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14億人零金牌,仍要申辦2036年奧運?

印度長期以來模仿中國的成功經驗,也渴望獲得奧運會主辦權。多家印度媒體如《今日印度》在2024年11月報導,印度已於10月向國際奧委會提交了2036年夏季奧運會和帕運會申辦申請。然而,此前巴黎奧運會上,印度派出史上規模最大的代表團卻顆粒無收。十四億人口的印度,體育成績為何如此落後?其申辦2036年奧運會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數。

印度體育現狀令人擔憂。

申辦奧運會,本質上是經濟實力雄厚國家向世界展示國力的一種方式,好比邀請各國來家中做客,全面展現自身的實力。然而,僅僅依靠經濟實力「砸錢」是不夠的,還需要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正式批准。

印度,擁有超過十四億人口的潛力巨大新興經濟體,巴西、日本、韓國等國都曾成功舉辦奧運會,印度申辦奧運會看似理所應當。然而現實是,印度至少三次申請均被奧組委駁回。

印度首次衝擊奧運會舉辦權是在1996年,因基礎設施等條件不足而未能成功。2000年,印度再次爭取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但最終因中國參與競爭而落選。至2007年,印度再次申辦2016年奧運會,依然因組織能力欠缺等原因被國際奧委會否決。

印度仍未放棄通過舉辦奧運會來宣示體育強國地位的企圖,然而,鑑於其奧運成績的持續低迷,實現這一「奧運夢」的難度日益增大。

印度,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東京奧運會曾派出228人的龐大代表團,運動員人數達125人,最終僅獲得一枚金牌,總獎牌數也只有7枚。相比之下,巴黎奧運會上,他們雖然派出117名運動員參賽,卻顆粒無收,未能斬獲任何金牌。

對此,部分網友認為印度可能根本不重視奧運會。然而,印度參與奧運會的歷史源遠流長,更是首個獲得奧運獎牌的亞洲國家。印度龐大的人口擺在那裡,十四多億人竟找不到一位體育強將?印度奧運金牌乏善可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

印度體育發展受困於諸多因素。

印度社會宗教信仰根深蒂固,印度教為首,但其教義及儀式中包含諸多戒律和禮儀,這些與體育競技中的拼搏和競爭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衝突,因此許多印度人並不熱衷於體育運動。

在這種環境下,許多家長把孩子參與體育運動看作是「不靠譜」的選擇,更期望孩子將來成為律師或醫生,這種觀念進一步冷卻了年輕一代投身競技體育的積極性。

其次,印度體育事業受制於薄弱的基礎設施。儘管印度是南亞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經濟體,但其人均GDP卻不足中國的四分之一,導致政府和個人對體育的投入嚴重不足。許多地區缺乏像樣的體育場館,更遑論參與國際體育賽事。

印度體育人才培養機制尚不完善,發展滯後。目前,大多數項目的選拔和培養體系都未健全,甚至還受到種姓制度的影響,難以實現公平公正的選拔。

不少教練自身技戰術水平欠佳,猶如新手上路,經驗不足,教學方法也比較陳舊,難以培養出頂尖運動員。

2008年北京奧運會,印度選手阿比納夫在男子10米氣步槍項目中奪冠,為印度贏得首枚奧運金牌。然而,這枚金牌的背後是阿比納夫及其家庭的巨大投入,其日常訓練完全依賴個人資金支持,這反映出印度體育體制在培養頂尖運動員方面存在的不足。

許多運動員因缺乏科學訓練計劃等原因,在大型國際賽事中狀態波動較大,難以保持穩定高水平發揮。最終,印度隊在奧運會上表現不佳。然而,巴黎奧運會結束後,印度方面對未來成績反而不再擔憂。

2023年,國際奧委會已正式批准板球成為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比賽項目。鑑於板球在印度的巨大影響力,印度隊對下屆奧運會充滿信心,並力爭取得優異成績。

此外,印度另闢蹊徑,試圖通過全力申辦奧運會,並將瑜伽、卡巴迪等具有印度優勢的項目納入奧運比賽項目,來提升自身國際影響力。

印度方面認為,只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項目,奪金輕而易舉。不得不承認,印度在創造有利條件方面,確實具備一定實力。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拳擊時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124/216495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