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結束,美國政府和國會開始表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對會議結果表示失望,又公開指責北京,沒有回應打爛美國工人飯碗等一連串擔憂,表明對此不會「坐視不理」。同一時間,國會正式提出法案,監管美國企業投資大陸、香港和新疆,與及跟中共有關連企業合作。有分析認為,這次美國並不是「作秀」,而是要動真格。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周四(25日)在華府智府「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的一個節目上表示,三中全會初步發布的經濟政策文件反映,中國領導層正加碼補貼出口,希望從而帶動本土經濟,但此舉將造成中國與美國發生嚴重的貿易摩擦。
伯恩斯說:「讀完剛發布的三中全會文件,我的早期結論之一是,中國領導層正加碼實施出口『新質生產力』的策略。正如我所說,這將造成嚴重的貿易摩擦,並且世界其他地區將會做出持續的反應。」
伯恩斯又公開指責北京,沒有回應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有關中國傾銷商品,拉低國際商品價格,打爛美國工人飯碗、為美商造成一個不公平環境競爭等一連串擔憂。伯恩斯表示,美國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不會「坐視不理」。
伯恩斯說:「我們曾希望中國能夠明白,如今已經不是2000年,也不是2005年了,我們經歷過那段糟糕的時期,大量美國人失去了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我們不會再容忍這種情況。」
國會新法案要求美企主動披露對港投資
同一日,「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穆納理(John Moolenaar)及黨友密蘇里州眾議員盧特克梅爾(Blaine Luetkemeyer)推出新法案,要求在中國有重大投資的美國上市公司,主動向美國證監會申報,在香港、新疆和內地的詳細營運情況。
這條名為《中國風險透明度法案》(The PRC Risk Transparency Act)的新法案要求美國公司披露,包括供應鏈、收入和利潤、在華投資項目、有否與受美國管制的中國公司做生意,及與中國共產黨的聯繫等營運情況,以增加透明度,去了解這些公司會否對美國本土經濟造成的系統性風險。
眾議員盧特克梅爾辦公室發言人回應本台查詢,指該法案是美國國會現今唯一一條確保美國公司會向投資者全面披露其在華業務的重要政策;盧特克梅爾亦正在推動另一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要求美國行政機關「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FSOC)成立諮詢委員會,來研究和減輕中國一旦侵台對美國造成的影響。
盧特克梅爾辦公室發言人表示,會與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詹森(Mike Johnson)溝通,嘗試將兩條法案納入詹森早前提出正籌備中的對華法案。
詹森今個月初首次發表其外交政策觀點,稱正籌備一套針對中國的法案,希望能在年底前通過,以授權政府在明年換屆的第一天便可以實行。
分析:不是選舉年「作秀」
華府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主席孟沛德(Peter Mattis)解釋,美國政界對中國的措詞近來非常強硬,是基於一個共識,他們對中國的產業政策、中國控制了全球供應鏈、中國使用資本挑戰美國等的擔憂都是合理和真實,並不是選舉年「作秀」。
孟沛德說:「某程度上,這些法案要求更高的申報規格、更大的透明度、較少的營商自由,對嗎?在選舉年提這些法案可能會冒犯潛在或現有的金主,所以我不認為推動這些法案的決定是基於選舉需要。我認為這是關於真誠的信念、真正令人擔憂的問題,並且背後存在著超越選舉年邏輯的迫切實行性。」
另一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高級研究員庫珀博士(Dr. Zach Cooper)書面回複本台,指美國政府擔心私人公司正協助中國發展軍事實力。庫珀博士指,多項法案希望限制資金流向相關的軍事活動,甚至有美國議員希望美、中兩個經濟體能大幅度脫鉤。
暫時,參、眾兩院議員單單就管制對華貿易與金融交易已經提出超過50條新法案,這些新法案全部待決。按照美國立法程序,議員推出法案只是第一步,一部法案須相關委員會通過,並由參議院和眾議院分別通過文字一致的版本,才能送交總統簽署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