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404:黑噪音:中國軟體行業,集體遭遇「滑鐵盧」(圖)

作者:

「軟體行業全軍覆沒」,這是最近的一個熱門話題,可能很多人已經看到了。

我本來不想寫這個話題,因為說實話我對於中國經濟的負面消息實在是寫膩了。這一年來,負面數據層出不窮,而我始終抱著「這可能是暫時的」的心態,去適當批評,並希望儘快好轉。

今年初經濟有所復甦,我立刻懷著期望寫「有弱復甦勢頭」。但很快,5月以後經濟重新走向蕭條,我的心態也受到打擊。

我雖然目前生活在歐洲,但我的家人、父母、親友,加起來也有數百人都在中國生活,我的公眾號讀者們也經常表達生存焦慮,而我自己也還有生意在國內,出於這些基本的利益我都是希望中國經濟越來越好的。

所以當我聽到老家親戚的菜按照一斤2分錢賤賣、一車羊淨賠10萬這種事情,都感到非常痛心。我知道農民的辛苦有多麼不易,也知道在經濟蕭條下,農民的收入銳減意味著什麼。

另一方面,我是真心希望中國經濟好起來(當然也希望同時伴隨著深入的改革和走向社會文明)。因為就全世界來說,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都是一件好事,而美國一家獨大肯定是會出問題的。

因為無論是在國內環境下還是國際政治中,充分的自由競爭都是好事,而壟斷都一定會導致衰敗。

所以我在不斷地批評、不斷地發出真實的聲音去對沖那些陷於盲目自戀、自大情緒中的主流聲音,我知道,那些聲音不僅無益於國家進步,反而會貽害萬年。

說回正題,軟體行業的全軍覆沒,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難以啟齒的真相?

我選擇後者。

我甚至可以總結一句話:所謂「軟體」行業的這塊遮羞布,終於要被揭下來了。中國的很多軟體公司,說句不好聽的,對於「軟體行業」這個詞來說本就是一種羞辱。

因為真正的軟體公司,是要標準化的、有工業體系的,同時要有核心的創新能力和生產力推動潛質,而這些在中國軟體公司中幾乎都沒有。

中國的軟體公司,絕大部分可以說就是搞人力外包的官僚機構而已。人力外包路線本來就是軟體行業的「低端加工業」,賺的是體力錢;而且現在的軟體公司還紛紛變得官僚化,內部人治嚴重。

整個行業的劣質化,已經到了量變引起質變的階段,所以紛紛出現巨虧。

因為在以前,它們靠著出賣廉價的程式設計師勞動力還能搞利潤,但現在隨著行業內卷日益嚴重,企業效率日益低下,利潤也被逐漸攤薄,就成了現在這種看起來快要爛掉的樣子。

類似的公司還有一些赴美上市的電商企業,別看現在賺得盆滿缽滿,走上這條路也是遲早的事——因為本來就沒利潤,只是靠極限壓榨。

中國軟體行業有點像電影行業,缺乏自己的工業標準和工業體系。有時候看似能搞出來一點東西,也是靠一時堆積資源搞上去的,但本質上還是沒有建立整套的工業規則。

同時也有點像中國足球,拼一下,有時候也能混出點小成績,但無法持續。因為不好好搞青訓、不好好經營聯賽、足球機構衙門化、貪腐嚴重。現在,連泰國都要「逼平」了。

中國軟體行業還有個特點像中國足球,就是每一任公司領導上來都試圖推倒重來,不好好進行底層架構的夯實,變來變去之間,就成了持續的內耗和浪費。

另外,急功近利也是兩者類似的特徵。軟體產品做出來立刻就想賺錢,而且是賺快錢,撈一票就走,從未想過真正的革新和長期戰略。足球也一樣,每任領導都想在任上儘快撈政績,同時還要避免給下一任做嫁衣,最後的結果就是把自己也給送進去了。

中國軟體行業總依靠「開源」,就像中國足球總想依靠外教。

你以為中國軟體行業是亮麗的高科技,真實的軟體行業卻跟製造廉價襪子的血汗工廠沒啥區別。

關鍵是,做了一堆爛貨出來,還要打著「高科技」的旗號騙補貼,不僅不賺錢,還要浪費納稅人的錢。這些年,軟體行業靠吹牛吃了多少補貼?而足球又靠著忽悠造就了多少富翁球星?

但最後留下的,都是一地雞毛。

正如開頭所說,我是希望中國經濟好起來的,但我也絕對不會因此就吝惜對這些垃圾行業、混子行業的批判。

現在輿論流行粉飾太平的可怕就在於此:「自家的娃捨不得罵」,到最後養成廢材,禍害的是三代人。

軟體行業、中國足球,都給我狠狠罵!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黑噪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2/2066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