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汽車世界 > 正文

有些彎道,還是超不了車的

1977年,奧迪工程師Jörg Bensinger在瑞典測試新款軍用四驅車輛時,注意到這些車輛在冰雪覆蓋的路面上表現出色。這啟發了他:為什麼不將四輪驅動系統應用於高性能公路車呢?這將極大提高車輛在各種路況下的操控性和穩定性。

奧迪工程團隊經過數年調試,研發出了後來在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中兩連冠的冠軍車奧迪quattro。這輛賽車開創性地配備了四輪驅動系統,在各種複雜的賽道條件下,都能提供出色的牽引力和穩定性,同時輕量化的設計保證了車輛的加速性能與操控性。

在奧迪取得成功後,WRC各支車隊紛紛效仿,標緻、藍旗亞、福特和三菱等車隊陸續配備了四輪驅動系統。

奧迪quattro上的一整套技術,包括輕量化車身、安全操控系統、四驅系統,也在90年代逐漸下放到了奧迪民用車奧迪A8之上,並由此奠定了奧迪A8旗艦車型的地位,為奧迪樹立了技術先鋒的品牌形象。

這是曾經發生在燃油車市場中的一次「彎道超車」,奧迪quattro給後來的所有車企一個啟示:通過技術更迭提前「入彎」非常重要,但只有保持了在賽道和市場上的「尾速」,才能在接下來的直道中,依然保持位置,並贏得比賽。

汽車歷史上,每一次技術疊代,都會帶來奧迪quattro式的彎道超車,包括如今新能源領域的電驅+智能化。

彎道超車的真實含義

新能源汽車的彎道超車,建立在兩種技術的發展基礎上:電動的動力單元,以及智能化技術。

電機技術的發展使得電動車在動力輸出上不再遜色於傳統燃油車。高效的電機不僅提供了強大的加速性能,還能通過能量回收系統提高續航能力。電池技術的進步也是電動車普及的關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不斷提高,成本逐步下降,使得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和性價比大幅提升。此外,智能軟體技術的應用也為電動車帶來了全新的駕駛體驗。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和OTA升級等技術讓電動車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成為移動的智能終端。

這種技術突破給了新能源「提前入彎」的機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懂車帝推出的《2024新能源汽車消費洞察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含乘用車與商用車)滲透率預計將接近40%,且新能源車意向購買用戶已與燃油車旗鼓相當。

新能源汽車完美符合了現代市場經濟中的「破壞性創新」理論,提出這一理論的著名學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曾說,新興技術將可能以意想不到的速度顛覆現有市場領先者。不過這句話,同樣有後半句:企業要不斷進行創新和適應,以確保其技術優勢不會被新技術所取代。

按照「破壞性創新」的理論,電機、電池和智能軟體的發展,是新能源汽車實現從零到一、提前「入彎」的原因。而只有持續創新,整個產業鏈進一步突破在包括電池、自動駕駛在內的技術,實現真正的技術壁壘時,才能說成功地出彎,真正意義上的完成超越,並保持其優勢。但「出彎」這一點,是新能源汽車還沒做到的:依然無法替代燃油車。

首先,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和充電設施還是大問題。雖然續航有進步,但開長途時還是不如燃油車。而且充電樁覆蓋範圍有限,尤其是在農村和偏遠地區,難以滿足大量充電需求,這讓長途旅行和緊急使用更加不便。

其次,電池技術還沒突破瓶頸。電池生產和處理對環境有影響,成本也高,導致電動車價格高,難以和燃油車競爭。電池的壽命和充放電效率也有問題,雖然新技術不斷出現,但短期內難有大突破。

另外,充電時間長和用戶習慣的改變也影響了電動車的普及。加油只要幾分鐘,但電動車充電時間長,影響用戶體驗。很多人習慣了燃油車的駕駛感和加油便利,要改變這種習慣需要時間。

最後,電動車二手市場還不成熟,保值率低,影響了購買決策。電動車的大規模普及還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電網建設,目前的電力系統還沒完全準備好以應對這種需求。因此,儘管電動車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短期內全面取代燃油車還是有很多挑戰。

所以,新能源汽車現在只是基業初成,迅速地進入到了一個最不想看到的泥潭之中:價格戰。

超車了,然後呢?

2024年初開始,中國新能源市場開始了持續價格戰,特斯拉率先宣布降價,隨後比亞迪提出了「電比油低」的概念,將新能源車的價格打到8萬以下,引發了新一輪的價格戰。多家車企紛紛跟進,包括長安、五菱、哪吒等,推出價格更低的入門版車型或進行價格下調,以提升低線城市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價格戰背後,是網際網路企業式的疊代內卷。傳統汽車研發周期是48個月,後來降到36個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開發周期進一步降至26個月,目前減少至18個月甚至更短,皆是為了在營銷上能通過新品刺激銷量。

價格戰產生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大環境上,國家新能源補貼退坡,考慮到可能的市場環境降溫,車企試圖用降價來維持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電動動力單元+智能化技術的突破後,忙著跑馬圈地,各家新能源汽車產品卻並沒有發展出差異化的優勢,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由此,進入了一種只比誰更快和便宜,不比誰更好的惡性競爭之中。

這樣的卷,在汽車行業里是沒有太出現過的。一直以來,由於汽車關乎於人命和長期使用,在雖然同樣有破壞式的創新引領時代,但往往會制定更長周期的技術驗證和改進時間,以使產品逐漸完美。

當年奧迪quattro研發成功並在拉力賽場取得成績之後,將技術下放到民用車的過程並不一帆風順,quattro系統的高成本、高油耗在賽車上不是問題,但哪怕是裝在A8L這樣相對高端的民用車上,都涉及複雜的技術,以實現性能和成本的平衡。從1994年D2平台首次引入全鋁車身框架開始,到2002年D3平台面世並在更多車型中標配quattro四輪驅動系統,奧迪才真正地實現了奧迪quattro這場彎道超車,而此時,距離Jörg Bensinger想到這個點子,已經過去了25年。

