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的「砸鍋賣鐵」,可能導致「傾家蕩產」

作者:

我贊同王教授的說法,根據當前黨國官僚的整體素質和認知水平,他們選擇殺雞取卵政策的可能性很大。其中,既有體制本身的慣性因素,也是內外困境逼迫下的無奈之舉,明知是引鴆止渴,難以根本扭轉發展的大方向。

改變舊思維,探討新方向

當然,上述「引鴆止渴」或「敗國模式」,只是根據當前詭異的國情,做出無奈的分析預測。那麼除此之外,有沒有更好的政策選擇呢?按劉軍寧博士的說法,事情並不複雜,只要宣布三條「新政」,立馬就能提振投資信心,收到立竿見影的神效:第一,放棄領導人的終身制,重新恢復憲法和黨章規定的任期限制。第二,釋放無理關押的民營老闆,並歸還沒收的資產,保護他們依法經營的正當權益。第三,落實國企、民企和外企的平等法律地位,歡迎並保護所有財團法人公平合法競爭。他把上述三條,稱之為「興國模式」。不過他估計,落實上述三條的可能性,低於百分之一。之所以「敗國模式」積重難返,回天乏力,是因為體制性弊病,並非習近平一朝才有的新問題,而是毛鄧江胡歷屆班子逐步積累起來的,就算習真心想改,他也未必有那個水平與能力。

回顧上世紀80年的代改革開放1.0版,它給中國社會和世界政經格局帶來的變化,舉世矚目,一度讓中國富裕強大起來,百姓生活和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明顯提高。可惜剛四五十年,路子就越走越窄,處境越來越難,非但跟外部世界的關係日益糟糕,而且內部積累的矛盾(或危機)也越來越尖銳複雜。貧富分化,階層固化,普羅大眾越來越難,無業可就,無家可歸,外賣單王過勞死,高校才女餓斃,九青年相約跳橋,等等人間慘劇時有所聞。

有些毛左粉紅,喜歡把半吊子改革惡果,歸因於市場化,抱怨私有制和資本競爭。其實他們哭錯了墳頭,那並非改開本身的過錯,而是老鄧改開不配套,是「經濟放寬,政治收緊」的惡果。也就是溫家寶告別政壇說的那句話(大意):沒有與經濟改革配套的政治改革,經濟改革難以持續,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有可能得而復失。據說,溫家寶有過政改動議,可惜被胡錦濤的」不折騰」頂了回去。責任也不全在他們兩個「謹小慎微,缺乏魄力」的個人,而是整套黨國體系的局限性所致。

改開初期,保守派大佬陳雲,主張「鳥籠經濟」,也就是黨國體制對經濟的管控程度,可適當放大縮小,但不能完全取消,決不能讓企業的大鳥衝出牢籠,自由放飛。為反駁陳雲,老鄧搬出「市場中性」論,說市場「古已有之」,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名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用此堵住陳雲的嘴巴,不得不贊同向市場轉軌。認真剖析,老鄧的市場」中性論」是嚴重誤導。他不明白,古已有之的那種市場,屬於簡單的小商品生產,屬於集市貿易水平,跟建立在國際分工與比較優勢基礎上的現代世界市場體系,屬於不同的層次與等級。如果沒有世貿規則和國際監管,沒有公認的行為規範與價值標準,國際分工與公平交換,根本無法順利進行。

經過貿易戰、科技戰、資訊戰反覆較量,我們今天終於明白,市場經濟並非中性,它離不開跟意識形態、政治理念、司法體系,甚至文化習俗相聯繫的配套制度。換句話說,如果離開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產權私有、信息透明、公平競爭等國際準則,世界市場的運轉一天也難維持。不按照世貿要求,改革咱們的「中國特色」,中國就無法融入現代世界市場體系,這已經成為方向路線問題,而非像朱鎔基簽入世協議時說的那樣,僅是權宜之計(先簽字入世再說,能不能落實是下一步的事)。這也應了老毛那句名言(大意):「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在路線問題上,沒有調和的餘地。」

9月12號,中國駐美大使謝峰,對中美關係劃出了四條新紅線:除了台灣和周邊的主權爭議,其餘三條(民主人權、道路選擇與發展權利)似乎都跟所謂「中國特色」有關,也跟中國在世界市場上咄咄逼人的廉價傾銷有關。這裡僅舉一例,說明在開放競爭的世界市場,很難界定純粹的內政。比方說中國農民工的人權狀況(包括戶口隔離,留守兒童、薪酬福利、勞動強度與工時長短,被秦暉教授稱為「低人權優勢」),看似一國內政,但在世界市場上,就成了公平競爭問題。為什麼中國產品可以低價傾銷?甚至打敗天下無敵手?除了國家出口補貼,還有勞動力成本過低因素。比方相同技術相同產品,美國工人時薪20美元,中國工人的時薪只有2美元,相差十倍,當然中國有競爭優勢。因此,美國工人,希望政府和國際勞工組織,監督中國工人的勞動條件跟福利待遇,希望差距縮小。從這個意義上說,老祖宗馬克思說的「天下工人是一家」,還真沒說錯。

總之,我們希望中國擯棄「敗國模式」,改採「興國模式」,早日走上民主政治與市場經濟的康莊大道。如今,懷念老鄧80年代改開的朋友,多數看不到今日的停滯倒退,跟鄧氏改開的片面性和實用主義韜晦策略,脫不開關係。就算鄧胡趙三人再世,有本事重啟1980年代的改革開放1.0版,再繁榮幾十年,結果還是回到今日原點,走不出權貴資本主義的泥潭。

所以歸根結底,老關和朋友們的主張,不是簡單重複改革開放1.0,而是重新開啟改革開放2.0。這個話題,今天點到為止,希望有機會再深入討論。

初稿:2024年9月18日

修改:2024年9月30日

(註:本文原題目為《「砸鍋賣鐵」與「傾家蕩產」》,作者:關鳳祥,為北京退休教授。)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007/211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