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Vivian帶著兒子Jackson在澳洲私立學校讀了兩個月暑校,讓她產生了送孩子去國外念國際學校的想法。一位朋友建議她將泰國納入備選,Vivian不解地問:「泰國那麼窮,跑去那裡讀書幹嘛?」
直到親自去考察了一圈,她才發現澳洲私校吸引她的部分,泰國國際學校基本都能滿足: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優質的外教師資、多元化的升學道路。2022年夏天,她帶著12歲的兒子來到曼谷讀初中。
從2018年就搬到清邁的老方同樣是為了孩子的教育,那時的他希望為正在讀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創造更好的語言環境。
比起美澳英加,每年學費不到10萬的泰國是一個性價比很高,近五年來成了越來越多中國家庭的選擇,不過也有些人決定離開。
精英教育也講究性價比
性價比高,是大多數家庭選擇泰國國際學校最重要的原因。在國內,國際學校一年的學費基本在20萬至30萬之間,再加上各類補習班,每年僅是基礎教育的花費就在40萬以上。
泰國擁有180多所國際學校,其中不乏哈羅公學、Shewsberry、貝賽思等國際學校的分校,不過價格卻要親民許多。曼谷第一梯隊的學校,學費在15到20萬之間,清邁則為7-12萬之間。如果不追求學校的名氣或是升學率,在泰國一年學費只需要三五萬的國際學校也有不少。
Vivian算過一筆帳,如果送孩子去澳洲或是加拿大,一個大人加一個小孩一年的花費至少70萬,這還是在比較節約的情況之下。但按照這兩年來她和Jackson在泰國的生活經驗來看,在曼谷就讀第一梯隊的國際學校,加上旅行、回國探親等所有費用,一年的花費最多在50萬左右。
老方和女兒Cathy生活在學費、物價都更低的清邁,剛搬來第一年的花費有二十多萬,現在也不過30萬出頭。
選擇泰國的另一個原因,是距離。跟許多遠赴歐美單親陪讀的家庭相比,許多人還是希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雙方都儘量能在身邊。
一名在泰國清邁國際學校上學的六年級男生在爺爺陪伴下學習
Vivian走訪了成都、曼谷、清邁和普吉島的國際學校。在她的觀察中,泰國的國際學校在外教的配置和生源質量上比成都的國際學校要好很多。「國內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在公立教育體系里讀不下去或是不想讀的,才轉來國際學校,生源質量是參差不齊的。另一方面,雖然是國際學校,但引進課本都是經過教育部審核的,不是原汁原味。」
上海的國際學校儘管在課堂上會用英語學習,但是下課以後孩子們仍然會用普通話交流,這在老方看來並不有利於孩子的語言學習。
「泰國的阿姨不會做川菜」
搬來曼谷前,Vivian和丈夫糾結了半年時間。去泰國不僅意味著要讓從小在公立學校里成長起來的孩子適應全新的教育體系,也意味著40多歲的自己連根拔起。
Vivian的焦慮不無道理,剛來到泰國時,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對她而言都可以稱得上挑戰。在成都,她習慣了家務都由雇來的阿姨做,來到泰國後,從做飯到洗衣服,一切都得從頭學起。
「在泰國也可以請阿姨,但是這邊的阿姨不會做川菜。」剛開始學做飯時,有一天家裡的天然氣突然停了,「這件事在成都可能打個電話就能解決,在泰國我需要先聯繫房東,再給換煤氣罐的師傅打電話,他聽不懂英語,我聽不懂泰語,那一刻覺得這麼一件小事我都搞不定,特別崩潰。」
在國內讀書時,Vivian覺得兒子始終是在恥辱感中成長起來的。有一次Jackson在練字,路過的同學看到後毫不留情地嘲諷他:「那麼努力,還寫得那麼差。」數學考試得了99.5分,也會非常失落地說自己就是個學渣。那一刻,Vivian看到了國內教育帶給孩子的痛苦。
Vivian為Jackson選擇了一所位於曼谷的英制國際學校,每天下午兩點放學,學校為孩子們提供了幾十種運動和課外班。兒子在這裡愛上了網球,主動向媽媽提出想上網球課,從早起打球到現在進入網球隊,每天下午在烈日下訓練,Vivian發現這些都是他在自主學習欲望驅使下做到的,完全沒有來自家長或是老師的逼迫。
曼谷的老師更加注重鼓勵式教育,Jackson剛到泰國時英語不好,很多課程都只能得C或是D。在這種氛圍中,Jackson的學習熱情比在國內時高了許多,第一學年結束,十三門課程中已經有八門課程達到了A,兩門達到了A+。
「即使成績一般,如果他某項運動好、性格開朗、孝順父母,孩子也會為自己驕傲。但在國內就只有成績這一個支撐點,其他什麼都不算。」
有意思的是,今年假期回國期間,Vivian在兒子的主動要求下給他報了一對一網球私教課。結果上課第一天,因為教練的一句話,Jackson就沒有了繼續下去的想法:「他說孩子都打了一年了,還是打得好差。」
Vivian能理解這位教練是想通過貶低孩子的方式來讓家長多報幾節課,但那一刻她無比慶幸自己將孩子送到了曼谷讀書。
教育候鳥,來了又走
在教育環境之外,老方對於清邁感觸最深的,是這裡的宜居程度非常高。上海的冬天尤其濕冷,到了年底,女兒就會生病,一病就是一周多,不僅耽誤了學業,也把家裡弄得雞飛狗跳。
在清邁,他們住在郊區的獨棟別墅里,女兒沒事就會在院子裡玩耍、和自己一起照顧花草,每天跑跑跳跳身體好了不少。再加上清邁的冬天溫暖宜人,來清邁讀書後,老方發現女兒生病的頻率下降了很多。
從2022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舉家搬來清邁讀書、生活。為了保證學校生源的多元性,大多數泰國的國際學校對於同一國籍的學生數量有所限制,一般同國籍學生不會超過20%。但老方發現這個規則被完全打破,女兒所在的這所美制學校中國學生的比例已經達到了40%,更誇張的學校超過半數的學生都是中國人。
有天放學去接孩子時,老方看到Cathy跟同學一起走出校門,大家用普通話說說笑笑,這讓他心裡特別不是滋味。
「原本來這邊就是為了更純粹的語言環境,現在清邁的國際學校里,中國學生的比例都快跟上海差不多了,感覺沒什麼意思。」
更多的中國家庭湧入清邁後,老方也感到周圍的環境變「卷」了。過去大家聚會時討論的是周末帶孩子哪裡露營、最近什麼運動比較流行,現在各科成績已經成為了家長們閒聊時最重要的話題。清邁的課後補習班越開越多,身邊有家長一年花十幾萬送孩子上各種補習班,和國內沒有太大區別。
從產生離開的想法到真的離開,老方心理鬥爭了一年多。「主要是清邁的生活太舒適,突然要走還是有點捨不得。」不過考慮到孩子未來的發展,老方還是在今年夏天搬去了加拿大生活。
Vivian也考慮過將孩子送去加拿大,在她看來,曼谷的國際學校雖然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小環境,「但泰國畢竟是開發中國家,孩子在這裡的生活視野能受到的滋養並不多。」
「如果能夠去美國或是加拿大,不僅學校能給他帶來幫助,社區也能給他支撐,起點會更高一些。留學是一條燒錢的道路,未來去美國讀書至少還需要準備600萬。我覺得在高中以前,還是省著點燒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