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巴基斯坦總理訪華的主要看點

巴基斯坦官員稱讚總理夏巴茲·謝里夫(Shehbaz Sharif)對中國進行的五天訪問取得了成功。但觀察人士說,儘管雙方展示了溫暖的關係,但兩國經濟合作的改善依然存在障礙,主要因為巴基斯坦的不良政策。

謝里夫總理上星期訪問中國時,巴基斯坦正尋求更多的海外投資,增加出口,在安全擔憂中幫助應付經濟危機。

巴基斯坦新聞部長阿塔烏拉·塔拉爾(Attaullah Tarar)星期一(6月10號)在記者會上說,訪問「極其成功和並具歷史性。」

他說,「這次對中國進行歷史性訪問的成果將惠及巴基斯坦人民。」

謝里夫應中共總理李強的邀請訪華,並在北京同李強舉行代表團級別的會談。謝里夫還訪問深圳西安,幫助建立商業關係,觀察中國在農業、科技和商業促進方面的進步。

中巴經濟走廊

雙方在中國承諾加強建設、礦業開發和產業合作,「打造升級版的」價值幾十億美元的中巴經濟走廊。

一些批評人士說,巴基斯坦為了擴大中巴經濟走廊,正忽視一些能源和基建項目第一個10年的沉重教訓。

拉合爾管理科學大學副教授阿里·哈桑恩(Ali Hasanain)說,「這條走廊的原罪是巴基斯坦簽署了大量項目,增加了外匯義務,這不符合巴基斯坦國內導向的匯率和產業政策,」「這些義務逐步並可預見地緊縮了巴基斯坦的財政空間。」

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發電廠項目讓巴基斯坦拖欠的債務超過75億美元,並對中國發電商欠債將近20億美元。

巴基斯坦無法依靠中巴經濟走廊獲得的新道路和增加的發電能力來增加出口,目前面臨債務危機,尋求新貸款來償還過去的貸款。

很多巴基斯坦經濟學家指責伊斯蘭瑪巴德造成了危機。

經濟合作

訪問結束時發布的聯合聲明說,中巴簽署了23份協議和諒解備忘錄,包括農業、基建、產業合作、政府間發展協助、市場管理、測量和製圖、媒體和電影等領域的合作。

喀拉蚩商業事務專家阿瑪爾·汗(Ammar Habib Khan)說,中國公司有興趣投資巴基斯坦,是因為它是個戰略夥伴。

汗說,「經濟影響更加伸向未來,可能30、40甚至50年。有了30年或20年的願景,繼續投資巴基斯坦就是合理的。」他並說,中巴經濟走廊的第一期因為帶來了基礎建設的開發而取得了成功。

巴基斯坦一百多位商界領導人跟隨謝里夫訪華,同中國商界舉行會談。

汗說,「這裡有個機會把很多中國能源密集型產業帶入巴基斯坦,可以實際使用很多的剩餘電力,」「中巴經濟走廊2.0其實更多的是關於使用這個國家的基礎設施以及如何進行優化。」

汗承認,再次關注中巴經濟走廊將要求巴基斯坦首先處理其財政。

聯合聲明說,北京將根據市場和商業原則鼓勵公司投資巴基斯坦,意思是不會強迫公司承擔不希望的風險或對巴基斯坦公司做出任何讓步。

債務緩解

巴基斯坦將近3750億美元的經濟總量正面臨將近2900億美元的債務。CEIC在線經濟資料庫顯示,巴基斯坦外債將近1300億美元。

中國官員說,巴基斯坦外債大約13%是對中國的債務,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2年的報告說,這個比例將近30%。

專家相信中國將會重組巴基斯坦的債務。但謝里夫訪問期間沒有就此議題發布公開聲明。

哈桑恩說,「巴方參加這些會談,並不實際預計能在重組巴基斯坦對華債務方面獲得重大讓步。可能獲得一些形式的減免,但不會很多。」

汗認為,即使中國同意重組巴基斯坦的債務,也會悄然進行。

他說,「他們(中方)正面對大約50個都需要某種債務減免的國家。如果他們發布公開聲明,就基本成為先例。」

安全

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Asim Munir)上將陪同謝里夫同中國主席習近平舉行了三個多小時的會談。

北京十分關切中國人在巴基斯坦的安全。巴基斯坦西北部3月份的自殺攻擊炸死五名中國工人,還有至少10多人近年來在針對性攻擊中被打死。

塔拉爾星期一對媒體說,「陸軍參謀長陪同總理訪問說明,我們認真對待安全議題,」「我們盡全力滿足中國的安全擔憂。」

巴基斯坦前駐華大使納格瑪納·哈什米(Naghmana Hashmi)對美國之音說,北京同伊斯蘭瑪巴德嚴肅討論中國人的安全議題,避免本國人民的反彈。

哈什米說,「他們的人民提出問題,他們的記者提出問題,即這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可我們沒有人在任何其它地區死亡,除非他們前往巴基斯坦,」「現在任何人都不理解這裡的政治,所以印象非常壞。」他重申巴基斯坦官員的立場,即敵人希望破壞中巴經濟走廊。

北京在聯合聲明中感謝巴基斯坦調查3月26日的攻擊。

「(中方)希望巴方繼續全力緝拿真兇並嚴厲懲處。」

聲明還說,「巴方承諾加大安保力量投入。」

巴基斯坦指責阿富汗激進分子發動了攻擊。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要求阿富汗「堅定打恐,承諾不允許任何勢力利用阿富汗領土從事恐怖主義活動。」

阿富汗塔利班拒絕巴基斯坦的指稱,即阿富汗境內的激進分子攻擊了中國人,表示巴基斯坦試圖毒害阿富汗與北京的關係。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薩拉·扎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2/2066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