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在北京拉開帷幕,非洲國家的債務問題成外界關注的焦點。作為非洲最大的雙邊貸款國,中國在加強與非洲夥伴關係的同時,如何應對日益加劇的債務風險?
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本周三(9月4日)與二十多位非洲領導人舉行會晤,拉開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序幕。在歡迎宴會祝酒辭中,習近平承諾與「非洲朋友」深化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加強在基建、教育等領域的合作。
但路透社報導指出,正值峰會,一些非洲國家上升的債務危機風險亦備受外界關注。雖然中國作為非洲最大的雙邊貸款國,在非洲的債務重組中發揮關鍵作用,但中國在債務問題上的態度較為保守,主要通過延長期限而非減免債務來進行重組。
報導還指,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FOCAC)成立以來,中國通過多種渠道向非洲提供資金支持,尤其是在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啟動後。
2015年,中國宣布了600億美元的融資計劃,2018年再次重申這一承諾。然而,隨著中國面臨國內金融壓力以及非洲國家經濟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疫情影響,中國的資金支持有所減少。去年,中國向非洲批准了46.1億美元的貸款,這是七年來的首次增長,但仍遠低於2016年的峰值。
2024年9月4日,中非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視頻截圖:CCTV/AP)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在書面回複本台時分析指出,非洲缺乏投資的原因之一是大型投資報酬率低、風險高;中國作為非洲的貸款國,加之其自身經濟放緩,投資轉向謹慎。
「有些(非洲)國家面對償還的問題,不過債主都不希望看到自己有所損失,也希望對自己的風險作出適當的管控,中國也不例外。」他表示:「一旦(非洲國家)經濟面臨問題,償還債務和完成工程,就可能成為挑戰。在這時中國作為理性的債主,應該會在借款方面做調整,會要求掌管抵押的資源或物品。」
上述路透社報導援引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表示,非洲每年基礎設施融資缺口達到一千億美元。要實現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的願景,非洲國家需要大幅增加基礎設施的連通性,如道路、鐵路和橋樑。然而,由於債務負擔沉重和財政空間縮小,這一目標面臨巨大挑戰。尚比亞在完成冗長的債務重組之前,欠中國的外債占其外債總額的20%。衣索比亞的情況也類似,但重組進展緩慢。
莊嘉穎說:「連習近平在去年十月發言中,都還提到『一帶一路』將轉向『小而美』。假如沒有更多資金的流入,有些在非洲的計劃,確實可能無法完成,尤其是風險較高的項目。」
路透社指,由於資金不足,許多基礎設施項目停滯不前,如肯亞的現代化鐵路和連接喀麥隆首都雅溫得與杜阿拉的4.5億美元公路項目。這種情況加劇了非洲領導人面臨的難題,因為他們需要在不斷增加的債務償還壓力下推動經濟增長。
莊嘉穎認為,非洲當地如果無法確保更多資金的流入,除了債務和經濟挑戰外,還可能引起社會、政治動盪。
路透社援引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上周的警告表示,儘管維護與非洲的戰略關係對中國的長期目標至關重要,但非洲的債務問題迫使中國採取風險緩解措施。
中國的貸款方式也在發生變化。例如,對安哥拉的貸款以資源抵押貸款的形式進行,這種安排備受爭議。一些國家如烏干達拒絕了這類交易,擔心未來幾代人會因此受損。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正在採取繞過負債嚴重經濟體的策略,通過與非洲多邊銀行合作來提供貸款。在去年批准的十三筆中國貸款中,有兩筆是提供給非洲進出口銀行的。
在2021年的中非合作論壇上,中國承諾到2024年底將從非洲進口增加到3000億美元。今年7月,中共外交部表示,這一目標已經提前實現,總進口額達到3059億美元。然而,進口主要集中在礦產資源領域,這使得貿易多元化變得困難。
然而,莊嘉穎認為,中國是否為「非洲夥伴」構造「債務陷阱」仍處於爭議中。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非洲地緣政治高級研究員約書亞·梅瑟威(Joshua Meservey)亦認為,尚無直接證據表明中國直接參與了狹義的「債務陷阱」外交。
梅瑟威說:「但證據強烈表明,中國發放一些貸款或以其他方式支持某些非洲項目是出於政治原因,而非商業原因。中國貸款機構也愚蠢而傲慢地向有貸款違約歷史的非洲國家放貸。這是美國幾十年前學到的慘痛教訓,但中國貸款機構要麼不知道,要麼忽視了這段歷史。……隨著未來越來越多的非洲不良貸款到期,我認為中國貸款機構在放貸時會更加謹慎。」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更可能通過信息共享來維持與非洲的關係,而不是增加貸款來繼續與非洲合作。
梅瑟威進一步指出,非洲國家已經意識到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性,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內,這些國家很難擺脫中國所施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