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事變使清朝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面:戰爭時期,地方官員完全不理會朝廷的命令,也不去援助朝廷。這樣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這一講就讓我們探討一下在清朝潰敗前期,歷史被折射出了哪些信號。
這一講我們的主題是庚子事變。當時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慈禧和光緒逃往西安,中國遭遇了歷史上最嚴重的失敗。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這次事變之後,清朝政局出現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局面,那就是在戰爭的時候,地方官員完全不理會朝廷的命令,不去援助朝廷。這在中國大一統的歷史上是完全沒有過的。比如以前周朝的時候,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各地的諸侯都會跑過來保衛都城的安全;又比如北宋的汴梁(即,今天的開封)被金人包圍的時候,各地的軍隊也會趕過來保衛首都。但是庚子事變之後,各個地方政府都按兵不動,還和西方各國獨立簽訂了互不侵犯的約定。史稱「東南互保」協議。這在中國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庚子事變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麼?剛才我們說的「東南互保」協議又是怎麼回事?這一集我們就來解決這兩個問題。
▲天津的義和團準備集結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
關於庚子事變的起因,就是義和團運動。義和團的口號最早叫做「反清滅洋」,但後來義和團的口號從「反清滅洋」變成了「扶清滅洋」。這是為什麼?因為清朝廷對義和團的態度有了一個180度的轉彎,從清剿改成了安撫,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改變呢?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朝廷和義和團雙方都想滅洋,都想對抗西方對中國的介入與干涉。
從1840年算起的話,那麼到1900年,已經60年了,中間還經歷過一場很轟烈的洋務運動。為什麼清朝會在這個時候,借民眾的運動來攻擊洋人?這是因為之前發生了戊戌變法,而這場變法失敗導致了清朝政治格局的變動。六君子在菜市口被砍頭,光緒皇帝也被囚禁起來,慈禧太后甚至打算在這個時候想換一個皇帝。可是,慈禧太后換皇帝的決定遭到了洋人的反對,這個時候的洋人再不是馬戛爾尼那個時候,對中國的政治完全沒有發言權,這個時候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政治是要發言的,所以他們表達了態度:不同意大清換皇帝。
▲京城各國暫分界址全圖,1900
英國占領區為黃色,法國為藍色,美國為綠色和乳白色,德國為紅色,日本為青綠色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
慈禧當然很生氣:憑什麼中國的事我不能做主?要你們洋人管?但是討厭洋人又怎麼辦呢?朝廷這時候沒有資源可以拿來反對洋人。自從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之後,中國已經不太可能再動用全國的力量來向西方宣戰,因為各地的督撫都不會同意的。所以慈禧太后只能代表朝廷,向西方列強宣戰。這個小朝廷能夠借用和指望的,就只有義和團這樣的民間力量。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分別向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大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西班牙帝國、荷蘭殖民帝國和比利時王國十一國同時宣戰,西方列強組織八國聯軍進行反擊,直至攻占中國的首都北京。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庚子事變。
庚子事變當中特別影響中國政局的不是北京攻防戰,而是離京城很遙遠的「東南互保」協議。這也是這一集我們要說的重點。
當此宣戰詔書下到各地方的時候,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員都在反對這份詔書。首先是當時的郵政大臣盛宣懷(1844—1916,清末官員,秀才出身,官辦商人、買辦,洋務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中國商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就下令各地的電訊局將朝這份詔書扣押,只給各地的督撫觀看詔書,而電告各地巡撫不要服從這個命令。朝廷裡面也有反對派,就是進京主持過戊戌政變的直隸總督榮祿,據說他私自告訴李鴻章說,對北京的諭旨不必重視。而李鴻章的職位是兩廣總督,聽到這個消息以後,他向朝廷回電報說:「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就是說:朝廷,你這個命令是「亂命」,是胡亂下的命令,廣東絕對不能夠聽從。
