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最賺錢」的超市,這次賠大發了

巨頭下山,往昔謝幕,曾經的超市王者也被拋棄了?

19年未關一店!

每開一家店就門庭若市,只賺不虧;

單店業績曾一度超越沃爾瑪、家樂福2倍以上;

沒錯,它就是曾被譽為「最賺錢超市」的大潤發,曾經的「超市一哥」,在商超領域裡罕逢對手,被外界稱為「商超神話」!

俱往矣,隨著零售業競爭不斷加劇,大潤發的神話終究還是破滅了。

今年的大潤發,不僅迎來了28年來最大規模的集中性關店潮,還從盈利到巨虧近20億!

其實,這不僅僅是一家老牌超市的落幕,更是零售業巨變的現實寫照。

超市,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行業,如今卻面臨重重困境,沃爾瑪、永輝、物美、大潤發等這些商超巨頭日子都不太好過,不是虧損就是在關店的路上。

如今,批量關停傳統大賣場,轉向會員店,試圖成為中國版的Costco和山姆會員商店,又能否成為「大潤發們」的救命稻草呢?

01

多少年前,逛超市還是大家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方式,可如今超市裡也基本只能看見老人了。

要說那時候常逛的超市,大潤發絕對是榜上有名,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不過,時過境遷,如今的大潤發早已物是人非,昔日人潮湧動的輝煌不僅一去不返,還繼去年扭虧為盈後,又陷入了虧損的泥潭!

近日,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以下簡稱「大潤發」)披露了截至3月31日的2024財年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725.67億元,同比下降13.3%;全年虧損金額達16.68億元,同比下滑2238.5%,上年同期為盈利7800萬元。

大潤發收入已連續多年下滑,虧損也在不斷擴大,2022財年虧損8.26億元後,2023年好不容易扭虧為盈,結果2024年又被打回了原形。

值得一提的是,16.68億也是大潤發2011年上市以來最大規模的虧損。

財報顯示,大潤發商品零售比2023財年減少111.04億元,同比下降13.8%。

大潤發的解釋是業務收縮、理性消費下客單價下降,其實最為致命的還是「關店」!

據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關閉了20家大賣場。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擁有472家大賣場、32家中型超市以及3家M會員店。

在關店及人員優化影響下,公司員工員工數量少了兩萬多,結果還是沒能改善大潤發的業務表現。同店銷售增長,這個零售行業最重要的指標,公司已連續十餘年下滑,最新年度為-6.6%。

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曾感慨道,「我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一句話道出了大潤發及其母公司當前的困境。

02

回溯大潤發的輝煌歷史,從1997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起,它僅用了短短12年的時間便登頂大陸零售冠軍的寶座。

大潤發每開一家門店就門庭若市,只賺不虧,在商超領域裡幾乎沒有任何對手可以打敗它,更是創下了19年不關店的記錄,在國內超市中算是「神」一般的存在。

可能大家還不清楚,大潤發里有一段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

如果說我國內地的「打工皇帝」是騰訊系的劉熾平、張小龍、美的集團的方洪波,香港的打工皇帝是李嘉誠旗下的霍建寧,那麼,黃明端就算的上是台灣的「打工皇帝」。

其實,黃明端並不是大潤發的實際控制人,而大潤發此前也只是台灣潤泰集團旗下的一家公司。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是黃明端的同學,同時也是他的伯樂。

而為了回報尹衍梁的慧眼識英才,黃明端用20年時間,做出來的大潤發,累計為潤泰集團帶來了近150億元的回報。

所以,我們通常都會把黃明端等同於大潤發的創始人、大潤發零售帝國的打造者。

1996年8月,潤泰集團成立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這就是大潤發的前身。

1997年,在潤泰紡織平鎮廠的舊廠房上,大潤發第一家門店「平鎮店」開幕。

同年7月,大潤發進軍大陸市場,在上海黃浦江邊開出第一家完全由中國人自行設計規劃營運管理的大型現代化超市,走精緻量販店的路線,展開了與沃爾瑪、家樂福等外來商超巨頭的較量。

03

憑藉「新鮮、便宜、舒適、便利」的經營理念,和對本土市場的深刻理解,大潤發像蒲公英一樣,迅速占據大陸市場,並逐漸成為了消費者最熟悉的中國連鎖超市品牌。

僅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大潤發營收就突破了240億元,一舉登上了中國商超前三的寶座。

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而大潤發每年的收入增長連續兩年飆升至30%以上!

