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外貿訂單回流中國 美國會尋求續簽普惠制

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貿易協定之一「普惠制(GSP)」自2020年12月到期以來一直沒有續簽,導致製造業訂單流向中國。為阻止這一趨勢,美國國會正在尋求恢復這項對開發中國家的貿易優惠。

「普惠制」適用於約119個國家或地區,該制度旨在通過取消開發中國家所製造商品的關稅來促進貿易和經濟發展,並為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更便宜的商品。

據《國會山報》報導,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羅恩·懷登(Ron Wyden)在周三(6月5日)的公聽會上說,「如果美國真的想擺脫中國製成品,並在紅領(國家公職人員)、白領(腦力勞動者)、藍領(體力勞動者)三色領域創造高薪工作,那麼延長『普惠制』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懷登和財政委員會排名第一的共和黨參議員邁克·克拉波(Mike Crapo)都表示,「普惠制」將為中國與非洲國家建立的供應鏈提供一個「替代選項」。「我們在非洲與中國的競爭中正敗下陣來」克拉波說。

此次公聽會的目的是評估「普惠制」的恢復和其它優惠計劃的延期問題,包括將於2025年9月到期的《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AGOA)。

美國智庫「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綜合經濟學和斯蒂費爾貿易政策中心副總裁斯科特·林西科姆(Scott Lincicome)在公聽會上對政府2024年貿易政策的現狀表達了不滿。

他說,「在普惠制已過期三年多且尚未續期的情況下,我們卻在這裡與貿易觀察員討論《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的到期問題,這實在令人遺憾。⋯⋯這就是為什麼像今天這樣的公聽會是不必要的」。

黨派分歧阻「普惠制」續簽

「普惠制」是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於1968年確立的,美國於1974年開始實施。長期以來,「普惠制」一直得到兩黨的支持,通常都能迅速獲得續簽。但這一次,由於在潛在受益者的資格標準上存在嚴重分歧,在國會討論中陷入僵局。

2021年美國參議院以91票對4票同意重新授權「普惠制」。然而,修正案在眾議院遇到了障礙,因為民主黨人試圖增加與人權、性別保護和環保等相關條款和資格要求。共和黨人則表示反對,稱增加更多條件可能會損害與開發中國家的貿易。儘管兩黨達成了妥協,但該提案最終擱淺。

今年,民主黨人希望增加貿易調整援助計劃(TAA),黨派分歧可能會再次阻礙「普惠制」的實施。TAA是一項聯邦項目,旨在為因國際貿易受到損害的勞動者提供福利和支持。

參議員伊莉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民主黨-麻薩諸塞州)在公聽會上發言稱,「如果要延長『普惠制』等關稅削減計劃,也應該延長TAA」。

民主黨人議員謝羅德·布朗(Sherrod Brown)和謝爾頓·懷特豪斯(Sheldon Whitehouse)也表示,不會同意在沒有TAA的情況下延長「普惠制」。

共和黨參議員克拉波勸告他們不要這樣做。他說,如果人們支持「普惠制」,那麼就應該讓這些計劃儘快向前推進,不要附加任何不必要的條件。克拉波還指出,眾議院也準備恢復「普惠制」,但前提是不與其它計劃合併。

「普惠制」過期 外貿訂單回流中國

「普惠制」的到期對美國整體經濟影響不大。「普惠制」進口占美國進口總額的比例不到1%。2023年美國外貿總額為6.88萬億美元。然而,如果不延長「普惠制」,對一些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成本飆升,不得不考慮轉移生產據點。

為避開美國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措施,一些企業曾將生產從中國轉到東南亞地區。而現在,隨著「普惠制」到期,這些企業開始將訂單轉回中國生產。中國低廉的成本及強大的生產能力迫使廠商將生產據點遷往中國。

支持「普惠制」的專家稱,自「普惠制」到期以來,美國公司因關稅損失了33.6億美元——他們稱這一成本正在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今年4月17日,眾議院籌款委員會於以25比17的投票結果通過了《普惠制改革法案》。該法案增加了「追究中(共)國責任」的條款,永久取消了中(共)國的「普惠制」成員國資格。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7/206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