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多信號坐實!中共正在為攻台進行全方位備戰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星期四(6月13日)針對中國是否在為台灣海峽的潛在衝突進行準備舉辦聽證。多位專家表示,中國正在為台海衝突以及與美國正面開戰的極端情況做好準備,美國需要從軍事、金融、能源、糧食等多個領域加強搜集和監視中國的儲備能力和戰爭動員的變化情況。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委員克里夫·西姆斯(Cliff Sims)在公聽會上表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敦促中國人民解放軍、黨的領導人和中國人民要敢於鬥爭,這是毛澤東時代的口號,意在為衝突做準備,提高戰時動員軍事和民事資源的能力。」

他指出,中國動員能力的提高,對於中國破壞和平的最嚴重威脅--軍事入侵台灣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各軍方和情報領導人對解放軍何時做好參戰準備有不同的估計,有人說,最早可能在明年。因此,我們正進入一個危險的時刻。隨著中國能力的不斷提高,以滿足習近平所宣稱的承諾,讓台灣與大陸統一。如果脅迫和威脅失敗的話,甚至不惜使用武力。」西姆斯說。

習近平正在積極備戰

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四月份在視察陸軍軍醫大學時強調,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提高辦學育人水平和衛勤保障能力,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軍醫大學」。去年五月,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指出:「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資料照:在靠近台灣金門島的福建省福州附近海域一艘中國海軍戰艦在舉行軍演時開火。(2023年4月8日)

美國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加布·柯林斯(Gabe Collins)在作證時指出,習近平擔心的極端情況就是「戰爭」,中國已經做好了必要時和美國正面對抗的準備。

「用美式足球來打個比方,中國人吃得很好,他們在舉重,他們在跑步,他們在測試護墊和頭盔等所有東西的感覺。但美中是否已經到了進行現場全接觸的混戰階段?我不這麼認為。但中國確實做好了所有準備工作,走上球場,用擒抱把對方連人帶球摔倒,一切都準備就緒。我想,至少從中國的核心目標上來,那就是擁有並可以使用這種(對抗)能力。」

不過,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劉宗媛(Zongyuan Zoe Liu)認為,極端情況可能是指在南中國海的衝突、台海小型衝突,也可能是由於中國的工業間諜活動而導致西方對中國實施的制裁。

「我確實認為中國正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但在我看來,中國正試圖並專注於降低自身的脆弱性,而不是積極發動戰爭。」她說。

中國福建省平潭島上的遊客在觀看中國軍隊在台灣附近舉行的實彈軍演。(2022年8月4日)

中國在攻台前會釋放的可能信號

曾經擔任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同一天在新書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汲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教訓,一旦決定侵台,第一步就是發動全面戰爭。

博明說:「如果習近平動用軍事力量,他可能會直接全面出擊,試圖征服台灣,完全吞併台灣,而不是採取逐步升級的步驟。」

上個月,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作出兩岸互不隸屬的表述之後,解放軍東部戰區隨即在台灣周邊海空域突然發動陸海空和火箭軍部隊的大規模演習。賴清德在5月30日接受美國《時代》雜誌訪問中除了強調北京應該正視中華民國存在外,還指出他在就職演說中令北京強烈不滿的有關兩岸互不隸屬的表述就是事實。

被問及中國在攻打台灣之前可能會有何種跡象,芬蘭圖爾庫大學(University of Turku)東亞研究中心教授勞里·帕爾特馬(Lauri Paltemaa)在公聽會上表示:「從敘事和宣傳角度來看,我們首先會看到的事情之一就是中國對台灣族群的妖魔化,因為(戰爭中)會有大量平民死亡。」

他指出,自台灣新政府上台以來,中國的宣傳論調就發生了變化,但到目前為止,仍有對話的機會。中國仍然在嘗試與台灣的政治勢力接觸,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做法有利於其實現目標。他說,一旦中國覺得對話嘗試結束,覺得所有途徑都嘗試過,外界就有可能看到敘事的改變,看到他們妖魔化那些可能在戰爭中失去生命的人。

另外,帕爾特馬指出,中國會加強對普通民眾的應急培訓,包括如何疏散、避難和進行急救,特別是在靠近台灣的福建、廣東、浙江等省份。

美國國會民主黨參議員卡特·古德溫(Carte Goodwin)指出,跟蹤中國食品、能源和金融等領域的經濟指標變化,有助於美國發出戰爭爆發的預警信號。他說:「儲備和生產的急劇轉變是一個國家採取重大行動的長期歷史指標。」

古德溫說:「除了努力減少需求外,中國還在繼續努力實現自力更生。儘管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這一目標,但中國庫存和資源使用的變化可能是危機即將來臨的重要信號。」

他介紹說,在冷戰期間,美國情報界曾經成立了一個監視委員會,跟蹤蘇聯的戰略儲備、審查一系列經濟指標並監控其異常活動,以提供蘇聯敵對行動的早期預警。

古德溫指出,儘管中國數十年來一直為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進行努力,但中國在發動戰爭方面還存在多種內部局限:有限的可耕地、停滯的生產力增長和環境挑戰都限制了北京養活14億人口的能力。此外,他說,中國的能源消耗面臨著類似的挑戰,依賴進口煤炭、天然氣和石油,這三者加起來約占其一次能源使用量的80%。

「對於北京的決策者來說,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尤其令人擔憂。石油對工業和作戰系統至關重要,這意味著石油供應的長期中斷可能是災難。」古德溫說。中國官員已採取一系列舉措來儲存糧食和能源。他說,中國儲存和資源的使用辯護可能是危機來臨的重要信號。

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柯林斯認為,北京在打仗前的警告信號可能會包括:地上原油儲存利用率提高,建造更多的地下原油儲存設施,建設來自俄羅斯或中亞的新陸上輸油管道或擴建現有輸油管道,台灣500英里範圍內的成品油儲備庫的活動增加,煤炭庫存量超過過去3-5年的平均水平等等。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委員西姆斯說,美國必須深入了解中國為衝突所做的準備,並能夠辨別中國將何時準備採取行動。

「了解中國的弱點和實力將增強美國領導人做出的明智決策的能力以促進和平與繁榮因為我們不希望戰爭,但如果中國無端做出不公正和不明智的決定來破壞和平,美國必須有能力獲勝。」他說。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5/2067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