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環球旅遊 > 正文

曾經的西北副中心 被我們低估太久了

1

坐的這趟火車離開蘭州站,背離黃河向西駛去,大約三個多小時後就能抵達此行的目的地——武威。

說起武威,在旅遊資源頗豐富的甘肅,它真的低調得出奇。當人們因黃河記住了蘭州、因七彩丹霞記住了張掖、因莫高窟記住了敦煌、不久前又因麻辣燙記住了天水時,武威好像總顯得少了些記憶點。

但如果細細回想,那個紅到一度走進教科書、如今又作為國旅標誌的「馬踏飛燕」,就是出土自武威。

夏至已至,當天氣開始變得炎熱。涼州,作為武威的別稱,名字裡自帶的降暑氣息仿佛正向你發出邀請。

如果你願意留一天的時間去探尋這裡的故事,相信離開的時候也定會感嘆一句:武威,真的被低估了!

時下,隨著反向旅行的興起,武威這座西北小城,一如很多「小地方」一樣,也開始慢慢走進大眾視野。可如果時間退回至盛唐,彼時作為長安以西最大的城市,武威其實早就是一線頂流了。

說起「西北副中心」是如何一步步練成的,時間還要退回至兩千多年前的西漢。

當年,年輕的霍去病挺進河西,驅逐匈奴,拿下了河西走廊。為了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河西四郡的第一站便被命名為了武威。

武威天梯山石窟 | ©楊文杰

別看如今的武威只是西北的一座低調小城,西漢時自設郡起,這裡才是那個「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交通大樞紐。

武威雷台漢墓銅車馬儀仗 | ©圖蟲:月上天山

雷台漢墓

熟悉武威的旅人,大多會把雷台當做行程的第一站。若干年前,響噹噹的銅奔馬就是出土自雷台之下的漢墓。

武威的雷台漢墓景區

對於擁有這件寶物的自豪感,武威這座小城絲毫沒有想要掩飾的意思。

在城區里走走,你就會發現銅奔馬的形象幾乎融入到了城市的各個角落:文化廣場的中央立柱上,公共汽車的車身上,道路旁的圍欄上......甚至可能無意間的一個低頭,剛好看到的窨井蓋上也有。

如今文物的原件被保存在了甘肅省博物館。倘若你曾去過甘博,又成功穿過了銅奔馬展示窗前層層圍堵的人群,有幸來到前排一睹了它的風姿,大概也就能理解武威人的這份自豪感了。

銅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踏燕。從它飛奔向前的矯健身姿中,我們似乎窺探到了漢帝國崢嶸歲月里的河西,究竟是怎樣的一番威武模樣。

蘭州市的甘肅博物館裡,鎮館之寶「銅奔馬」就是從武威出土的

南城門樓

說起來,武威的城區並不大,從雷台出來,沿著一條直直的路稍走上一會,當一座大氣的城門樓出現在視野的時候,你便已經從城市的北關來到了南關,眼前這座城區里最古樸雄偉的建築便是武威的南城門樓了。

它始建於隋代,是涼州古八景之一,如今則是作為五涼文化博物館,用以更好地展現這一時期的歷史。

白日裡雄偉大氣的南城門樓

走上城樓,視野越過近處的建築屋頂,向遠望向天邊。連排巍峨的山脈沿著城市的外圍延伸向遠方,正刻畫著一副屬於西北的堅韌風光——祁連山脈。

站在南城門樓上 遠眺遠處巍峨的祁連山脈

當歷史退回到五涼時期,彼時的中原正經歷著「永嘉之亂」的動盪,而祁連山下的涼州卻是個相對安定之地。五個以「涼」為國號的政權也相繼在此建都。

走進城樓里的五涼博物館,陳列展示的兩張表格里統計了這一時期,從中原前來此避難的人士竟有二十萬之多,遷徙的同時,中原的文化也隨之被帶到了這裡。

於是在本地文人學士的推動下,本土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在這裡匯聚融合,那個大家眼裡的「偏隅涼州」在這一時期正呈現著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武威博物館

武威真正成為「西北副中心」是在盛唐時期。如果你想了解武威的這一高光時刻,那武威博物館便是最佳的去處。

當跟隨著展館的動線移至盛唐單元時,你大抵也會在《唐代涼州城》的觀影前駐足好一會。眼前,仿佛置身於閣樓的木窗前,在一片琵琶聲中,涼州城的繁華盡收眼底。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這是邊塞詩人岑參筆下的涼州城。而當詩句出現在了眼前的觀影幕布上時,詩中的意境好似有了具象化的表達。

博物館裡的《古代涼州城》觀影

當然,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武博的精彩還遠不止於此。除了武威的歷史,三樓的天梯山石窟專題展也值得一看。

