聊聊一個最近引起熱議的話題:中國城鎮居民養老金基本帳戶將於2035年耗竭。

「無錢養老」:2035或更早

2024年5月底,一則消息成為境內外媒體爭相報導的熱點。據中國社科院估計,中國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於2035年耗盡。這還是建立在目前的退休人數和繳費金額基礎上的。而未來十年將是中國老齡化加速的階段,將有三億人退休。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乃至萎縮的勢頭也日益明顯。這讓許多70後80後開始擔心,「等到我們退休了怎麼辦」的問題。雖然央視趕緊跑出來闢謠,說什麼「養老金帳戶總共還有6萬億,其中3萬億從來沒有動過,充足得很」。但這顯然是答非所問、避重就輕的回應,大家都知道根根據「闢謠就是確認」的人民群眾一貫經驗,看來養老金帳戶是真的有問題了。的確,現在的年輕人中,拒絕繳納養老保險已經成為一股潮流,難怪央視要著急下場滅火了。

實際上,這種壓力在眼下就已經出現,體現為正在工作的人要繳納越來越多的養老金。今年2月,很多深圳市民發現自己的工資收入減少了好幾百塊。這是因為自2024年1月1日起,深圳市社保繳納基數由2360元上漲至了3523元。實際上,由於年輕人口多,加上經濟上有特區立法作為支持,深圳已經是各大城市中社保繳費基數壓力最小的。深圳的社保繳費基數是廣東全省平均工資的40%。而眾所周知廣東是個發展極其不平衡的省份,收入水平跟西部欠發達地區相當的非珠三角地區大大地拉低了平均工資水平,全省平均工資比深圳市的低了40%以上。其他大城市就沒有這麼輕鬆了,比如成都的繳費基數是全市平均工資的50%,為4246元。

幾乎是全世界老齡化最嚴重、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大城市上海就更加可怕了,社保繳費基數是全市平均工資的60%,高達7310元。這個數字是上海市最低工資2690元的270%,意味著如果一個企業招聘了一個拿最低工資的人,按照養老金個人繳納8%,企業繳納10%的標準,他每個月要把工資收入的兩成多交養老保險,如果加上醫保、失業保險,他的社保繳費就要占去收入的接近三成。企業的負擔更沉重了,給他繳納的社保就超過了他的工資,相當於企業招聘了兩個人。「

按照規定,社保繳費基數與上一年社會平均工資掛鈎,每年隨著工資的上漲水漲船高。但「平均」經常被小部分高收入群體拉高,「中位數」才是真正的「社會中間水平」,這一統計規律在貧富差距巨大的中國體現得更為突出。這讓許多小微企業員工、「靈活就業」群體承擔了最重的社保負擔。社會保障在大多數國家都是用來調節貧富差距的,而在中國卻成了一項「累退稅收」,收入越低的群體承擔越重的負擔。更加糟糕的是,很多企業為了減輕負擔,甚至把很多員工踢出了正式僱傭體系,用人力派遣和外包員工取代正式員工。這很有可能造成了社會平均工資的「虛假上升」。

作為應對,大量低收入群體已經採取了拒絕繳納社保的方式。財新網近期的一篇專題報導中就採訪了幾位便利店店員、臨時舞蹈演員之類的中低收入或臨時就業人群,他們要麼表示「退休還早,這點工資拿到手更實在」。也有部分年輕人表示「我爸媽在老家退休一個月才三四千塊錢,我交的養老金比他拿到手的還多,為什麼不直接把錢給他們呢?」這又引出了中國養老體系的又一個大問題:代際間、體制內外、城鄉、地區間都存在極度的不平等。

體制內外冰火兩重天

體制內外的養老金水平存在天壤之別的差距。中國政府稱,為縮小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和企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差距,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更是維持連續十年10%的調漲幅度,退休金從700多元上升至2015年的2000多元,增長3倍。但自2016年起,基本養老金調漲幅度進入下行周期,至2023年創下3.8%新低。更不公平的是,與企業職工不同,長期以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無需繳納養老保險費用,到齡退休後按月領取養老金,依賴財政補貼,大致與退休時工資掛鈎:退休時工作滿35年的,按90%計發;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替代率至少可以達到80%。

中國的養老金本來已經夠低的了,2021年平均替代率約為48.2%,即養老金發放水平只能達到退休前收入的48.2%。考慮到這一數字已經被體制內人員大大拉高了,企業替代率只能更低。中國從2014年10月開始,宣布養老金「並軌改革」,並設置了十年的窗口期,二者的差額按照退休年份加發一定比例,10年過渡期中,每新增一年加發10%。距離並軌「撞線」還剩半年,二者待遇差料將大幅縮小,不過並軌後不意味著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養老待遇的完全趨同。說是並軌,但實際上中共為了維護體制內的基本盤,仍然給這些人的養老待遇以優先傾斜照顧。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繳費的合規程度與穩定性更高;另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具有強制性,企業年金則缺乏自動引入機制。為了配合併軌改革平穩過渡,保障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待遇不明顯下降,機關事業單位員工2015年就開始享受職業年金保障,由單位和個人分別按照單位工資總額8%和本人工資4%繳費。退休後,可一次性購買商業保險養老產品或按照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領取待遇標準。