▲李鴻章
1896年拍攝,載於阿布齊爾德《李鴻章:他的人生和時代》(1903)一書
另外有個記載說,當時有人幫湖廣總督張之洞起草給朝廷的回電,電文里說「不敢奉詔」,然後張之洞一拍桌子說:這個老寡婦要嚇他一下。老寡婦說的是慈禧太后,最後張之洞把電文改成「死不奉詔」,口氣非常嚴厲。很快,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還有山東、福建、浙江、安徽等省的督撫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東南互保」協議。這個協議的內容,就是東南各省絕對不聽從朝廷的旨意,不跟西方開戰,單獨與西方議和。張之洞甚至提出了一個方案,說一旦北京保不住,光緒和慈禧都死於戰爭中的話,那麼東南這些地方官僚就會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的「伯理璽天德」,「伯理璽天德」是英文的譯名,president,就是總統的意思,也就是說要推舉李鴻章出來當總統。
▲張之洞朝服照,拍攝年代不詳
李鴻章的一個幕僚,還寫信給孫中山,說李鴻章因為北方的義和團運動,希望讓廣東獨立。希望孫中山能來廣東幫助李鴻章。你看這不都亂套了嗎?孫中山是清朝眼中的亂黨、反賊,李鴻章居然要跟他來合作對抗朝廷。
「東南互保」協議不光是在東南督撫之間簽訂的協議,它同時也包括了由李鴻章為代表,與西方各國達成了「保護東南章程」九條。「保護東南章程」主要是防止西方各國利用朝廷的宣戰詔書來侵略東南。如果朝廷對十一國的宣戰成立的話,那麼西方各國從長江或者沿海來攻擊東南各省,就有了合法的藉口,而東南各省是整個中國的財源所在地,整個中國的主要的財政收入都來自於東南各省,如果東南一亂的話,那麼中國也就大亂了。要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就必須按照國際規範,東南各省督撫不承認朝廷的命令,把東南跟朝廷分割開來,與西方各國單獨簽訂一個互不侵犯條約。
「東南互保」協議都有什麼內容呢?
主要就是警告被宣戰的西方各國:中國的兵力可以保護中國的土地,也不會針對外國人發起武裝的進攻。希望各國的軍隊在租界裡好好待著,租界以外歸我們保護,兩不相擾。外國人,也不要靠近我們的炮台,免得發生誤傷。如果各國不經過我們允許,派兵輪駛入長江的話,萬一要是引發衝突,傷害了你們的人命或者產業,那麼事後中國不負責賠償。各國的在華洋人,偏僻的地方希望就不要去了,不然出了事兒我們也概不負責。在「東南互保」協議裡面說得很清楚,儘管北方在開戰,但是東南單獨與西方達成和平條款,所以,大家互相要約束自己計程車兵,約束自己的民眾,不要隨意地侵犯到別人的領域。這就是「東南互保」協議的主要內容。
▲「東南互保」協議的主謀策劃張之洞和美國人的合影
這份協議的口氣雖然很嚴厲,但它的用意,雙方都很清楚,就是東南各省與朝廷各行其是,東南各省坐視北京的失敗。這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換句話說,中央政府的一切行為,地方都不負責任,及時中央戰敗了,地方各省也就是眼睜睜的看著。話說到這份上,這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地方的官員敢做出這樣的事情呢?或者說,為什麼後來這些膽大包天的地方官員沒有受到朝廷的追究呢?
一方面,朝廷承認單獨向西方宣戰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從事後看來,「東南互保」協議確實是保障了東南各省沒有捲入戰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個時候的朝廷的權力已經無法再控制各省了。反過來,朝廷還得靠著各省繳納的稅收來供養自己。所以說,「東南互保」協議充分反映出當時清朝中央政府對於各地的控制已經微弱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地步。
我們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
第一,庚子事變主要是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朝廷,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力,利用民間的義和團力量來攻擊西方的結果。
第二,朝廷悍然地向十一國宣戰,完全沒有考慮到西方列強可以利用這份宣戰詔書,對長江和沿海進行攻擊,所以這份詔書必然遭到東南各省的反對。
第三,「東南互保章程」是對朝廷錯誤指令的否定,是應用國際規範的來防止西方趁機侵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