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每年接受教育會降低死亡風險,且這種效益貫穿終身,即便到了老年,如果一直讀書學習,也會延年益壽。
中國古代的《勸學詩》說: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詩中的情況反映的是中國歷史上的社會狀況變遷。不過在今天,科學研究得出了健康狀況更多地與受教育程度相關的結果。受教育程度高會減少疾病的發生(如減少老年性痴呆的發病),並且延長壽命。雖然讀書與受教育有差異,但是教育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從這個角度看,古代的《勸學詩》可以再加上一句,書中自有「南山壽」。
2021年曾經有一項研究顯示,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只可以影響子女的三觀、品質和精神狀態,而且會提升子女的壽命。對過去50年全球教育程度的情況調查發現,母親每增加一年教育可讓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減少3.0%,父親每增加一年教育可將該風險減少1.6%。顯然,在父母接受教育中,母親受教育程度對子女的影響最大。
但是,這些數據並未體現個人受教育程度與壽命的關係。為此一個國際合作團隊進行了研究,並將結果發表於2024年1月23日的《柳葉刀》雜誌。
這項研究對59個國家70個地區有效數據的研究顯示,18-49歲的人群每年接受教育會使死亡率風險降低,而且,這種效益是貫穿終身的,即便是到老年仍一直讀書和學習,也會延年益壽,甚至達到「壽比南山」的效果。
這項研究是薈萃分析,研究人員搜索了Web of Science、PubMed和Scopus等7個資料庫,並找出了將所有全因死亡率作為結果的指標、將教育年限作為獨立變量,並進行分析研究。這些數據包括從198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6日的所有論文,研究人員最終確定了17094條記錄,其中603條符合分析條件,包含59個國家70個地區的數據,生成了10355個觀測值的有效數據集。
研究得出的總體結果是,在排除了年齡、性別和婚姻狀況後,低教育程度是成人死亡率的一個危險因素。18-49歲的人群每年接受教育會使死亡率風險降低2.9%。具體而言,根據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教育水準,完成小學水平的教育(6年教育)比不接受教育的死亡率風險降低13.1%;完成中學水平的教育(12年教育)比不接受教育的死亡率風險降低24.5%;完成大學水平的教育(18年教育)比不接受教育的死亡率風險降低34.3%。也即受教育程度越高,越長壽。
如果細化到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人們接受從小學到大學18年的教育,則每增加一年的教育都會平均降低1.9%的死亡率風險。並且,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教育對死亡率風險的影響也有差異。18-49歲的人群每年接受教育會使死亡率風險降低2.9%,7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年接受教育會使死亡率風險降低0.8%。同時,即使在70歲以上的年齡段,接受教育或自己讀書學習,也能顯著降低死亡率。這也意味著,在人生的早期和中期(18-49歲)每年接受教育和讀書學習,會較大地減少死亡風險,到70歲以上讀書學習,仍然能減少死亡風險,但效果稍差。只不過,由於有中青年時期讀書學習積累的較好身體情況及壽命,才能打下70歲以上的壽命基礎,並且在70歲以後繼續讀書學習,還能延續教育延長壽命的效益。
與疾病導致的死亡風險相比較,相對於沒有受過教育,18年教育所帶來的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34.3%,這個結果與預防缺血性心臟病風險的效果基本一樣,而且,未受過教育的成年人與受過18年教育的成年人相比,兩者的全因死亡風險類似於當前吸菸者與從未吸菸者之間的肺癌發病率或死亡率。
再按年齡組的效果來看,教育延長壽命的作用在整個人生的不同年齡段都比較顯著,但在年輕的時候效果最強,隨著每個人年齡的增長,遺傳傾向、日常習慣、飲食或導致死亡的其他社會經濟預測因素慢慢占據主導地位,影響著每個人的壽命。
這項研究也有局限性,研究的數據主要來自已開發國家,這些地區經濟基礎較好,人們的收入水平較高,但是研究缺少低收入國家的數據,因此這是一個並不算全面的研究。另一方面,由於是數據分析,該項研究並沒有也不能解釋為何受教育程度高和終身讀書學習會延長壽命的直接關係或因果關係。
人的壽命受遺傳和後天環境的影響。除了遺傳因素,後天環境包括個人的生活方式是決定壽命的重要因素。從推論和整體分析來看,由於讀書學習,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容易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抽菸不喝酒,飲食科學和有度,生活比較有規律,而且能夠加強鍛鍊。當然,收入水平較高也決定了他們能過上水平較高的生活,因而體現的結果之一便是壽命較長。雖然未必「壽比南山」,但是終身讀書學習要比不讀書不學習的人有較長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