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一樁姦情,X翻大清 看起來比紅朝天差地別

道光年間,浙江德清縣,最有錢的家族,當屬蔡家,胡家,徐家,談家。

這德清縣的四大家族,你可以把他理解成是《紅樓夢》裡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反正那在當地是有錢有勢,屬於上流階級,而在這四大家裡,又當屬徐家的勢力最大,我們稱為德清徐氏。

這徐氏一家,了不得,自本朝開國以來,成了翰林的就有五位,在道光的父親嘉慶的年代,徐氏中更出了一個叫做徐端的人物,入仕為官,一路做到河道總督。

我們的故事,就要從德清徐氏中,一個叫做徐寶華的人,開始說起。

這徐寶華呢,是徐氏大家族中的一員,或者說是其中一支。

徐寶華是命里無兒,膝下無子,只有一個侄子,叫做徐敦誠,爺倆在一塊住,來往也密切,感情也不錯,因此徐寶華就拿他這個侄子綿延香火,視如己出,當做親兒子來生養。

徐敦誠長大之後,徐家給他安排了婚事,娶了德清另外一戶大家族蔡家的一個女兒,我們稱為蔡氏。

在當時看來,這本是一樁門當戶對的美好姻緣,可是蔡氏嫁給徐敦誠,邁入了徐家的大門,她才發現,這日子其實並不好過。

老公公徐寶華歲數挺大了,原配妻子早已病故,但是徐寶華還有一房妾室,叫做倪氏。

這倪氏,生性風流,不甘寂寞,蔡氏沒嫁過來之前,就和侄子徐敦誠有不正當的男女關係,蔡氏嫁過來之後,兩人還是不知收斂,藕斷絲連,經常在私底下幽會。

這蔡氏畢竟出身名門,他們蔡家也是出過狀元的,大戶人家的小姐嫁過來,一是不願意和倪氏這蕩婦計較,二是事情傳揚出去,這誰的臉上也不好看,因此蔡氏只是看破不說破,將就著能過一天是一天。

(戴熙憶松圖卷 局部)

可是,蔡氏越是忍讓,這倪氏和徐敦誠倆人的行事就越發張狂,以前他倆做些苟且之事,還背著點人,現在竟連人也不背了,光是被蔡氏撞破姦情就有好幾回。

就說這蔡氏忍辱負重是好脾氣,可是誰能見天兒的受這個氣啊,因此有時候撞見姦情,蔡氏也不由得怒罵幾句不要臉。

但是這光罵啊,不解恨,想這蔡氏也是名門閨秀,嫁了個丈夫,這丈夫竟然和婆婆整日偷情,她惱也惱了,罵也罵了,可終歸制止不了丈夫這荒誕下流的行為,因此鬱結腹中,生了一場大病,沒幾天就病倒了,乃至於到了臥床不起的地步。

這壞人,真是無下限的壞,倪氏雖然是小妾,可徐寶華的大房早已故去,因此這麼多年來她在徐家一直是以當家主母的身份自居的,本來是她下流淫蕩,是她理虧,可蔡氏罵了她幾句,她反而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因此對蔡氏是懷恨在心,她是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她看蔡氏病倒在床,心生毒計,竟然買通了伺候蔡氏的丫鬟秋香,趁著蔡氏久病昏睡時,由秋香按住蔡氏的手腳,使其不能動彈,然後倪氏則找來繩子往蔡氏的頭上這麼一套,竟把蔡氏給活活勒死了。

(攜琴訪友卷 局部)

把蔡氏殺掉之後,倪氏更是瞞天過海,派人到蔡家去報喪,說你們家嫁過來的媳婦蔡氏,幾日間患病已久,發痧死掉了。

發痧,說白了就是我們現在經常提到的熱射病,是經常暴露在高溫環境中,引發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的急性障礙疾病,可致死。

這個說法,那就有點胡來了。

蔡氏不是丫鬟僕人,她是少奶奶,嫁到徐家之後那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夏天也都會貓在堆滿冰塊而用以消暑的屋子裡,怎麼可能發痧而死呢?

