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中東地區衝突中的斡旋一度令國際社會刮目相看。但對調停的效果,甚至中共國內輿論也產生了懷疑。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共人在問,在俄烏戰爭中,北京是否選錯了邊?
柏林出版的《日報》發表題為"錯誤的賭注"的分析文章指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中共把自己視為戰爭舞台上為俄羅斯和巴勒斯坦人的出力的調停人。"但現在,北京對此產生了懷疑。"文章寫道:
"一開始邏輯似乎很簡單:北京政治層對不久前促成哈馬斯與法塔赫簽署《北京宣言》相當驕傲。中共對自己扮演的中東衝突調停人以及巴勒斯坦人民的堅定支持者的角色很滿意。
但幾周之後,哈馬斯的政治首領哈尼耶就在德黑蘭被謀殺。極端激進的哈馬斯在其繼任辛瓦爾領導下,以更堅定的'聖戰者'形象示人。一位猶太知識分子評論道,北京宣言可以說'一文不值'。中共外交部之後的聲明讀起來就像是間接證實了這一評論。儘管聲明譴責作為政治手段的刺殺行為,但以往少不了的有關中共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義事業的表述卻不見了。
在中共,人們私下開始了一場討論--在眼下最受關注的戰爭中,到底應該支持哪一方?出於何種理由?又該如何支持?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事情也出現了變化。在歌德學院的協助下,中共在北京舉辦了一次烏克蘭電影周,以展示對烏克蘭人民的善意。之前高調的對普京針對北約東擴採取的'特別軍事行動'的支持又在哪裡呢?在中共的文件里,現在必須用放大鏡仔細搜尋才能找到類似的表述。而迄今中共與俄羅斯之間的紐帶幾乎是不可撼動的。
人們開始自問--在官媒上還不像社交媒體上那麼直接:如果我們知道我們支持俄羅斯不是因為他們的正義之舉,而是因為沒有他們我們不得不獨自應對西方,那麼如果普京領導的俄羅斯人一再失敗,這一切又又什麼意義呢?難道我們不是會更加孤立,而且招致西方更多的憎惡嗎?隨著烏克蘭軍隊開進俄羅斯,這一懷疑進一步加強。帶著這樣的問題,烏克蘭電影周可以被解讀為一個突兀的和解姿態:寧願支持對的一方,而不是跟在失敗者身後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