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知名華裔分子生物學家吳瑛教授(Jane Wu)在位於芝加哥的住所內服用過量藥物自殺身亡的消息震驚了美國學術界。
她研究的RNA剪接生物學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學術成果,一直處於國際生物界的引領地位,突然的離世讓人不禁想到了2018年,川普政府實施了一項名為「中國行動計劃」的政策,因其被列為調查對象,導致實驗室被迫關閉,基金申請也受到了限制,這對於學術研究人員來說是遏制住了咽喉。
缺少學術平台和學術經費,研究難以為繼,可以說是變相謀殺。
這種針對華裔海外學術群體的負面政策,對於手無寸鐵的研究人員來說是殘忍的。而這也開始引發大家討論,最近幾年,似乎熱門的留學國家們都開始同步限制海外留學生數量,尤其是中國留學生。
從留學申請的難度增加到停留時間縮短、限額的留學生配額,留學仲介的費用也開始水漲船高。
最近,一封限額令讓10萬中國學生奔赴讀澳洲八大的時代成為過去時,而政府簽證配額限制也讓加拿大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留學生簽證通過率只有可憐的2645人。
美國就更狠,直接在專業上進行限制,一向很慷慨給offer的美國加州大學系統(UC系)今年直接推出「雙標」,針對加州內和加州外的學生兩套體系——「高篩選性專業」( Majors with Selective Status)名單,讓申請季開始變得越來越難。
很多留學仲介機構都表示,接下來幾個月,甚至是幾年都將會是中國留學生的寒冬,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1
中國留學生就是冤大頭?
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事務部(IRCC)2024年1月22日宣布,將在兩年內限制進入該國的外國學生人數。
很多國人看到熱門留學國家的縮限政策的時候,都會很敏感地直接認為,這是針對中國留學生開的規定,其實不然。
事實上,中國留學生的確對很多熱門留學國家來說就是主力軍,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進入到20世紀以來,中國留學生就一直是國際生源的保證,所以政策一旦對留學生不利多的時候,首先被波及的肯定是中國留學生。
但是理智的分析來看,任何一個國家的高校不可能總是圍繞那些熱門的專業來運作,而且熱門專業也在不斷的變化中。隨著本地的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變化,針對熱門專業設置高門檻,一方面可以吸納篩選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高校的整體教學質量質量。
所以說,其實說政策的「關閘」是針對中國留學生的說法並不客觀,反倒是此前某些大學優先給海外生發放offer,而中國留學生被特意安排在最後,導致很多學生的留學簽證等延期,這樣的做法才是被叫做針對中國留學的才更說得過去。
今年年中,在美國科學院發布的一則報告中,針對如何應對美國科研的實力下降問題,特別提到的一個關鍵措施:為留學生,尤其是中國留學生,提供更為寬鬆的移民政策。
而針對的學科範圍放寬到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並特別提到要修正之前針對中國科學家的不公平政策。
這樣的政策看似是歡迎中國留學生,其實是歡迎高質量的中國留學生為我所用罷了,對某些專業進行限制,某些專業進行開放,「利己主義」展現的淋漓盡致。
沒辦法,人才戰略一直是亘古不變的宗旨,人家當年開放歡迎世界各地的留學生的出發點也是這些。
2
熱門留學目的地開始「關閘」的背後
受到國際經濟大環境的影響,生源變少成為「關閘」的硬傷,那些高度依賴國際生的高校不得不開始思考轉型。
以留學為跳板進行移民和工作,帶動一些辦學機構為了入學率開始動起了歪腦筋,加拿大的留學新政就是因為這些漏洞。借著新政的壓力整頓某些根本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辦學資質的機構,那麼那些以「提供正規文憑」、「包拿畢業後工作許可」為誘餌,招募留學生的院校就要吃癟了。
「留學是手段,留下來才是目的」,這是很多在職者的不單純留學動機,而那些雞娃的家長們也開始轉移賽道。例如自己先去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水碩,然後再把自己的家庭成員,尤其是子女的教育落實,畢業之後再以陪讀的身份繼續陪孩子深造。
一來二去,這就留下來了。
這也就促使了某些國家現在直接限制了本科生和授課型研究生可以攜帶家庭成員的福利,而對於更高學歷的,例如研究型碩士和博士,卻並沒有限制。
原因很簡單,本科生和授課型研究生的申請難度相比而言不高,而且高尖端人才往往集中在博士和研究型研究生行列,他們不僅豐富儲備知識,還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試問誰會拒絕這樣的專業人才?
所以說,對於憑實力進入名校留學的中國學生而言,深造的前途依舊是光明的,熱門留學目的地也依然保有黃金期。
3
留學生該何去何從?
收緊國際學生留學「閘門」並不意味著中國留學生的留學夢會更難,也不意味著獲得留學offer更難。。
根據澳大利亞的報告顯示,很多海外留學生在選擇澳大利亞的時候看中的是當地的就業,這就勢必造成過多的學生湧入,之後對當地就業市場帶來一定的負擔。
不過,這種情況還是較少發生在中國學生身上,大部分的中國留學生還是以求學為真實目的,最終會選擇回國,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學生在澳大利亞的批簽率相對較高。
而且就澳大利亞而言,他們只是將每年15%的增長率限制在5%,這種限制其實是遏制不良快速增長,而對於那些英語水平良好、就讀於優質大學或學院、真正打算學習而非工作的學生而言,不太可能受到影響,因為他們根本不是「閘門」的目標。
再說到英國,最近很多新聞都在誇張英國大學「閘門」和留學英國困難重重的迷霧,可是依然無法撼動英國留學的含金量。
當很多國際學生家庭從「非英美不申」到「多國聯申」來保住實現移民和就業當目標的時候,中國作為第一國際生源國,其英本申請學生卻開啟了逆勢增長,2023-2024申請季中國內地通過UCAS申請英國本科的人數達到30860人,比去年增長0.52個百分點,達到歷年來申請人數的第二個高點,僅次於2021-2022申請季。
中國留學生的強勢進駐英國高校,讓網友戲言吐槽去英國留學就是「反向留學」——把中國課堂搬到了國外。
但是這背後也給我們很多申請英國留學的寶子們提了一個醒,offer的競爭可能不再是英國本土學生和其他國際生,而是咱們自己。
寫在最後:
優化留學生質量一直是留學熱門國家的目標,就像金字塔頂端優勢一樣,足夠優秀的人才不會關心這些信息,因為他們的專注點在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有實力和制度抗衡。
選擇了留學的目的地,其實也是算是默認了該國的一些體系的底層邏輯,每個國家都有權利調整他們的人才戰略,如果你的留學信念堅定,加上腳踏實地的申請夢校,那麼你和offer之間還有什麼距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