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貴州省委前書記孫志剛昨天14日受審,被指控貪污8.13億多元人民幣。(大紀元合成)
中共貴州省委前書記孫志剛昨天(14日)受審,被指控二十一年貪8.13億多元(人民幣,下同)。陸媒披露,孫志剛曾在貴州大搞所謂農村「產業革命」,「消滅」近800萬畝玉米。大陸網民紛紛追問:誰提拔的他?
孫志剛被控在2002年下半年至2023年8月,利用職權直接或通過他人共計受賄8.13億餘元。這意味著孫志剛受賄時間跨度長達二十一年,在此期間他曾擔任湖北省委常委、秘書長,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貴州省委書記,貴州省人大主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孫志剛聲稱要「脫貧攻堅」剷除近800萬畝玉米
「界面新聞」8月15日報導,孫志剛主政貴州五年間,曾舉全省之力欲「消滅」玉米,號稱「農村產業革命」。
據報,2015年10月,孫志剛被任命為貴州省委副書記,隨後成為副省長、代省長,第二年1月當上省長。當時孫志剛已經62歲,這是正部級官員即將退居二線的年齡,但他反而再獲重用,這被外界解讀為中共高層打破用人慣例。
貴州農民種植玉米的傳統已沿襲四百年,玉米歷來是省內主要糧食作物。孫志剛上任後發力搞「玉米革命」。
當時全國範圍內已經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貴州當時官方宣傳稱,玉米屬於低效作物,農民種植玉米一畝地收益僅有600元左右,而如果改種蔬菜、水果和藥材等其它高價值經濟作物,一畝地收入可達數千元甚至上萬元。有研究單位則稱種植玉米容易導致水土流失。
據悉,孫志剛任內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發展「高效經濟作物」,被官方視為「產業扶貧」的需求。孫志剛曾在中共《求是》雜誌發文表示,傳統的小農經濟嚴重製約了農村的發展和所謂「脫貧攻堅」。
玉米田資料照。(JEAN-PIERRE CLATOT/AFP via Getty Images)
2017年,貴州當局一年下來只減了37.57萬畝玉米種植。但孫志剛接任省委書記半年後,要求各地按照「15度以下的耕地主要改種蔬菜、食用菌、草本中藥材等高效作物;15~25度坡耕地主要改種蔬菜、木本中藥材、茶葉、精品水果等;25度以上坡耕旱地全部退耕還草、還林」,調減玉米種植。
2018年3月8日,孫志剛宣布「要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一場轟轟烈烈的減種玉米行動在貴州全省開始。有的地方出現「你敢種,我敢鏟,堅決不留苞谷稈」的標語口號,有些地方甚至出現官方人員拔玉米苗和農民打架的情況。
2018年6月,貴州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當時,貴州省調減玉米種植面積792萬多畝。2019年3月,孫志剛在中共全國兩會上稱,2018年貴州農村產業革命,調減低效玉米種植785萬畝,新增高效經濟作物667萬畝。
陸媒揭露孫志剛的官場施政醜事,引發網民熱議:
「和搞大躍進一樣。」
「現在才說。難道其他人就沒有責任嗎?」
「他『帶病』這麼多年,誰提拔的?中組部就沒有責任嗎。」
「他62的時候誰下的重用令?」
「官方通報孫志剛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貪,一直貪到2023年8月,跨度長達二十一年,這期間一路貪腐一路提拔。」
「反正不貪肯定提拔不了,你說咋辦?」
「藏富於貪。」
「震驚三觀!孫志剛二十一年受賄8.13億元,平均每天受賄超過10萬元,多少普通人一年也掙不了10萬元……在貧困地區的貴州你能貪8.13億???良心被狗吃了嗎?」
孫志剛履歷與多名中央高層有交集
孫志剛早年在武漢市經委當副主任時,武漢市長是後來官至政治局常委兼中紀委書記的吳官正。有說法指,孫志剛初時受吳官正看重,2001年俞正聲由建設部長空降任湖北書記時,吳曾向俞推薦孫,時任宜昌市委書記的孫隔年獲提拔為省委常委,並調到俞正聲身邊出任省委秘書長,出任「大管家」4年,孫因此被認為是俞正聲的人。
孫志剛2006年調到安徽出任省委常委兼常務副省長後,有傳和籍貫安徽、生於安徽的時任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熟絡,李克強升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時,2008年至2013年曾主管醫療體制改革,孫志剛2010年獲調進京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當時醫改辦放在發改委。李克強當上總理後,醫改辦改設在衛計委(衛健委前身),孫志剛續任醫改委主任,並由副部級升至正部級。
在中共醫改無進展之後,2015年孫志剛空降貴州出任省長,與時任貴州書記的陳敏爾搭檔,一年半後,陳敏爾調任重慶書記,孫接任書記。到2020年12月孫轉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至2023年3月卸任。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至2016年間,中組部部長是趙樂際,而實際操盤人事的是常務副部長、習近平的大學同學陳希。趙樂際在2017年升任政治局常委後,陳希任中組部部長。
孫志剛是幫習近平完成脫貧造假的「功臣」
坊間認為,孫志剛在貴州的最大「政績」,是幫助習近平完成了全國「脫貧攻堅」的關鍵一步,但事涉造假。
按中共官方自己的說法,貴州是所謂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孫志剛在貴州主政五年的主要任務是「脫貧攻堅」,2020年11月20日他在卸任省委書記的全省幹部會議上聲稱,貴州「即將徹底撕掉絕對貧困標籤」。
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晴隆、望謨、威寧、赫章、納雍、榕江、從江、紫雲、沿河9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省內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隨即中共官媒宣布,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除了脫貧的標準和國際有較大差距,中共的所謂脫貧的真實性一直受到外界質疑。
2019年中共所定的新脫貧標準是每人每年4000元左右。貴州官方2020年11月稱,「截至2019年底,貴州仍有9個深度貧困縣未脫貧。經多方努力,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等9個縣達到退出標準。」同時公布數據稱,9個貧困縣「脫貧戶人均純收入平均為11,487.39元,比2020年脫貧標準高7487.39元,比貴州全省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9925.38元高1562.01元」。
這意味著,被宣布脫貧的9個貧困縣在不到11個月的時間裡,人均收入從不到4000元一下躍升到11,487.39元,竟然增加了至少7487.39元,提高到了原來的2.8倍,或者說增加了1.8倍。有網民評論因此指中共的「脫貧」數據堪稱「放衛星」「大躍進」。
但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照樣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宣布稱,中共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