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的悲劇。花樣年華。就這麼走了。
十五萬六一平的房子,總價1500萬,貸款1177萬,每月還貸5萬7。據說去年十月才買的。
按照當初的想法,也算量力而行了。兩口子各自年薪60萬,加起來120萬/年,每年還貸70萬,還有50萬用於日常開銷。
但人算不如天算,僅僅半年多的時間,房子降了500萬,首付直接就跌沒了。現在要還的1100多萬,是現在的房價。
這還沒完。兩次降薪,夫妻倆年收入從120萬降到80萬,每年還完房貸還剩8萬,每個月不到7000塊。
如果繼續再降呢?不敢再想了,於是。。。。。。
事情已經發生了,我不想再去討論原因與責任的話題。我只想說,這件事情給我們一個啟示,在今天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應該有點收縮型思維。
收縮型思維,記得我是在2017年冬天開始講的。在最寒冷的時候,我去黑龍江的伊春拍霧凇。
回到北京,我一邊整理在伊春拍攝的照片,一邊想著黑龍江的事情,因為我在黑龍江看到感受到很多東西,特別是大雪中那些蕭條的村莊。
恰在這時,黑龍江人口的流失和養老金的虧空,正在成為網上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
這時,一個概念闖入我的腦海:收縮型社會。那年年底,我寫了一篇文章:《黑龍江:收縮型社會的前鋒》,說的是人口的收縮。這是在人口的意義上講的。
收縮型社會這個概念,是北京師範大學系統科學學院教授李紅剛最早講的。我給加上了收縮型思維這個概念。
2018年,我寫過一篇文章,說中國有可能進入艱難十年。我們需要有一種收縮型思維。這說的是經濟上的。發過幾次,不久都那個了。
細心朋友會發現,這幾年我經常講收縮期和收縮型思維的問題。這個收縮型思維,對我們非常重要。
我經常和企業界的朋友講:
我們的發展還僅僅才40多年,我們很多企業,打個比方說,有點像一個凌晨時分出生的嬰兒一樣,他們出生之後,天就越來越亮。到現在,他們可能連一個完整的晝夜還沒有經歷過。
這時,我們有的是一種擴張性思維:經濟在擴張,技術在擴張,消費在擴張,人們的欲望也在擴張。世界上的一切,幾乎都是基於擴張的邏輯展開和安排的。
但時光不可能永遠是這樣的。
當收縮期到來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一種相應的收縮型思維,就會面臨種種風險。這無論對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是如此。女孩遭遇的可能就是這個。
我曾多次坦承,在給企業家做講座或私下交流的時候,我內心都有些糾結的。他們都是干實事的,尤其是一些年輕的朋友,他們正是幹事的好年齡。
幹事總是得有點樂觀精神的,整天唉聲嘆氣的怎麼幹事。但我又不能說假話,因為假話的誤導可能會給他們造成真金白銀的損失。就像那個孩子那樣。
我只能用這句話來中和一下:悲觀主義者往往是正確的,而成功的往往是樂觀主義者。
說到這兒,我不禁想起女孩所在機構在2022年底對2023年做的十大預測:
1、美國衰退,中國引領全球率先復甦2、港股和A股全年正收益3、國內出現通脹壓力,結束通縮4、寬鬆貨幣政策結束,利率開始上行5、地產銷售持續走高,房價小幅上漲6、出口持續增長,就業形勢改善7、消費行業出現超額收益8、網際網路和醫藥行業反轉9、海外資金回流10、美元走弱,人民幣持續走強。
2023年就是女孩買房的那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