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消費降級嚴重,但沒想到這麼嚴重!
前幾天看到一位網友的提問:大家的消費降級有多嚴重?我以為下面都是叫苦連天,但沒想到,網友們已經學會了苦中作樂,除了唏噓,更多的是自嘲。
他們「攀比」的不亦樂乎,我看完,卻感覺真的破防了。
1、網友@生活充滿希望說:怎麼說呢?我的「脂肪肝自愈了」!
自從去年被裁員以後,收入銳減,雖然手裡有存款,但根本不敢亂花,出門不捨得開車,搭計程車更不可能,能步行就不坐公共交通,能公共交通就不坐地鐵,什麼都以省錢為原則。
外賣?已經好久沒點過了,家裡自己做點,湊合吃。
你以為我很慘?哈哈,意外的是,今年體檢,我的脂肪肝竟然自愈了,這算不算意外之喜?
他發出來後,評論區還有人附和:我的膽固醇和高血脂都正常了,這樣下去,醫生的收入是不是也得降級?
哈哈,由此看來,消費降級也並不全無優點,給大家還帶來了飲食健康、運動增加的好處呢。
2、網友@人間一縷清風:「我已經開始寫好評返現了」
以前這玩意,我是看都不看一眼的,但現在,拿到快遞,先瞅瞅裡面有沒有好評返現,寫幾個字就能得5元、10元的,性價比還不錯。
你以為這就完了?不不不,網上買的堅果、水果之類的,大都缺斤少兩的,以前不在意,現在,那必須「斤斤計較」,買回來先稱一下,不夠的就讓商家退錢,以正不正之風,嘻嘻。
3、網友@路邊攤:「我喝飲料都開始掃瓶蓋了」
你敢想,喝可樂我都開始掃瓶蓋了,上次去爬山,喝完掃了一下,竟然中了十塊,好開心,那天山上的紫外線都感覺柔和了起來。
給大家分享個秘密,像金蓋的無糖可樂,中獎概率真的挺高,我都中了好幾次了,雖然都是一塊兩塊的,但拾到籃子裡都是菜呀,不要白不要。
4、網友@lulu:過節我都不買禮物了
以前過節,我都會給家人精心挑選禮物,還會額外花錢包裝一下,但現在思想完全轉變,覺得買黃金都是虧,成本太高了,不如直接發個紅包實在。
像花兒這種可有可無的東西,更不會買了,一切以實用為主。
這可不光是我,據說今年的520,垃圾桶里的花兒都少了,有人專門去撿都撿不到了,可見大家錢都緊張啊。
5、網友@綠洲:「我開始斤斤計較了」
以前吃個炒麵,誰還問價格,現在不一樣了,看到路邊攤的價格,我就納悶了?你這也沒房租、也沒水電費的,一份炒麵,店裡賣10塊,你也賣10塊啊,實數有點不合理啊。
還有路邊的炸串,真是吃不起呀,隨隨便便選幾個菜,就二三十,雖然好吃,但真不帶這樣的,我以後還怎麼吃啊?(哭)
算了,不吃為妙。
6、網友@陽光哥:「自己開始當維修工了」
家裡的電鍋壞了,以為是小問題,就拿去讓電器維修工看了一下,他說電路板壞了,沒必要修了,直接買新的。
我信你個鬼,回來某夕夕上買個電路板,直接換上,只花了15塊。
自此以後,我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客廳的燈、衛生間的馬桶、老婆的手錶,只要我能拆的,都給對付修好了,不知道省了多少錢,必須夸一下,我真是個天才。
7、網友@迷路:「理髮我都學會了」
以前我跟兒子理髮,都是去理髮店,這大城市理髮是真貴啊,都是38/68/98的。
消費降級以後,我已經不是以前的我了,網購了一個理髮器,我和兒子的頭髮自己在家就搞了,自帶的卡尺有長短可選,我們一般都是小平頭,理出來也不容易踩坑。
哈哈,七十塊錢用幾年沒問題,太會省了。
8、網友@好奇的小白:「我已經好久沒買過包子了」
之前全家吃早餐,我就去買包子,有兩塊、兩塊五的,一家四口,早上至少得15塊,再買杯豆漿啥的,二十左右了。
消費降級後我發現,自己蒸包子真香,幾塊錢買把韭菜,再放點豆腐,成本十來塊,就能蒸一大鍋,吃起來的口感不比外面買的差。
嘗到甜頭後,我還學會了做餡兒餅、煎餅、麵條這些,成本真比外面低多了,關鍵還健康,我做的味道也不賴。
9、網友@半夏:「從今年開始,我已經禁糖了」
像冰淇淋、奶茶、咖啡、果汁這些已經不喝了,麵包、蛋糕、巧克力這些也不買了。
一方面能省錢,對身體好,另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牙齒,畢竟換牙也挺貴的,之前就修理過一個,花了一千多呢。
現在養成了早中晚吃完飯就刷牙、沖牙的習慣,將牙齒保護到最徹底。
偶爾特別想吃甜的時候,就買點水果解解饞,其他的零食基本都不買。
10、網友@皮卡丘:「手機不敢買超過2000塊的」
不瞞大家說,我和老公的手機已經用了快五年了,一直想換,但看到喜歡的,都在五千以上了,實在捨不得,算了,咬咬牙直接不換了,等實在用不了了再說。
我們也商量好了,實在用不了,就一人一千多買一個,能刷視頻、發信息就行,也沒有別的需求。
電腦也七八年了,很卡,本來打算今年換的,但形勢不好,也忍住了。
寫在文末
雖然網友們的分享有搞笑的成分在,但總體來說,大家即便手裡的錢,也不敢亂花了,總擔心花出去一分就再也掙不回來,錢拿到手裡自己才會覺得安穩。
花錢謹慎一些,其實沒什麼不好,有時候反而逼自己向家庭靠攏,飲食方面也更健康,不過,我們也要量力而行,人被壓抑久了,也容易爆發造成更大的消費,張弛有度、自我自洽,才是應對消費降級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