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民被販賣到泰緬邊境的詐騙中心的報導,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北京依賴緬甸軍政府打擊跨國犯罪的質疑。
分析人士警告稱,中國目前在緬甸的戰略不僅讓其公民易受到傷害,還可能壯大這個飽受衝突之苦的東南亞國家的犯罪網絡。
最近備受矚目的一些綁架案引發了中國公眾的憤怒,包括中國演員王星據報被冒充電影製片人的騙子引誘到泰緬邊境小鎮妙瓦底。中國駐緬甸和泰國大使館已警告其公民,高薪工作機會往往會導致強迫勞動。
泰國官員稱,演員王星被販賣到一個詐騙集團,該集團在緬甸軍方盟友克倫邊防衛隊(BGF)控制的地區活動。
BGF第三營准將蘇貌溫(Saw Maung Win,音譯)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證實,BGF已將中國演員王星移交給泰國當局,但否認參與販運,聲稱只是協助了營救行動。
「中共當局謹慎處理這些涉及中國公民被販賣到妙瓦底的事件,」中緬關係分析師拉覺卓(Hla Kyaw Zaw)表示。「但當需要採取行動時,中國傾向於向泰國施壓,而不是直接處理緬甸的局勢。」
美國和平研究所(the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USIP)的傑森·托爾(Jason Tower)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
「中國對緬甸軍方的支持是以犧牲本國人民為代價的,」托爾表示,他引用了一個公開的資料庫,其中記錄了近年來在緬甸失蹤的近2,000名中國公民的姓名。
隨後,中共外交部長王毅敦促東南亞國家對網絡賭博和電信詐騙採取果斷行動,強調「相關」國家負起責任,但沒有明確點名緬甸。
在1月16日會見東協國家駐華使節中,王毅強調這些犯罪行為構成的威脅日益增加,特別是在泰緬邊境,已經威脅中國等各國公民。
中國和泰國警方聯合逮捕了12名與人口販賣有關的嫌疑人,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並正在努力逮捕更多嫌疑人。
中共公安部星期五(1月24日)表示,正在「盡一切努力」打擊詐騙團伙,「解救被販賣人口」。
中國的「胡蘿蔔」策略
托爾指出,中國在與緬甸軍方打交道時似乎傾向於採用「胡蘿蔔」的策略。
2024年,中共公安部向緬甸內政部長亞比(Yar Pyae)中將頒發最高榮譽「金長城紀念章」,以表彰其在打擊跨國犯罪方面的共同努力。然而,分析人士認為,儘管有中國的支持,但緬甸軍方更專注於領土戰爭,而不是打擊詐騙活動。
托爾稱,緬甸軍方缺乏有效應對這些集團的能力和政治意願,因為緬甸軍方必須依靠民兵領袖索奇督(Saw Chit Thu)來維持對重要貿易樞紐妙瓦底的控制。
BGF的領導人索奇督因保護中國幫派團伙和詐騙活動而受到美國、英國和歐盟的制裁。
詐騙網絡重組
近年來,中國在與緬甸北部邊境大力打擊詐騙網絡,迫使許多詐騙活動轉移到克倫邦的妙瓦底,遠離北京的直接監管。與中國直接施加壓力的緬北不同,妙瓦底的地理距離和政治動態對北京構成了獨特的挑戰。
拉覺卓指出,中國在打擊邊境附近的網絡詐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這些努力大多是局部的。這些措施在妙瓦底等其他地區效果較差,詐騙活動繼續猖獗。
「中國密切監視妙瓦底及其周邊的非法活動,但依靠泰國的合作來解決這些問題,」拉覺卓說。
在回答美國之音關於詐騙活動的詢問時,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強調了中緬兩國最近聯合打擊網絡詐騙活動的努力。
根據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星期二(1月21日)發布的公告,中國即將啟動「京耀聯合執法行動」(Jingyao Joint Law Enforcement Operation音譯)第二階段,這是一項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在內的多國共同打擊電信詐騙和跨國犯罪的行動。第一階段行動已在地區範圍內逮捕了7萬多人,解救了160名受害者,主要來自中國邊境沿線的緬甸北部。
社交媒體上一片譁然
中國演員王星被綁架事件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上引發了憤怒,同時,在類似情況下失蹤的親屬家庭資料庫中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1月9日,一封來自174名據信被困在緬甸的人員家屬的聯名信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新浪微博上瘋傳。
政治和戰略困境
隨著詐騙網絡變得越來越複雜,分析人士表示,北京面臨著保護其公民和維護其在緬甸的戰略利益之間的平衡挑戰。像托爾這樣的專家敦促北京重新評估其優先事項。
「中國的戰略正在失敗,」托爾辯稱。「現實情況是,正如你所看到的,中國(平民)仍然很容易被販運到緬甸武裝的BGF的領土,」他說。「動用軍隊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然而,在不破壞緬甸政權穩定的情況下平衡鎮壓是一個挑戰。
「中國似乎在兩個戰線都輸了,」托爾說。「這的確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一方面,中國不希望緬甸軍政權垮台。它認識到,如果重新使用『大棒』,將加速緬甸軍方的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