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的診室里,65 歲的李大爺一臉疑惑地向醫生發問:「醫生,我聽說膝關節的壽命就只有 60 年,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呀?」 這位李大爺,退休後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規律且充滿活力,每天都會雷打不動地去跑步鍛鍊,在小區里可是出了名的,大家都給他取了個外號叫 「鐵腿李」。
可最近啊,李大爺的身體卻出現了狀況。以往走路穩穩噹噹的他,開始覺得腿腳不太穩當了。有一回上樓梯,那情況更是嚇人,走著走著,膝蓋突然就像沒了力氣似的一軟,整個人猛地往前一傾,差點就直接栽下去了。這可把一旁的老伴張阿姨嚇得不輕,連聲叫喚起來,那聲音里滿是驚慌和擔憂。李大爺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忙決定來醫院找醫生瞧瞧,也就有了開頭問醫生的那一幕。
一、探秘膝關節的複雜結構
膝關節,那可是人體當中極為重要的存在,作為人體最大的關節,它就像一座堅固的橋樑,默默地支撐著人體的重量,只有它健健康康的,咱們日常的各種運動才能順利開展,不受阻礙。那膝關節具體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呢?這裡面的門道可不少呢。它包含了脛骨、股骨、髕骨、關節軟骨、交叉韌帶、關節囊以及脛骨與股骨之間的半月板等諸多結構。
就拿髕骨來說吧,它的活動性可強了,能夠朝著四個不同的方向靈活移動,就好像一個靈活的小零件,在膝關節的運轉中起著獨特的作用。而那四條韌帶呢,它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如同繩索一般,緊緊地拉住各個部位,讓膝關節在活動的時候不會輕易出現錯位等情況。半月板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它能夠起到減壓、緩衝的作用,就像一個柔軟的墊子,協調著膝關節進行平滑的運動,讓每一次的屈伸都能順暢自然。還有關節囊,它就像一件嚴實的 「外套」,緊緊地包裹著關節,進一步增強關節的穩定性,讓整個膝關節成為一個緊密協作的整體。
江蘇省揚州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醫生時代提到過,人一旦步入 60 歲之後啊,膝關節就會慢慢開始走下坡路,逐漸出現退化的情況,這時候,像骨軟化、關節炎以及膝關節積液等各種各樣的疾病就容易找上門來。所以啊,如果不想讓膝關節過早地出現問題,在年輕的時候就得養成保護膝關節的意識,把它當作一件需要長期用心呵護的寶貝才行。
二、日常生活里,如何守護膝關節健康?
咱們在日常生活中,到底該怎麼做才能保護好膝關節,儘量延緩它的衰老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骨科主任醫生張智海給出了幾條很實用的建議。先說這避免久坐和錯誤坐姿的事兒。要知道,不同的坐姿下,膝關節承受的壓力那可是大不一樣的。平常要是長時間坐在那兒一動不動,或者總愛坐那種很矮的凳子,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就會變得特別大,這無疑會增加它受損的風險。想像一下,長時間窩在矮凳上,膝蓋得一直彎曲著,承受著身體的重量,那得多難受呀,時間長了,關節可不就容易出問題嘛。
飲食方面也得講究,要保證營養均衡全面,特別是鈣質的攝入可不能忽視。像豆製品、牛奶、蝦皮、蛋類、魚類、肝臟以及新鮮的蔬果這些食物,都得多吃點兒,它們可是補充鈣質的好幫手呢。而且,還得多曬曬太陽,這樣能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鈣質。同時呢,那些高油高鹽高脂肪的食物以及醃製食品,可得儘量少吃,它們對膝關節的健康可沒什麼好處。
再就是避免不當活動了。像爬山、爬樓梯、反覆蹲起這些動作,對膝關節的損傷可不小,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本身關節就開始出現退變了,就更得避開這些容易傷關節的活動了。每次爬樓梯,膝蓋得反覆彎曲、伸直,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時間久了,關節自然就吃不消了。
還有啊,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軟骨會慢慢出現磨損,關節也在不斷退變,一旦膝關節裡面有了炎症,那裡面的微血管血流就會變慢,神經也變得更加敏感了。這時候,要是遇到冷空氣或者處在潮濕的環境裡,膝關節不舒服的症狀就會加重。所以啊,做好膝關節的保暖措施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冬天的時候,穿上厚褲子,必要的時候戴上護膝,給膝關節營造一個溫暖的環境,它才能更好地為咱們服務呀。
控制體重也不容忽視,要是體重超標了,膝關節的負擔可就大大加重了,就好像原本能輕鬆承重的橋樑,突然要承受超出它負荷的重量一樣,磨損的風險自然就增加了。所以,平常得把體重控制在理想的範圍之內,這樣才能減輕關節的負擔,讓它能更長久地保持健康狀態。適當的鍛鍊也是很有必要的。膝關節的退變損傷和關節穩定性下降是有關係的,通過適當進行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訓練,能夠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就好比給膝關節周圍安排了一群得力的 「小衛士」,讓它在活動的時候更不容易受到損傷,減少各種意外情況的發生。
