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8日開始對韓國人實行免簽政策,前往中國旅遊的韓國人持續增加。但知名旅遊景點無法使用現金或信用卡,或只接受中國電話預約,令韓國人怨聲載道。中國金融科技已達到世界水平,也可以與韓國部分IT應用互通,但不熟悉上述系統的高齡層抱怨:「不能用信用卡和現金。」
15日至18日,攜妻子前往中國上海進行三天兩夜旅行的韓國遊客金某(57歲)大受衝擊。那裡不僅有無人店鋪和自動販售機,餐廳或街邊小店不收現金不說,連維薩卡、萬事達卡也不能刷。只能使用中國國內的手機支付應用或銀行轉帳,這令金某感到十分無語。他表示:「上街連瓶水都買不到,差點渴死在那裡。」
由於中國電子結算系統高度發達,甚至出現了「街頭乞丐也用二維碼收款」的說法。但有輿論指責稱,這種「中國內需用金融科技」的發展反而給外國遊客造成了不便。
本月初,上班族金某(33歲)到江蘇省蘇州市旅行,準備乘坐地鐵時陷入了尷尬境地。安裝中國政府製作的應用程式,並要求輸入姓名和護照號碼,這些都還能忍。但在收到必須輸入中國當地手機號碼才能進行認證的提示後,金某無語了。他表示:「最後坐了計程車,但連計程車司機也說沒有零錢,結果16元人民幣(約合3000韓元)的距離,最終付了50元人民幣(約合9600韓元)。」
14日,研究生李恩智(26歲)出境前往中國參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甘肅省敦煌「莫高窟」。但參觀必須有中國當地手機號碼才能預約。李某稱:「現場出售的門票轉眼就賣光了」,「從韓國跑到2800公里以外的地方,莫高窟就在眼前卻只能回去。」她表示:「再也不想去中國了。」
最近,在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一位韓國女性稱「中國的支付系統需要改善」的視頻引發熱議。大部分中國人表示:「我們不覺得,沒想到外國人可能會覺得不方便。」但也有人表示:「韓國支付系統落後,為什麼要怪我們」,「韓國人像井底之蛙。」
中國政府意識到這一問題,正在採取各種措施。3月,中國國務院發文稱:「持續優化現金使用環境。引導交通、購物、餐飲、文娛、旅遊、住宿等主體保障現金支付」,「持續開展拒收人民幣現金整治,做好零錢備付。」但有人指出,因一線從業者消極配合中國政府方針,持續給外國遊客造成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