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學校沒有「說不」的權利,那麼教育就永遠無法雄起。
「你不買,天天群里催,小孩都被區別對待了,不買不行啊!」近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實驗小學一位家長反映稱,班主任在家校交流群發通知催繳醫保,沒買醫保的學生不僅要被停課,學校還要給家長開家長會。
空口無憑,家長有截圖為證:
一份學生醫保是400元,該家長表示,他們家庭並非屬於低保等特殊人群,最終在學校強推之下,還是不得不給孩子購買。
11月4日,面對媒體質疑,當地教體局工作人員稱,學校的做法錯誤,將對此進行調查。
那麼問題來了,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幹嘛越俎代庖推銷醫保?吃飽了撐的?
「老師說她也沒辦法,老師說學校安排的,學校說教育局安排的,教育局說政府安排的……」這是從家長口中說出來的因果鏈條,多麼熟悉。
當然,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下達了強制的命令,這個鏈條越往後的主體,越不會承認。
當地街道辦回應稱,「9月份接到文件開始啟動醫保,我們沒有說是強制要買」;但是轉口又是一句春秋語法:「南充市醫保局要求是全民辦理,說這是國家政策……」
還能說什麼呢?懂的都懂。
真是看夠了這虛偽的措辭和拙劣的表演。
如果你不承認存在「強制」,那麼就去證明新聞報導中的群聊天截圖是假的,就去證明老師說了謊、街道辦也說了謊。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被脅迫的何止學生和家長,教師乃至學校,又何嘗不是被脅迫的呢?
當指標一層層傳達下來,已經不再有人追問,錯的源頭到底在哪裡,在誰身上。
矛盾總試圖在基層解決,可總是循環往復。
我們似乎也已然忘記了,醫保自然由專業的政府職能負責管理,如果要求是從醫保局、衛健委來的,還容易讓人理解,怎麼負責教育的學校,卻在家長群搞起了直推?
一直以來,學校似乎都成了一個「仲介機構」,或者是一個按鈕,這個按鈕背後有無數根絲線連接著學生和家長,醫保也好,其他部門的其他政策也罷,似乎都能通過學校「分發」,然後觸達千千萬萬個家庭。
醫保不決找學校,打擊詐騙找學校,計劃生育找學校,勸生二胎也找學校,孩子家裡有人維權找學校,需要投票點讚評轉也找學校……
好像是個行政機關,有一點點權力,就可以給學校下指令,對教師吆五喝六,為其服務。這把教師當什麼了?把學校當什麼了?你們又曾真正尊重過教育,把教育當教育嗎?
在下達指令的時候,是不是壓根就沒有想過,這種途徑本身合理嗎?合法嗎?能稍微尊重一下行政倫理和依法治國嗎?
如果你們真的有一點點法治精神,壓根就不該在推行醫保政策的時候想到學校,想都不應該想。
「上面的政策都是好的,都是下面的搞砸了」,我們也經常聽到這種邏輯。
然而,如果一種醫保需要強推,甚至通過學校跨界,以孩子的受教育權為籌碼,最終脅迫家長就範,那麼人們就有理由懷疑:這樣的醫保,到底是利多誰?
總有人說,「都是為了孩子好」;新聞留言區里,不乏指責家長「不懂事」的高贊評論。
你要問為什麼學校會淪為行政的附庸,這些留言其實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