在低調這方面,天梯山石窟跟如今的武威也真是有的一拼。作為中國最早開鑿的石窟代表,天梯山石窟其實才是「石窟的鼻祖」。

博物館三樓,天梯山石窟的專題展廳

但遺憾的是,天梯山石窟所處的黃羊河修水庫的緣故,石窟大部分的文物被保護性轉移。幾經周轉,如今修復後的石窟文物便就在武威市博物館裡進行展覽,可以說,看完了這個展也相當於去過一次天梯山石窟了。

2

對比武威曾經的繁榮與如今的低調,便會覺得歷史好像給予了這裡很多,最終卻又收回了很多,心中難免會替武威感到遺憾。

夜晚降臨,來到南城門樓的廣場前,看燈光勾勒下的城樓呈現著古韻的美,跳著廣場舞的阿姨們正開著直播跟粉絲介紹著身後的城門樓時......方才覺得,這裡的人們為曾經的歷史充滿驕傲,也正享受著當下安逸的一隅生活。

夜晚的南城門樓在燈光勾勒下,呈現著古韻的美

當舊時「一片孤城萬仞山」的邊塞風光不再,我們不如一頭扎進如今愜意小城的滿城綠意里,用一場citywalk去感受這裡的悠閒。

涼州植物園

老一輩的武威人更喜歡管這兒叫核桃園。春天裡,在這兒走上一圈足以扭轉對西北的一些刻板印象。

走進園子,這裡的色彩可並不單一。每當植物返青之時,也正是西北短暫的百花爭艷之季。

目之所及處,綠色的大底色之上,紫色的二月蘭、黃色的美人蕉、牡丹園裡各色的重瓣牡丹點綴其間......這好像並不是印象里大西北應有的景象,恍惚間會有種身處南方的錯覺。

武威文廟

來到崇文街,當路邊的沿街小鋪開始被長長的古樸紅牆替代,綠樹紅牆就著建築的古韻出現在你的眼前時,武威城區的另一種美便被你捕捉到了。

在你忍不住走進這裡打算一探究竟時,便在不經意間來到了西北規模最大的文廟建築群——武威文廟。

武威文廟的紅色外牆與綠意盎然的樹木很搭

這座始建於明代的文廟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由儒學院、孔廟、文昌宮三部分組成,明清之際這裡更是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

文廟院落里的孔子像

作為古時祭祀孔子傳授儒學之所,走進中部的孔廟,孔子像便立於院落之中;作為學宮,在文昌宮前的桂籍殿外,樑上架滿的匾額則是文廟最精彩的一處。

四十餘塊匾額皆為歷代文人學士敬獻,其中「聚精揚紀」「書城不夜」兩匾更是被收入《中華名匾》。相較於其他歷史古蹟,這裡絕對是個值得你靜下來昂起頭好好欣賞上一番的地兒。

文廟桂籍殿外樑上架滿的牌匾

3

在涼州武威,想要實現「極限24h吃遍全城」,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往往一頓早餐就夠你糾結上半天了。

牛肉麵

當你接過了一碗飄滿紅油的牛肉麵,可不要被它看似辛辣的外表嚇到,鋪滿整碗的辣子實際只是「紙老虎」,只香不辣。

在武威一天可以從一碗牛肉麵+一碟小菜開始

韌勁的面,紅油的香,再配上只要兩塊一碟的小涼菜,一碗下肚好像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它會成為西北人一年到頭也吃不膩的美味早餐了。

米湯油饊子

當掰碎的麻花遇上咸口的黃米湯,碳水加碳水的組合總是可以帶來「一加一大於二」的快樂。

涼州「硬核」早餐——米湯油饊子

浸泡後的麻花外表微軟而內里尚酥脆,豐富的口感再搭配一口米湯,屬實滿足。

涼州三套車

如果去過北關市場,大概可以理解武威人對於三套車的依賴,一整個市場裡大大小小的鋪面都主營著唯一一種涼州美食——三套車。

這可不是什麼交通工具。

一杯茯茶、一盤臘肉、一碗行面,這是專屬於武威人的餐桌儀式感。

北關市場一個只賣三套車的市場

涼州小吃

在武威,還有些本地味道是無需刻意尋找的,它們會在你走街串巷瞎溜達的時候,來個不期而遇。

比如,市場門口婆婆帶著的泡沫箱裡,一層一層整齊擺放著的油餅子卷糕,炸過的燙麵餅子裡夾上軟糯的紅棗糯米,一口下去甜意在嘴裡蔓延,這也是武威版的粽子;流動的三輪車小攤兒上,老闆正熟練切著的釀皮,橙黃半透明又duang duang的質地,再澆上美味的醋滷子,柔韌又爽口......

油餅子卷糕和釀皮

也許這些涼州風味並不能帶給舌尖強烈的驚艷感,但樸實的外表、家常的味道,往往最是讓遊子牽掛,也讓遊客回味的。

說起來,這又很像如今武威這座小城給人的感覺,不爭不搶卻最是溫暖。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時尚旅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30/207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