中國社科院2021年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100%的公務員和60%左右的事業單位人員加入了職業年金制度,企業年金髮展17年僅覆蓋約2800萬人。受上述因素影響,中國整體養老金替代率偏低。縱向比較,國際勞工組織認為55%是養老金替代率的國際警戒線,若低於該數值,退休者生活水平將嚴重下降;世界銀行則建議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需不低於70%。廣大企業員工只有40%不到的養老金替代率實在有點可憐,若自己積蓄不夠,將可能引發嚴重的生存危機。二者實際發展的背離,或許超出制度設計最初預想——職業年金的建立反而帶來了不同群體之間新的待遇貧富差距。經過所謂的改革,體制內外的待遇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被擴大了。這也給如今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考公增加了一個別樣的註腳。

當然我們千萬不要忘了,在這之外還有中國最慘的一群老人。在2010年代之前,中國的農民是沒有退休一說的——當然至今在統計上農民依然是不會失業不會退休默認工作到死的終身勞動力。後來終於有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又在2014年合併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這一保險覆蓋了5億人口,絕大部分都是李前總理口中「月入不到一千」的人群。這個群體老了以後可以領到多少錢呢?目前的中央政府制定的最低標準是每月123元,地方政府可以適當提高,再加上個人繳費部分發放。但「城鄉養老保險」參保人多數是只能選擇最低檔次繳費的低收入人群,所以結果也是非常驚人的——2022年,農村老人等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領取人每月僅能拿到204.7元,是企業職工退休者的十五分之一,機關單位退休者的三十分之一。著名網紅戶晨風在成都街頭隨機訪問到的阿婆,每個月只有一百多塊養老金收入,幾乎從來沒吃過肉,這在很多地區的老人中絕非罕見。農村老人養老,很大程度依然要依靠兒女贍養。但兒女務農和打工的收入養活自己和下一代已經困難,能給老人贍養看病的錢所剩無幾。所以在很多地區農村,老人自殺現象已經成為一種見怪不怪的「習慣」,所謂「水兒子」「藥兒子」「繩兒子」,成為這「盛世」一道濃重的陰影。

延遲退休、延長繳費年限:最後招數?

即使是這樣低的保障水平,由於人口快速老齡化,年輕勞動力數量呈加速下降態勢,中國養老保險基金帳戶的耗竭已經是越來越近的事情了,而且很大概率要明顯早於社科院預估的2035這個時間點。在這種狀況下,延遲退休年齡就被越來越頻繁討論了。中國目前法定退休年齡為女工人50歲,女幹部55歲,男職工60歲。由1951年頒布的《勞動保險條例》確定,職工養老保險15年的最低繳費年限誕生於1997年,一直沿用至今。現在看來這一年齡標準實在是有點太低了,畢竟1951年中國的人均壽命還不到40歲…為啥到處都是廣場舞阿姨?機關單位50歲退休拿著年輕人繳的平均6000以上的退休金的阿姨們可以跳二三十年甚至更久的廣場舞,這實在是有點一言難盡…

放眼全球,中國現行退休年齡已處於幾乎最低水平。整體上已開發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普遍在65歲以上。比如美國目前的退休年齡就介於66到67歲之間。同時實行彈性退休制,若選擇延遲退休,每延遲一年,養老金可增加8%。如此計算,年滿70周歲退休時,月退休金將最多可額外增加30%。同時為保證老年人不被社會就業環境「擠出」,各國紛紛出台配套措施。全世界老齡化最嚴重的日本就規定企業必須採取提高退休年齡、廢除退休制度、或引進回聘制度這三種方案中的任意一種,以確保員工能工作到65歲。

但不論從哪方面看都勢在必行的延遲退休喊了這麼多年,卻難產至今,據人社部知情人士透露,還是「考慮到社會阻力和條件尚不具備」,無法公布執行。所謂「社會阻力」,當前最主要的恐怕還是年輕人就業的壓力。特別是人人艷羨的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企之類香餑餑,老人一下子都能多幹個五年十年,那就少了好多坑給剛畢業的青年人。在中國全面陷入就業內卷困境的當下,這一決策在短期內確實會壓力山大。和發達老齡化國家普遍的勞動力緊缺不同,未富先老的中國,還得認真面對同時存在的嚴重的就業問題。

與推遲退休年齡相輔相成,最低繳費年限的延長也似乎板上釘釘。職工養老保險15年的最低繳費年限早在1997年即被確立。當時為了配合國企改革,並且老齡化壓力較小,這一標準很低。在當下養老保險覆蓋面廣、老齡化加速的情況下,就越來越顯得捉襟見肘,許多人也有「滿十五年就不繳了」的小算盤。但如果延長到20甚至30年,也有可能會造成許多年輕人考慮到「養老金以後反正要耗竭,交那麼多年錢才能領還不如把錢自己省下來」的心態,反而加劇養老金帳戶的困難。

核心問題:生無可戀

問題重重,而且似乎每個問題都很嚴重又接近無解的中國養老體系,本來倒也不算是中國一家獨有的問題——幾乎所有已開發國家的養老金系統都被專家預言了一個不算很遠的「崩潰時間」。但這個問題的確在東亞地區顯得特別嚴重,因為這裡有全世界最低的出生率和最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先是日本,再是韓國台灣,最後是中國,大家都走向了「那一代建設國家的人老了,然後他們占用了所有的資源養老,讓年輕人躺平」的內卷黑洞。當然中國的確是這裡面問題最要命的一個,因為它最低的人均收入,最不平等的分配體系,讓更多的人口等不到養老金耗竭,就要面臨老無所依的絕境。

本期節目就到這裡,子朝下周與您繼續相約《中國最錢線》,再見。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7/206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