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餐飲業的消息多了起來。
這次,居然是帝都的消息:北京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規模以上(即年營收1000萬元以上)餐飲業利潤總額1.8億元,同比下降88.8%,利潤率低至0.37%。
與此同時,說帝都從事餐飲業的人,增加了49%。
為啥一邊沒錢掙,一邊還有人往裡面沖?
因為:民以食為天!這是能看到現金流的,門檻相對低的投資。
我今天不想聊宏觀,宏觀這個東西太過遙遠,我想聊點身邊的事。
今天聊聊最基本的吃喝生意:快餐簡餐生意。
有位在張江工作家住楊浦的朋友,家附近有一家開了多年的小店,以前開在菜場,後來菜場改造搬到外面...
他經常去,說老闆比較樸實,買的肉和菜品質都還行....最初,一葷兩素是20元,去年我這哥們說,他們降價了,原因是周圍開了個大食堂,他們的生意銳減...改成了一葷兩素16元。
今天的新情況來了,今天上午他正好路過,又看了一眼,結果是這樣的:
對,降到了10元。
降到16的時候,這位朋友去的就少了,因為擔心這個價格無法覆蓋正常肉菜的成本,現在到10元,那是壓根不敢去了.....
能是什麼肉?能是什麼油?心知肚明。我對朋友笑談,我說你們那就在創意園邊上,那麼多程式設計師和創業者,就給高科技人才吃這些,怎麼實現彎道超車啊?另外,這家隔壁的麻辣燙,開了八年的,上個月倒閉了。
這是友人的見聞,我這裡呢?屬於魔都副中心,周圍辦公大樓也好,住家戶也罷都很多....中午吃東西的地方也超級多,結果前兩天我看到,一家前年開的清真麵條店,關門了:
這家清真麵條店我也吃過,大約一份牛肉麵在20元左右,確實比楊浦那邊要貴一點,但也不算太貴;一份炒飯價格相仿....就這種廉價吃食店,都能做倒閉。
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比如房租成本,比如周邊的競爭壓力....
但有一點我不必看數據也有數,因為我自己在外面吃飯的次數和客單價,也在不斷降低。
比如天天要喝的咖啡,很久沒去星巴克了。一杯30多,以前不覺得,現在感覺太貴了....
還是Manner更合適,甚至更多時候在家就搞個膠囊咖啡喝喝,以後實在不行戒掉也可以。
今年星巴克是有史以來最差業績,第二財季營業收入為85.6億美元,同比下降2%;淨利潤為7.72億美元,同比下降14.96%。
很正常,這裡面的下降,中國市場應該份額很大。
在吃方面的開銷也在降,能不出去吃的,就不出去吃了...
為啥?很簡單的兩個字:預期。
確實感覺錢越來越難賺,不看別的,就看現在是不是廣告都發的少了,其實不僅是頻率少了,單價也在降低。
耳邊還不斷傳來諸如績效改革過緊日子的說法,可見的未來,對收入增長毫無想法,時刻準備各種下降。
我想,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主觀感受。無論收入已經降的,還是預備著隨時降的,對未來的預期也就這樣了。
那麼這件事有趣的地方在哪呢?在一面在不斷鼓勵消費,一面在收入端各種收縮和恐嚇。
既然如此,只好按照預期來左右,決定自己的消費習慣了。高端餐飲的下降是因為項目數量銳減,那麼低端餐飲的垮塌關門,只能是收入匹配的消費收縮了。
宏觀數據:上半年,魔都社消總額9165.7億元,同比減量212億元,下降2.3%。
在基本開支都在往節衣縮食方向走的時候,就別指望資產價格會有底部...這兩天有個詞很火,「砸鍋賣鐵」,地方zf都開始砸鍋賣鐵了,老百姓還不節衣縮食等什麼呢?今晚繼續回家做飯。
當然,萬事皆有兩面性。比如食品安全方面的擔憂我估計會降低,因為對價格越敏感,對食品要求就越低:能吃飽就不錯了,還矯情什麼?這算不算「利多」呢?
眼不見為淨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