奧迪A8L4.0T V8發動機

在此之後,奧迪依然努力提升著自身的產品技術優勢,到今天的第四代奧迪A8依然保持著持續創新。其智能科技包括全觸控屏內飾和智能穩姿系統,通過路面信息調整底盤,提升駕乘舒適性。燈光技術方面,數字矩陣式LED大燈和數字OLED尾燈提供高精度照明和動態效果,提高行車安全。車身設計採用鋁、鋼、鎂和碳纖維複合材料,確保輕量化與耐用性。奧迪A8L以全新的技術和設計占位豪華車市場,為用戶帶來更極致的體驗。

與之類似的是歷史早一點的寶馬3系和更早的福特F-150。寶馬3系自1975年以來依靠開創性的前置後驅布局和優秀的發動機與底盤調校起家,之後隨著時代發展不斷進行優化,iDrive娛樂系統和高壓直噴、Valvetronic電子氣門控制和雙渦管單渦輪增壓技術都是逐步增加到寶馬3系車上的。而福特F-150早在1948年就已面世,逐漸更新EcoBoost渦輪增壓發動機和高效柴油發動機,車身重量也不斷因新材料引入降低,因此至今仍是北美最暢銷的皮卡之一。

他們都因為一些核心技術而「提前入彎」,但真正實現「彎道超車」,是建立在持續不斷地創新,並且真正成為市場上長盛不衰的車型之後。而後,即使已經在市場上呼風喚雨,他們還是深刻的知道,如果裹足不前,「尾速」無法保持,那麼下一個彎道就可能被超越。

無論是曾經完成過「彎道超車」的傳統車企,還是正在經歷「彎道超車」的新能源車企,想要真正成為「百年企業」,都要走完一步:不僅僅憑藉時代和技術優勢完成「入彎」,而是要真正在「出彎」時保持領先,並且跑好接下來的直道。

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從國家戰略層面,新能源的「彎道超車」並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的。

2001年,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資訊產業部)就出台了《新能源汽車生產准入管理規則》,開始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經過早期技術積累後,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計劃實施,部分汽車廠商才得以在新能源領域提前入彎。

是長達20多年,數代人的努力,通過合資品牌充分的對外合作和積累,才給了今天汽車新勢力最終捅破窗戶紙併名利雙收的機會。但另一方面,這也是一份責任。

當中國汽車市場的下一代接力棒交到了如今的企業之中,除了去占領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能夠讓中國的汽車市場長期繁榮,並培養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汽車文化。

奧迪quattro作為一項技術能名垂青史,很大程度上也要感謝西方當時已經成熟的汽車文化。它能夠在1973年開始舉辦的WRC比賽中,先充分展現自身能力,獲得車迷的期待和認可。而民用之後,又有好萊塢的內容拓展其影響力:在《鋼鐵俠》裡,托尼·斯塔克駕駛的是奧迪A8。2011年,奧迪購買了拜仁慕尼黑股份公司(FC Bayern München AG)8.33%的股份,包括諾伊爾、穆勒、萊萬等拜仁球員,也都會開著奧迪A8示眾。

奧迪A8L

美劇《廣告狂人》裡有這樣一句話:「幸福。你知道幸福是什麼嗎?幸福就是新車的氣味。那是擺脫恐懼的自由。那是一塊路邊的廣告牌,上面寫著,不管你在做什麼,都沒關係。你很好。」

這道出了用戶買車的本質。作為一個人、一個家庭會購買的客單價最高、使用時間最長的消費品,汽車所承擔的不僅僅是使用價值本身,還是用戶對未來生活的想像。用戶的幸福感,不會也不應該停留在付錢時覺得價格低廉。

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的內燃機汽車相比,優缺點已經被說爛了,而這些優缺點,未來也許會隨著新的混動形式出現,而出現逐步的融合,並不會長期成為選購的重點。

實際上,新能源汽車最好的機會,反而基於智能化,嫁接科技網際網路的發展成果,去產生全新的內容,創造新的汽車生活方式與文化產品。市場上有豐富的、專門為電動汽車考慮的休閒娛樂設施和出遊選擇,有屬於新能源汽車的《頭文字D》或者《末路狂花》這樣的文藝作品出現,去深刻地影響、刷新一代人對汽車的認知。

而這些從技術的持續創新到文化氛圍的建立,都不是為了追求短期利潤和快速推出新車型所能實現的。它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創新,同時也需要慢慢滲透進社會文化,背後是一代甚至數代汽車人持之以恆的努力,方有「百年品牌」的誕生。

在奧迪和劉德華最近合作的《劉德華年中講:與時間同行》中有這樣一段話:「黑紅也是紅,渴望一夜成名,凡事熱衷速成,最愛追風口,喊的都是長期主義,想的都是短期收益……速度要快,最好走個捷徑,於是姿勢變形,心態失衡,真的需要那麼急嗎?」

奧迪和劉德華都是「過來人」的代表,劉德華第一次得到「影帝」的褒獎,花了足足20年的時間。奧迪從奧迪quattro賽車立項到奧迪A8完整吸收其技術,也用了近30年。他們一遍遍打磨自身技術,一點點影響社會文化,終於有了基業的長青。

賽車裡的彎道超車,除了需要提前入彎,也需要好好抓住彎心,用好的彎中姿態保持尾速,再順利出彎,才能長期保持領先。而任何偉大的事業也都要走完這條路,才有偉大和不朽。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虎嗅APP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701/2073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