2010年,大潤發以404億元的銷售額首次超越家樂福和沃爾瑪,問鼎中國市場超市銷量第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超市之王」。

一個成立不過十幾年的零售公司,在中國市場曾一度讓「世界第一」的零售超市沃爾瑪,長期屈居「中國第二」的位置。

大潤發當時的實力之強可以想像,每家店都是一個商圈,到哪裡兒都是焦點,獨孤求敗數年未逢敵手,要不怎麼會創下19年未關一店的傲人佳績。

2011年,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成功登陸港交所,巔峰時期,高鑫零售的股價最高曾達到13.4港元,總市值一度高達1278億港元,被譽為是中國「最賺錢的超市」。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電商的崛起和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行業惡性競爭之下,連鎖超市行業第一輪倒閉潮開始了,新一佳等本土頭部品牌消失,多家弱勢外資超市告別中國市場,大潤發也逐漸開始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2013年開始,大潤發營收首次出現了下滑,這對曾經如日中天的大潤發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

之後,大潤發年均增速一路狂降,大潤發的知名度也在不斷下降,盈利也在不斷減少,客流越來越少。

2019年大潤發的業績顯示,全年總營收1018.68億元,淨利潤28.34億元。

截止2022年,其全年總營收為881.34億元,同比下滑5.7%,淨利潤虧損8.26億元,較2021年同比下滑136.01%。

04

為挽回頹勢,大潤發也曾嘗試過各種自救措施,比如推出了自家的電商平台「飛牛網」,加大了會員營銷力度,但似乎都收效甚微。

大潤發在前兩年作出了「重構大賣場」的戰略決策,改造升級多家老店,同時開出新店,這些門店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潤發麵臨虧損壓力。

從沃爾瑪、人人樂等傳統大賣場頻頻關店,可以看出這一業態的日落西山之勢。

不得不說,形勢不由人,線下大賣場的零售模式正在被時代拋棄。面對電商的低價競爭,大賣場的價格優勢不再。

同時,社區團購、前置倉、會員制超市等新型零售業態的興起,也進一步壓縮了大潤發的市場份額。

從大環境來看,門店關閉是零售行業的常態。然而,大賣場業態的老化、效率下降以及經營模式亟待創新,卻是整個零售行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當然,這並不是在唱衰傳統商超。

稻盛和夫曾說過:「蕭條其實是最好的成長機會。」

他認為,蕭條時期,正是企業歷練心智、積累經驗的最佳時機。每一次危機的背後,都是對商業本質的深度反思及對未來路徑的選擇與規劃。

對於本土商超企業來說,藉此新挑戰,不斷調整姿態,自我革新力求抓住確定性的未來。

讓天下沒有難開的超市!

作為零售界的「頂流」選手胖東來則走出了自己的商超之路,以「文化第一,經營第二」的理念不斷進行服務創新,從貨架配備物件到細緻入微的員工照顧,主打「愛與自由」企業文化在行業封神。

「現象級」的火爆,讓胖東來已逐漸成為行業標杆的存在,於東來也越來越有當年「馬雲」的范了。

馬雲也曾高度評價過胖東來:它引發了中國零售商的新思考,是中國企業的一面旗子。

胖東來關鍵價值在於,徹底解放了員工的生產力,由於得到了高素質員工的發自內心的擁護,所以所推進的精細化管理的措施在胖東來能夠得到100%執行,而在其它的企業可能連60%都不到。

雷軍實地考察過胖東來後曾說:胖東來是中國零售業當中「神」一般的存在!

當然,胖東來並不是神,只不過是走進胖東來超市,你能真正感受到:原來這就是上帝的感覺!

對傳統超市來說,轉型的關鍵,就是要把握住消費者的需求。

就像沃爾瑪中國總裁及執行長朱曉靜所說,大賣場業態變革的核心,是回歸顧客,重新把目光放回消費者身上。

其實,做零售很簡單,同類商品比價格,同樣價格比品質,同樣品質看服務!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正商參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0/206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