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人民幣占比峰值下降 中俄美夢難圓

金磚國家去美元不遺餘力,專業報告:美元的全球地位依然難以撼動

根據美國一家知名研究機構的一項研究,美元仍然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歐元和所謂的金磚國家的去美元化努力都沒有能夠降低全球對美元的依賴。

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的大西洋理事會地緣經濟中心(the Atlantic Council's GeoEconomics Center)在最新發表的「美元主導地位跟蹤」(Dollar Dominance Monitor)報告中說,美元繼續在全球外匯存底、貿易計價和貨幣交易中占據主導地位,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在中短期內是穩定的。

美元的主導地位,也就是美元在世界經濟中的主導作用最近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這些加強的因素包括:美國經濟強勁,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和地緣政治風險提高。即使是金磚國家在經濟碎片化的推動下放棄美元轉用其它的國際貨幣和儲備貨幣,也沒有對美元的強勢地位造成明顯的影響。

大西洋理事會的報告說,俄羅斯發動侵烏戰爭以來,工業化七國集團對俄羅斯實施了全面制裁,促使金磚國家加快組建貨幣聯盟,但是他們所推動的去美元化行動並沒有因此而取得進展。

金磚國家是一個政府間組織,其成員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伊朗、埃及和阿聯。

大西洋理事會說,中國設立的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CIPS)在到2024年5月為止的12個月裡增加了62個直接參與者,增幅高達78%。目前這個系統的直接參與者總數為142個,間接參與者總數為1394個。

資料照:一位埃及女子走過開羅街頭一處張貼著美元廣告的外匯兌換處。(2024年5月9日)

路透社在周二發出的一篇報導中說,圍繞金磚國家內部支付系統的談判仍處於初期階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該集團內的雙邊和多邊協議可能會成為貨幣兌換平台的基礎。然而,報告稱,這些協議基本上都是通過雙邊單獨完成的,因而不便於推廣。

報告指出,中國通過與貿易夥伴的貨幣互換積極擴大人民幣的流動性,但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存底中的占比不升反降,從2022年峰值時的2.8%下降至2.3%。

專家:中俄在國際市場「去美元化」的企圖美夢難圓

報告分析說,其中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儲備管理者對中國經濟狀況心存憂慮,二是北京對俄烏戰爭的立場不受歡迎,三是中國可能入侵台灣。這些因素強化了人們將人民幣視為具有地緣政治風險的儲備貨幣的概念。

在岸人民幣的匯率在周二早盤交易中跌至7.2630的七個月低點,這很可能導致人民幣匯率連續六個月下跌。

今年以來,人民幣已經下跌2.2%。導致人民幣持續走軟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要走出低迷的阻力依然很大。北京當局今年以來不斷推出各種各樣的刺激經濟的措施,但這些措施的效果並不理想。在中國經濟中舉足輕重的房地產業持續下滑,國內消費依然萎靡不振,這對於人民幣匯率來說,是一個難以擺脫的重大利空。

報告稱,一度被認為是美元國際地位競爭對手的歐元作為替代貨幣的地位也在走弱,那些希望降低風險敞口的人轉向了黃金。

報告稱,對俄羅斯的制裁讓儲備管理者清楚地看到,歐元面臨與美元類似的地緣政治風險。報告說,人們對宏觀經濟穩定、財政整頓和歐洲缺乏一個資本市場聯盟的憂慮也對歐元的國際地位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6/207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