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遠見快評:川普遇刺謎團:3大巧合4大疑點

乾淨世界和YOUTUBE的朋友們好,歡迎來到《遠見快評》,我是唐靖遠

今日焦點:槍手被斃後1小時,屋頂現場視頻驚現奇怪畫面;3大巧合與4大疑點能得出什麼結論?同濟醫院撐腰李占飛,人工「腦死亡」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刺殺川普川普)事件發生後,一直都有人在討論是否存在第二名槍手的話題。昨天,一段警方狙擊手隨身佩戴的攝影頭拍下的擊斃槍手現場視頻曝光,讓「第二名槍手」這個原本沒有什麼證據的議題,再次升溫,因為視頻中出現了非常非常奇怪的鏡頭,同時還有現場的目擊者提供了讓人覺得很不尋常的證詞。

今年6月,「惡魔醫生」李占飛事件一度火遍網絡,按需殺人取器官這個話題一再衝擊大眾的心理底線。昨天,武漢同濟醫院終於正式出面發話了,他們都說了些什麼呢?

槍手被斃後1小時屋頂現場視頻現奇怪畫面

昨天晚上,參議員查克‧格拉斯利(愛荷華州共和黨人)在他的X帳戶上分享了一段新的隨身攝影機拍下的視頻,視頻大約三分鐘長,拍攝時間是刺殺當天7月13號傍晚7:08,拍攝者是警方人員,記錄了他自己在槍手克魯克斯被擊斃後,第一時間爬上屋頂並與一位穿西服的調查人員(疑似特勤局特工)交談的過程。

交談內容主要提到了比弗縣的狙擊手早就注意到了克魯克斯的可疑,並將其拍照發送給了指揮中心,拍攝者向對方證實,屋頂上的屍體就是他。

在視頻中還可以看到克魯克斯屍體的下半部以及沿著傾斜的金屬屋頂流淌的長長的血跡。在交談中,拍攝者特別提到,說「就是那個狙擊手發送了原始照片,看到他下了Bike(自行車摩托車),放下背包,然後就失去了蹤跡。」

這個視頻當然進一步證實了此前媒體報導的,地方狙擊手早就注意到了克魯克斯的異常並拍照報告了上級,但克魯克斯沒有受到任何有效的盤查。然而,真正引人注目的地方,是視頻中無意掃到了現場的一個鏡頭,在這個畫面中,非常清楚地看到克魯克斯使用的AR15步槍,居然在距離他屍體至少3米之外的地方。

這個視頻截圖的下方大紅圈標識的,就是克魯克斯屍體,我們可以看到腳邊還有長長的血跡。而上方小紅圈所在的就是克魯克斯的槍,在他身體左側,我們可以看到二者的距離相當的遠。

這就非常的奇怪,因為我們從此前的現場照片可以看到,克魯克斯被擊斃的瞬間,一直保持了俯臥射擊的姿勢。

他是被一槍爆頭的,瞬間斃命,所以正常情況下他手裡的槍應該會保持跌落在他身體右側,或就在他手邊附近。但我們看到的場景卻是槍躺在他身體左側至少3米以外的地方,這不奇怪嗎?

如果說,這是克魯克斯在開槍之後出於我們不知道的原因迅速把槍扔出了幾米外,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都知道他車裡還有大量的彈藥和炸彈,甚至還有防彈背心,這些都說明了他原本可能是計劃要實施一場大屠殺,或計劃回到車裡繼續取用子彈的。如果是這樣,他為什麼要把能夠保命的槍扔了,然後橫向爬這麼一段距離?在我看來,這個動作並無任何意義,除非這支槍是被執法人員挪到這麼遠的地方,但我也看不出這樣做有任何意義,因為這個時間只在刺殺發生後1小時左右,正常情況下警方都要第一時間保護現場原狀不動,以等待FBI來進行現場勘查程序的。

是否真的存在第二名槍手?

這是刺川案最新進展中的第一大疑問。第二大疑問,來自剛才視頻中警方提到的BIKE。這裡的BIKE可能是指克魯克斯使用過的自行車,這個信息最早是《紐約郵報》獨家披露的,說克魯克斯曾經騎著自行車在集會現場轉悠,可能是在觀察整個場地。

但最新的信息顯示,就在克魯克斯爬上屋頂的那棟大樓的門口,被發現刺殺發生時大門是打開的,門口停車場停著一輛哈雷摩托車。

這個信息被兩名目擊者所證實。這兩人在接受That Surprise Witness TV YouTube頻道的採訪中證實,他們看到一名男子把哈雷摩托車停在了據稱是槍聲來源的那棟大樓的停車場,然後進入了大樓!此人戴著一面「別踩我」的黃色旗幟,然後進入了大樓,隨後就響起了槍聲。所以他們認為槍聲不是從屋頂傳來的,而很可能是從大樓裡面發出的。

這當然就帶來一個問題,是否真的存在第二名槍手?為什麼原本應該被封鎖的大樓居然大門敞開?客觀地說,這只是一種間接證詞,難以證實有第二槍手的存在,但克魯克斯在車裡預留了大量的彈藥和防彈背心,還安裝了兩枚炸彈,顯示出他似乎有某種信心可以在實施刺殺後全身而退回到車裡,繼續和警方槍戰。那這是否代表他得到了某種承諾,有人會掩護他安全撤離刺殺的屋頂呢?

警察離開了二樓制高點去搜尋克魯克斯

第三大最新的疑點,來自兩個官方信息。第一個是參議員霍利在X平台發帖,說有吹哨人告訴他,在川普集會當天,執法人員實際上已經駐紮在槍手所在的樓頂,但後來以天氣炎熱為由放棄了。他們還說,執法人員本應在大樓內巡邏,但卻選擇待在室內。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725/208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