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楊威:中共上俄國戰車 或重蹈74年前的覆轍

作者:
74年前,中共在蘇聯慫恿下,盲目在朝鮮半島開戰,幻想控制整個朝鮮半島,最終一無所獲;中共軍隊被朝鮮政權趕走,美軍卻常駐韓國。中共長期無法獲得國際社會承認,陷入封閉狀態,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再度拉大了幾十年,中共還自掀內亂、政權岌岌可危。

2024年5月15日,俄羅斯北京大使館門前的宣傳畫和中共保全人員

近期,歐盟、G7國家峰會相繼對中共展示強硬姿態,與俄烏戰爭有不可分割的原因。恰在此時,中共慫恿一些國家不參加在瑞士舉辦的烏克蘭和平峰會,並替莫斯科公開站台。中共主動把自己綁上俄國戰車,不禁令人想起1950年中共曾在朝鮮半島替蘇聯打過一場代理人戰爭,其後果是中國被西方隔絕了數十年。74年後,中共似乎正在重蹈覆轍。

中、歐加速走向對抗之路

6月17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發出警告,如果中共繼續為俄羅斯提供軍事技術,在烏克蘭戰爭中幫助俄羅斯,北約盟國會讓中共「付出代價」。

6月18日的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林劍回應稱,「北約應當做的是自我反思」;並稱「停止甩鍋推責……不要拱火澆油、鼓動陣營對抗」。

瑞士舉辦的烏克蘭和平峰會後,北約再次劍指中共,中共明知事態嚴重,但仍試圖嘴硬。

6月15日至16日,烏克蘭和平峰會在瑞士舉行,全球92個國家和8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加,但中共拒絕參加。中南海本可以派出一個所謂的特使象徵性參加,繼續玩假中立的把戲,在會場上和稀泥、甚至攪局;然而中共偏偏不參加,還暗地慫恿一些國家杯葛此次峰會,實際是中共外交的另一大敗筆。

中歐貿易戰即將開啟之際,中共一面高調宣布對歐盟的豬肉進行反傾銷調查,一面公開了支持俄羅斯的立場,等於加劇了與歐盟和北約的對立。中共一再號稱反對「陣營對抗」,實質卻在一手推動「陣營對抗」,而且明知己方陣營處於明顯劣勢。

6月14日,中共黨媒新華社報導《普京提出俄烏衝突停火條件》。所謂的條件是烏克蘭軍隊「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地區撤出,並宣布不會加入北約之後」,俄方將「宣布停火併開始談判」。

烏克蘭和平峰會開幕前一天,中共公開為克里姆林宮站台,把自己擺到了北約及其眾多盟友、夥伴的對立面。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指責中共幫助莫斯科破壞這次和平峰會,並與美國等西方盟友一道譴責了莫斯科提出的停火要求。新華社自然沒有報導這些回應。

烏克蘭和平峰會的聯合公報呼籲將烏克蘭「領土完整」作為結束俄烏戰的任何和平協議的基礎。

中共正在對抗的遠不只是美國、北約、歐盟。74年前,中共出兵朝鮮,隨後對抗聯合國軍隊,現在又一次在做類似的愚蠢選擇。

2024年6月15日,92個國家和8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加在瑞士布爾根斯托克舉辦的烏克蘭和平峰會。中共沒有參加此次峰會。(Urs Flueeler/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南海沒法放棄莫斯科

中共希望利用俄烏戰爭儘可能牽制美國和北約,但中南海的邏輯應該不僅於此。美國聯合越來越多的盟友、夥伴,針對中共展開了全方位的圍堵,已大幅削弱了中共的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中共也一直試圖組建反美聯盟,但只能拉到俄羅斯、伊朗、朝鮮幾個國家。

莫斯科走上了與北約對抗的前線,但並沒有減輕中共的壓力;中共明里暗裡支持俄羅斯發動戰爭,並繼續對周邊國家擺出蠻橫態度,實際樹立了更多敵人。中南海不得不做最壞打算,即一旦發生大戰,中共很可能反過來更需要莫斯科的支持。

中共若在台海開戰,俄烏戰爭的實例擺在那裡。俄軍在兵員和裝備數量上有很大優勢,烏克蘭軍隊缺人缺裝備,但在美國和北約的援助下,硬是和俄軍鏖戰了2年多。今年以來,美國和北約援助不及時,俄軍趁機大舉進攻,但進展很有限,遠沒有完全占領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四個州。目前俄軍占據了這四個州大約75%的總面積,實際在要求烏克蘭割讓剩餘的25%,這樣的籌碼根本上不了談判桌。

中共軍隊若越洋開戰,會比俄軍表現更好還是更差,中南海應該早就心中有數了。中共正在轉向戰時體制,很可能是怕挨打。

一旦戰端開啟,美國及其盟友制裁俄羅斯的模式必然複製在中共身上,中共金融體系將被國際隔絕,晶片等高端產品的進口將會十分困難,中共維持不了長久作戰;石油通道若再被堵、糧食也進不來,中共政權就難以為繼。那時,俄羅斯幾乎是中共唯一的救命稻草,至少還能獲得部分石油、天然氣、礦物和農產品。

中共應該一直視俄羅斯為一個大後方,因此現在沒法放棄莫斯科,也不敢放棄莫斯科。1972年,中共拋棄蘇聯,準備投向美國,蘇聯一直耿耿於懷。1979年中越戰爭時,蘇聯雖未直接參戰,但也大力支援越軍。若中南海現在拋棄莫斯科,或試圖以此為籌碼與西方做交易,俄羅斯將來也會報復,在關鍵時刻趁人之危或落井下石。

