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長王毅與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左二)在寮國萬象出席東協外長會議。(2024年7月27日)
日中在寮國舉行相隔近兩年的外長會談,王毅對於日方提出的加快磋商核處理水問題表示同意。專家認為,中國想趁美國大選前拉攏日本建立「反川普防線」。
外長互訪或能實現 但關係改善不樂觀
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7月26日在寮國首都萬象舉行的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外長會議上與中共外交部長王毅舉行了會談,兩人確認推進「戰略互惠關係」,以及包括外長互訪在內堅持展開多層級的溝通。
上川在會談開始時即強調:「日中兩國之間既存在潛力,也有不少懸而未決的問題。為了通過雙方的努力推動關係向前發展,有必要推進對話。」她並表示日本半導體出口限制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願同中方保持建設性溝通,妥善處理。面對全球和地區衝突挑戰,日方願同中方一道促進地區穩定繁榮。
王毅則在會談中指出,「當前中日關係處於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而中國的對日政策始終保持穩定性、連續性;希望日方樹立客觀正確對中認知,奉行積極理性對中政策,雙方相向而行,加強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真正把戰略互惠關係落到實處。
左起:韓國外長趙兌烈、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寮國外長沙倫塞·貢馬西和中國外長王毅在寮國萬象出席東協外長會議期間合影截圖。(2024年7月27日)
日中關係專家、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認為,就表面上來看,日中雙方都有意緩和一下彼此間緊張的氛圍,而向來姿態強硬的中國對日本的態度略有改變首先出於國內經濟狀況吃緊,因此自今年年初,不僅是外交部門,連習近平都親自出動,積極地開展國際外交,企圖讓外資再進入中國。此外,外部因素更是影響中國態度的關鍵。
他對美國之音說:「另一個理由則是中國似乎想趁著川普極有可能回任美國總統,而讓國際社會諸領袖不安之際,藉由國際關係的積極往來來預先布置將來的『反川普防線』。」
謝文生指出,據信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於5月底訪日,自民黨總務會長森山裕也在7月訪中與王毅會面,日中雙方都放出「外長互訪」的風聲,中國方面其實是想再次營造「習近平國賓訪日」的氛圍。
對此,日本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松本佐保(Saho Matsumoto)對美國之音表示,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一年之內二度訪中,也和王毅會面進行會談後,日中外長互訪的可能性確實提高了。但她也指出,日本需要與中方在一些關鍵性問題取得共識,例如除非中方採取措施解除對日本海產品的進口禁令,否則外長互訪的談判將難以取得進一步進展。
中興大學日韓總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劉易鑫認為,就日中「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的內容來看,雙方還是在某些議題上有一定的共識,例如共同應對全球性課題;但是在海洋及主權等議題上沒有進展。即使實現外長互訪,要緩和關係並不容易。
他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所希冀的是在不動原有中國利益的前提下,與日方達成協議,以避開美國因素的影響;但就日本的角度上言,其所希冀的則恰好會是中國所在意的痛處。」
劉易鑫指出,目前日中雙方有一個共通的利益交換重點,即水產品進口問題。他認為,這不僅對日本的利益是一大傷害,對中國而言也同樣損失慘重。因此他分析,日本對華的外交方向將針對小議題,逐步引導中國放鬆管制。
水產品進口問題為政治工具
圍繞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排海問題,日中外長在會談中就加快解決問題的磋商進程達成了一致。上川要求立即撤銷針對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王毅就排海問題再度要求「確保利益攸關方有效參與、建立長期國際監測機制。
日本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松本佐保表示,水產品禁令是北京用來煽動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轉移中國國內經濟停滯、失業率上升等民眾不滿的政治工具,而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國實際上正在遭受損失。她認為在日中之間懸而未結的諸多問題中,水產品進口議題的障礙應該低於海域和安全問題,與其以此為政治工具,北京應該儘早解除水產品進口禁令,提升中國萎靡的經濟,同時促進日中友好關係,對中國不僅更有利,執行起來也比起人質、海權等問題容易許多。
除了水產品進口問題,上川也就中國拘留日本公民、中國在日本專屬經濟區設置浮標、海警船隻頻繁出沒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周邊海域等問題,要求中方有所做為,但並未得到王毅正面的響應。
中興大學日韓總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劉易鑫表示,水產品進口問題是日中共通的利益交換重點,而中國拘留日本公民顯然違反國際人權等相關國際法令的規範,中國未必願意處理。
他說:「目前日本僅提出要求在政治上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談判與討論,以獲得共識;若然未果,日本亦有可能會啟動撤離滯中日人,並進一步展開營救行動,同時啟動國際輿論對中國進行譴責。」
日中關係專家謝文生認為,中國能給予日本的利益愈來愈少,特別是過去中國對日最大的籌碼觀光客,但現在從各地前來日本的觀光熱度已經超暴量,讓中國的「觀光牌」無用武之地,應該要仔細考慮日方提出的合理要求。
他說:「依照目前自民黨的安保政策走向,除非中國能改變作風,釋出具體的善意作為,例如不再提禁止日本食品,釋放被抓日本人,減少在釣魚台(釣魚島)周邊的海警巡邏等,才有可能讓日本調整對中態度。」
謝文生表示,在中國「國安維穩」高於一切的前提和過度的民族主義影響下,中國所謂的「關係改善」都是「單方面要求日本改變」,中國自己則是毫不改變,如此做為很難取得具體外交成果。
中國的威脅是日台安全合作的加速器
上川在與王毅的會議中還就包括與俄羅斯合作在內,中國在日本周邊的軍事活動日趨活躍,南中國海、香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問題,表明了日本的嚴重關切,並重申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在台灣問題上,日本時事通信社7月23日報導,王毅當天在北京與來訪的日本自民黨總務會長森山裕會談時對日本有很多國會議員訪台表示不滿。日本逾30名國會議員出席5月舉行的賴清德總統就職典禮。森山表示,王毅指出訪問中國的日本議員遠少於此。
日本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松本佐保表示,中國對於台灣造成的威脅如同對日本的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中國無視於他國主權的侵略行為已經讓區域間的國家極為反感,在南中國海對菲律賓和越南也如此,這些都違反了國際法。她認為,日本政府必須明確告訴中國,無論美國大選後由哪一黨執政,日美關係和日美安保條約都將維持對侵略主權行為的強硬態度,以此威懾中國。
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指出,日本海上保全廳與台灣海巡署7月開始有了初步的海難救助訓練合作,而面對中國的抗議,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四兩撥千斤地回應,並不理會中國的抗議,這就是日本強化抗中的態度。
他說:「日本在東亞安保這塊,除了日美、日韓與日菲之外,終於正式面對『最大的空白:日台』踏出重要的一步。如果中國還是錯誤解讀,繼續以施壓方式對待日本的話,可以預見台日間的『實質關係』應會加速展開。」
中興大學日韓總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劉易鑫表示,基於地緣關係,中共在台海的軍事威嚇也會對日本及台灣周邊國家造成影響,加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涉及全球供應鏈,台海問題很可能是引發日本愈來愈凸顯抗中姿態的關鍵。
他說:「若中共持續升溫台海軍事威嚇,將有可能觸碰到重要航運國家的利益問題。因此在外交上日本則極有可能會藉此發聲。在經濟上則可能配合美國等持續對其進行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