而且吧,這蔡家也是德清大戶,權勢之家,能沒有明白人麼?能是那麼好糊弄的麼?他們早就聽外界風傳,說徐家老爺徐寶華的小妾倪氏和徐敦誠有私情,現在偏偏蔡氏死了,蔡家人瞧見蔡氏屍體的時候,還發現蔡氏的脖子上有勒痕,一切的一切都太可疑了,您說蔡氏是生病而死,蔡家沒人信,也絕不接受,他們認定其中有鬼,高度懷疑蔡氏是被人殺害的,於是,蔡家立刻就到德清縣衙去告狀,要求衙門派人介入蔡氏之死,還要開館驗屍,查明死因。

可是奇怪了,蔡家報官,德清縣衙受理案件是受理了,但卻受理的很不積極,拖拖拉拉,按照當時的規定,這既要驗屍,就必須要德清縣的縣令黃兆蕙親自前往,可是這黃縣令,自打蔡家告了狀,他就說自己感冒了,說自己行動不便,好幾天過去了,案子只是在德清縣衙里放著,屬於是一個受理了,但是無人處理的狀態。

黃縣令為什麼推拖不辦呢,很簡單,因為他收了徐家的賄賂,他要按照徐家的意思辦事,那徐家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這事兒先拖著,能拖多久是多久。

徐家打的好算盤,可是蔡家不是普通人家啊,也是德清四大家族之一,那也不是好惹的,黃縣令不受理,他們就一直告,甚至派出了家裡邊有生員身份的人去提告。

這生員啊,就是已經通過了比較初級的幾場科舉考試的人,民間俗稱叫做秀才,秀才當然不是官兒,可問題是秀才屬於「士」,他已經脫離了平民階級,見了縣令有時候都不用跪的那種,蔡家的秀才出馬,黃縣令拖不住了,只好同意開棺驗屍。

但是這黃縣令啊,很明顯深諳中庸之道,他不想要蹚這個渾水,徐家和蔡家都是士紳大族,兩家在德清都是有話語權的,縣裡體恤孤寡,他們牽頭,修橋鋪路,他們掏錢,錢糧稅賦,朝廷捐輸,那都需要這些士紳們鼎力支持,黃縣令用得到他們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徐家和蔡家多少都有人在朝中做官,而且隨便搬出一位來,都比他這小小縣令的烏紗帽要大,這誰也不好得得罪啊。

因此,黃縣令雖然同意開棺驗屍,可是他還是推說自己感冒了,而是把這個案子移交委派到了隔壁武康縣,讓武康縣令代為受理。

武康縣令呢,對這案子也沒有多少熱情,因為對他來說,這完全是同僚把不屬於自己的工作弄給自己來處理,自己這是加班,加之當時正是盛夏時節,蔡氏的屍體沒有得到妥善保存,已經開始發爛發臭,這在驗屍上就增大了不少難度,武康縣令把案子接過來,他也只是例行公事,隨便看看,說這屍體現在有點腐敗了,不好勘驗啊,耗時費力,衙門裡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出結果,反正你們就等消息吧。

(費丹旭紅線盜盒圖扇頁 局部)

說白了,案子還是在繼續拖著。

蔡家一看,這不是糊弄鬼呢麼?德清衙門拖,武康衙門也拖,拖來拖去這蔡氏的屍體都爛沒了,到時候死無對證,這案子不就讓徐家糊弄過去了?

考慮到這一層,蔡家也不在縣一級做周旋了,而是直奔杭州城,到杭州按察使司去再行提告。

清時的地方行政單位,一般分為三級,也就是省府縣,就拿本案來舉例,德清縣衙那就是縣一級,德清縣歸湖州府管,那麼湖州府衙就是府一級,而湖州又歸浙江省管,浙江省的最高行政單位都設置在杭州,所以杭州就是省一級。

您看,蔡家直接省略了府一級,到整個浙江最高級別的司法監察單位去告狀了。

在古代,越級告狀是違反流程的,就是你只能一級一級的告,你要越級告狀,都會被打回原籍,順便再挨一頓板子,蔡家敢直接到杭州按察使司去告狀,說白了還是蔡家在朝廷里有人。

按察使司還是比較遵守這個制度的,雖然礙於蔡家是鄉紳大戶,因此沒打他們的板子,可是也沒直接受理這個案子,而是把案子駁下到了湖州府,讓湖州知府方士淦介入調查。

把案子給你送到了府一級,這也算是很給蔡家的面子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歷史挺有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203/213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