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BBC:「暴風影」飛彈 為什麼對烏克蘭至關重要

有強烈跡象表明,美國和英國準備在幾天內取消對烏克蘭使用遠程飛彈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限制。烏克蘭已經為此請求了數周。

那麼,為什麼西方國家不情願解除該限制,這些飛彈能給戰爭帶來什麼影響?

什麼是「暴風影」巡航飛彈?

「暴風影」飛彈(Storm Shadow)是一種英法聯合研發的巡航飛彈,最大射程約為250公里(155英里)。法國人稱之為「通用遠程戰區外巡航飛彈系統「(Scalp EG)。

它從飛機上發射,然後以接近音速的速度緊貼地形飛行,最後落下並引爆其高爆彈頭。

「暴風影」飛彈被認為是穿透堅固掩體和彈藥庫的理想武器。俄羅斯在對烏克蘭的戰爭中便大量使用了掩體和彈藥庫。

但每枚飛彈的造價將近100萬美元(76.7萬英鎊),因此它們往往是精心策劃的攻勢中的一部分。先由大量更廉價的無人機打頭陣,以迷惑和消耗敵人的防空系統。俄羅斯此前便對烏克蘭採取了這種策略。

應基輔的請求,英國向烏克蘭提供了"暴風影飛彈",用於對抗入侵的俄羅斯軍隊。

英國和法國已經將這些飛彈運送至烏克蘭,但有一個前提使用條件,即基輔只能向本國境內的目標發射該型飛彈。

這些飛彈的運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擊中了位於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的俄羅斯黑海艦隊總部,使整個克里米亞對俄羅斯海軍來說都不安全。

前英國陸軍軍官、賽比林諮詢公司(Sibylline)執行長兼軍事分析家賈斯汀·克倫普(Justin Crump)說,「暴風影」飛彈對烏克蘭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武器,可以精確打擊被占領土上保護良好的目標。

「毫不奇怪,基輔已遊說能在俄羅斯境內使用這種武器,特別是打擊用於發動滑翔炸彈襲擊的(俄方)機場,這種襲擊最近阻礙了烏克蘭的前線行動。」他說。

為什麼烏克蘭現在想要飛彈?

烏克蘭的城市和前線每天都在遭受俄羅斯的轟炸。

許多對烏克蘭軍事陣地、住宅區和醫院造成破壞的飛彈和滑翔炸彈是由俄羅斯飛機在其境內深處發射的。

基輔抱怨說,不允許打擊從這些基地發動的攻擊,相當於使其在這場戰爭中束手束腳。

我本月在布拉格參加的全球安全論壇(Globsec)上,有人甚至表示,由於這些限制,俄羅斯軍事基地受到的保護比烏克蘭平民還要好。

烏克蘭每天都在遭受轟炸。在烏克蘭的科斯蒂安蒂尼夫卡,緊急服務處人員正在撲滅俄羅斯炮擊後一家工廠的火災。

烏克蘭確實有自己創新而有效的遠程無人機項目。

有時,這些無人機襲擊會讓俄羅斯措手不及,甚至深入該國境內數百公里。但它們只能攜帶很小的有效載荷,而且大多數都會被發現和攔截。

基輔認為,它需要遠程飛彈以擊退俄羅斯的空襲,這包括「暴風影」飛彈和美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後者的射程甚至更遠,達到300公里。

西方為何猶豫不決?

一言以蔽之:擔憂局勢升級。

華盛頓擔心,儘管迄今為止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威脅的所有紅線都被證明是虛張聲勢,但允許烏克蘭使用西方提供的飛彈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可能會將普京推向報復的邊緣。

白宮擔心的是,克里姆林宮的強硬派可能會通過打擊把這些飛彈送往烏克蘭途中的中轉站(如波蘭的空軍基地),進行報復。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北約憲章第五條集體防禦條款就會被觸發,這意味著北約將與俄羅斯開戰。

自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白宮的目標一直是在不捲入與莫斯科直接衝突的情況下,為基輔提供儘可能多的支持,否則可能會引發難以想像的災難性核戰。

「暴風影」飛彈能帶來什麼變化?

這些飛彈的交付可能會帶來一些變化,但大體上可能為時已晚。基輔要求在俄羅斯境內使用西方國家的遠程飛彈已經很久了,莫斯科已經採取了預防措施,以防限制可能被取消。

莫斯科已經將轟炸機、飛彈和一些維護它們的基礎設施搬到了更靠後的地方,遠離俄烏邊境,超出了「暴風影」巡航飛彈的射程。

然而,賽比林諮詢公司的克倫普表示,雖然俄羅斯的防空系統已經發展到可以應對烏克蘭境內「暴風影」飛彈的威脅,但考慮到莫斯科現在可能遭受攻擊的領土範圍,這項任務將變得更加困難。

「這將使軍事後勤、指揮控制和空中支援更加難以實施,即使俄羅斯飛機從烏克蘭邊境進一步後撤以避開飛彈威脅,它們飛往前線的每架次飛行時間和成本仍將增加。」克倫普說。

皇家聯合研究所(RUSI)軍事科學主任馬修·薩維爾(Matthew Savill)認為,解除限制將給烏克蘭帶來兩大好處。

首先,它可能會「解鎖」另一個系統,即美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

其次,它將使俄羅斯陷入兩難境地,不知道該把寶貴的防空系統部署在哪裡。他說,這可能會使烏克蘭的無人機更容易通過。

不過,薩維爾補充說,「暴風影」飛彈最終不太可能扭轉局勢。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BBC中文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913/2102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