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銀行等11家上市銀行「反向討薪」的累計金額已近億元。圖為人們在中國銀行門外排隊。
「銀行反向討薪的名單不斷拉長」、限薪、降薪、退薪……多篇文章在市場流傳,在金融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將金融圈薪酬話題再次推上熱搜。去年,中國銀行等11家上市銀行「反向討薪」的累計金額已近億元(人民幣,下同)。
所謂反向討薪就是銀行對員工過去幾年的薪酬進行追溯的調查。銀行已經發出去的錢,如果發現有不合理的地方,就向員工討回來。
銀行反向討薪上熱搜
近期,先是有市場消息稱,有央企要求旗下公募基金退薪、某國有大行總行降薪10%,隨後又有「退薪貸」等段子在市場傳播。
第一財經報導,2023年上市銀行中有20家銀行的員工人均薪酬出現下滑;上市券商概念板塊中,有29家員工人均薪酬出現下滑。
此外,銀行「反向討薪」的力度不斷加碼,規模攀升至歷史新高。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中國銀行、招商銀行、渤海銀行、哈爾濱銀行、天津銀行等11家上市銀行在年報中詳細公布了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累計「反向討薪」金額近億元。
招商銀行的「反向討薪」總金額最高,2023年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金額4329萬元,涉及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員工4415人。
「降本增效」「反向討薪」「被迫休假」「降薪」「追回績效」……這些現象先後在大陸公務員、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領域出現,近年也出現在銀行業,意味著該領域生存壓力大。
「銀行反向討薪」被推上熱搜榜,有網民質疑,「這種作法有法律依據?」
分析:「銀行反向討薪」暴露金融行業制度上的深層次問題
自媒體「焚書再觀天下」的自我介紹為「多家上市公司戰略、管理、品牌、營銷顧問」。他表示,銀行反向討薪最終暴露的是金融行業在制度上所存在的深層次的問題。說到底是管理上的問題。之前錢多的時候,根本就不考核業績,使得亂發錢和發亂錢的現象滿天飛。而現在銀行的日子吃緊了,就向當時的違規行為進行清算。當時業績不行反而拿高薪的員工們,現在被追討薪酬。
他說,現在反向討薪是銀行在強化它的內部控制,在優化薪酬結構方面補窟窿。在過去的幾年裡,金融市場快速擴張,業務的所謂創新也很多,部分銀行在增長業績的同時,忽略了薪酬的合理性和可持續性。甚至是為了業績,搞了一些不合理的激勵措施,給銀行的長遠發展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他認為,反向討薪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比如說員工會產生非常不滿的情緒,就會影響他的工作積極性。因為畢竟都已經落袋為安了,再把錢交出去,誰都會非常不舒服。
「反向討薪有可能成為銀行和員工之間矛盾爆發的導火線,甚至不排除有員工會採取法律手段,跟銀行打官司。如果管理做不到位,捅出了大簍子,那就不是討薪所能彌補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