三、膝蓋發軟,可不只是缺鈣那麼簡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正常走路或者上下樓梯的時候,突然感覺膝蓋發軟,沒什麼力氣,就好像腿一下子不受自己控制了,甚至還會有點想跪下去的感覺,嚴重的時候,還可能出現劇烈疼痛,感覺腿像被什麼東西卡住了一樣。這種情況啊,就是大家常說的 「打軟腿」。很多中老年人一遇到這種情況,往往就覺得是身體缺鈣了,然後趕緊去補鈣,可補了半天,效果卻不怎麼明顯。其實啊,缺鈣確實有可能導致腿腳乏力,但除此之外,膝蓋突然發軟很可能是疾病給咱們發出的信號呢。
比如說髕骨軟化症,這髕骨要是出現退變軟化的情況,那膝蓋就會開始疼痛,走路的時候也會發軟,嚴重的話,甚至會出現跛腿的症狀。一般那些有過慢性勞損、膝關節創傷史的人,患上這種病的機率就比較高。想像一下,之前膝關節受過傷或者長時間過度使用,就像一台機器的某個零件一直在高負荷運轉,時間長了,可不就容易出問題嘛。再說說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有著維持膝關節穩定性、潤滑關節、吸收傳遞能量等重要功效,一旦它出現損傷,而且還在不斷發展的話,那就可能導致 「打軟腿」、關節卡住等讓人難受的症狀。那些經常進行劇烈運動的人群,像運動員或者運動愛好者,半月板損傷的風險就更高了,畢竟在劇烈運動中,膝關節承受的衝擊力是很大的,半月板很容易受到傷害。
還有骨質增生,上了年紀的人,關節上特別容易出現骨質增生,也就是長骨刺。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沒什麼明顯的症狀,但是隨著病情一點點發展,就可能引發關節疼痛、痙攣等表現了。這骨刺就像關節里的 「不速之客」,慢慢影響著關節的正常功能。另外,滑膜炎、滑膜軟骨瘤病也得引起注意。要是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打軟等症狀,很可能就是它們在作祟。所以啊,中老年人平時得儘量避免爬山、步行、反覆蹲起這些不當的鍛鍊方式,不然很容易引發滑膜炎症,讓膝關節遭罪。
甚至腦梗死也可能導致這種情況,一旦出現腦梗死,大腦支配肢體的能力就會下降,而腿部處在肢體的末端,自然也會受到影響,走路的時候就可能出現膝蓋發軟、失衡等表現,這時候就得趕緊去醫院好好檢查檢查了。
四、走路有這些特徵,或許與長壽有關哦
老話說得好,「人生七十古來稀」,人到了 70 歲之後,身體機能就像開了加速鍵一樣,開始加速下降了,不少老年人都被高血壓、冠心病、腦出血、糖尿病和癌症等各種各樣的疾病困擾著,這些疾病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也和壽命長短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啊,70 歲這個階段,在很多人眼裡可是壽命的關鍵期呢。走路,作為一種強度比較低的運動,很適合老年人去做。要是到了這個年紀,走路還能有下面這些特徵的人,多半是比較長壽的哦。
走路穩健有力就是一個好現象,上了年紀的人,走路的時候要是能穩穩噹噹、步伐有力,這往往意味著身體的肌肉力量和協調性都還不錯,心腦血管系統也相對健康。就像一台運轉良好的機器,各個部件配合默契,能穩定地發揮作用,讓人走起路來充滿自信和力量。正常的步態應該是協調、自然、平穩的,如果走路的時候出現醉酒步、剪刀步等異常步態,那可得小心了,這很可能是帕金森、腦梗等神經系統疾病在搗亂呢。正常走路的時候,每一步都應該是順暢自然的,一旦步態出現異常,就說明身體可能有潛在的問題了。
還有啊,走路的時候要是沒有頭痛頭暈等異常症狀,那也是個好跡象。要是走著走著突然覺得頭痛頭暈,那很可能是腦供血不足、血壓波動等原因導致的,這時候就得趕緊去醫院排查一下,可不能不當回事兒。關節作為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隨著年齡增長會有磨損和退化,要是走路的時候關節沒有異常的疼痛與響聲,那就說明關節狀態還比較好,沒有被骨質疏鬆、關節炎等疾病纏上。平常可得好好保護關節,儘量減輕它的負擔,這樣才能讓它一直保持健康呀。
平穩順暢的呼吸節奏也很關鍵,這代表著身體的新陳代謝是正常的,沒有被呼吸系統疾病困擾。而且,呼吸平穩順暢了,運動耐力也能提高,心肺負擔也會降低,這樣走路的時候才不會覺得氣喘吁吁、力不從心呢。最後就是精神飽滿愉悅啦,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對延緩衰老、提高生活品質可太重要了,中老年人走路的時候要是精神飽滿愉悅,那就說明精神狀態積極向上,這可是長壽的標誌之一呀,就像心裡有一團溫暖的陽光,讓人充滿活力地面對生活呢。
總之啊,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膝關節出現退化和磨損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有時候走路膝蓋發軟,可不一定就是缺鈣,很可能是某些疾病在給咱們發出預警呢,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發現問題及時去醫院就診排查,這樣才能更好地守護自己的健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