中共一開始就把自己綁上了俄國戰車,現在已經很難下車。

2024年6月13日,七國集團首腦和歐盟領導人在義大利舉行的峰會上合影。(Antonio Masiello/Getty Images)

中美對抗的進一步延伸

俄烏戰爭是在中美對抗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克里姆林宮也在利用中共牽制美國,並認為是進兵的一大良機。2022年2月北京冬奧會前夕,普京獲得了中共承諾的石油大單,應該也賣了一個人情給中南海,等到冬奧會結束才開戰,只是沒想到戰事不利,陷入消耗戰。

美國一面聯合盟友支援烏克蘭,一面警告中共不要軍援俄羅斯,另外也嚴防中共趁機在台海開戰。俄烏戰爭陷入僵局,令中共也意識到了在台海開戰的巨大風險,這正是白宮希望達成的威懾效果。

美國支持烏克蘭,不僅幫助了北約盟友,重新鞏固了領導地位,同時也在給中共看。拜登團隊制定了與中共「激烈競爭」的策略,在不開戰的前提下一步步削弱中共,嚇阻中共冒險是關鍵一環。美國大力援助烏克蘭,儘可能削弱俄羅斯,也是要讓中共認識到開戰的可能後果。

中美對俄烏戰爭採取的策略,實際是雙方對抗的進一步延伸。中共希望利用俄羅斯牽制美國,但同時也惹怒了歐洲。美國及其盟友更加緊密合作,正在把中俄放在一塊打。這是中共做出的錯誤戰略選擇,如今基本上很難回頭了。

6月12日,美國宣布制裁援助俄羅斯的三百多個全球實體和個人,包括向俄羅斯出售半導體、IT技術產品、雷射產品的中港商家。

6月14日,G7領導人峰會的聯合聲明說,中共「對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的持續支持,使俄羅斯能維持其在烏克蘭的非法戰爭,並具有重大而廣泛的安全影響。」

英國首相蘇納克在G7峰會上表示,約80%俄羅斯用於烏克蘭戰場的零部件來自中國企業。他強調,支持俄羅斯的戰爭經濟、延長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非法戰爭,就該「付出代價」。英國宣布了新一輪對俄制裁名單,包括五家中港企業。蘇納克還說,英國也將與盟國協同行動,阻止中共「咄咄逼人的行動,保護我們的經濟安全」。

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David Cameron)曾在擔任首相期間提出英中「黃金時代」的構想;但他6月13日表示,英國政策改變是回應現實世界的改變,也是中共自身行為造成的結果。

G7峰會的聯合公報再次展示了針對中共的強硬立場,涵蓋了產能過剩、網絡攻擊、台海、東海和南海、俄烏戰爭和人權等一系列問題。

6月17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繼續狡辯,稱G7峰會「挑動陣營對抗」,新華社馬上轉載報導。然而,恰恰是中共挑起了「陣營對抗」。中共為了對抗美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還繼續四處挑釁,與更多國家對抗。

2024年6月17日,中共總理李強訪問澳大利亞期間,多個團體在澳大利亞國會外舉著「共產黨下台」的標語,抗議中共迫害人權。(安平雅/大紀元

中共自食其果

6月10日,4名美國外教在吉林市北山公園遇襲。6月11日的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林劍稱此案「系偶發事件」。但有記者追問:中方是否擔心此類事件,無論是隨機性還是有針對性的,都會影響人們赴華的決定?還有記者問:所稱「偶發事件」指的是隨機發生的還是嫌疑人專門針對這些人?

林劍只好稱,警方「初步判斷此案系偶發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這或許是一次「偶發事件」,但中共反美、排外的宣傳一直在推波助瀾,此事在中國以外的影響恐怕要大得多。這不僅令中美關係再度蒙上新的陰影,也會令更多人放棄前往中國大陸。

6月13日,中共總理李強到訪紐西蘭,單方面宣布對紐西蘭免簽。這已成為中共對外交往的常態手段,表明了中南海的無奈;但中共不斷玩火,已再難獲得國際社會的信任。中共讓李強出訪紐西蘭、澳大利亞,延續了中日韓峰會的輕視做法,本身就嚴重缺乏誠意。

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總理都是最高決策者,李強僅有中共國務院總理的名號,但沒有二號人物的地位。李強出訪更像是一個名義上的大號中共外長,卻沒有中共外長的實權,與外國首腦會談只能念稿,面對記者不能回答問題。中共黨魁不肯出面,很難改善與日、韓、澳、新的關係。

中俄互為準盟友,但只是互相利用。普京即將訪問朝鮮,應該希望得到更多炮彈、飛彈等,這些中共最有能力提供,但又不敢直接提供,也可能不願提供。中共不大可能像美國那樣無償援助俄羅斯,而且中共應該也在囤積武器彈藥,為可能的戰爭做準備。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評估,中共核彈頭數量比去年增加了90枚,總計約500枚。中共的核武器處於明顯劣勢,實際不敢用,但生產和保有核武器都很燒錢,中共財力正捉襟見肘,還在大幅增加核武器,只會加速自身的崩潰。

中共對外經常使用「玩火者自焚」「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等詞彙,實際上中共正在愚蠢地這樣做。

74年前,中共在蘇聯慫恿下,盲目在朝鮮半島開戰,幻想控制整個朝鮮半島,最終一無所獲;中共軍隊被朝鮮政權趕走,美軍卻常駐韓國。中共長期無法獲得國際社會承認,陷入封閉狀態,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再度拉大了幾十年,中共還自掀內亂、政權岌岌可危。

74年後,中共又回到原點,重複同樣的路數,只是現在沒有了蘇聯;中共是美國最大的敵人,美國不會為了俄國再向中共伸出橄欖枝。中南海的又一輪瞎折騰,正演繹著「玩火者自焚」。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1/2069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