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連線雜誌》(WIRED)報導指出,在TikTok持續引發安全隱憂之際,中國生成式AI平台DeepSeek的隱私政策表明,該公司將大量美國用戶數據直接傳送至中國,這可能引發更嚴格的審查。
《連線雜誌》提到,隨著美國近期對TikTok實施監管,許多美國用戶轉向小紅書。然而,中國公司DeepSeek推出的生成式AI平台迅速走紅,不僅對美國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構成潛在威脅,還表明類似TikTok的禁令並未能阻止美國用戶使用中國服務。
DeepSeek最近推出了一款開源AI模型,其性能接近了OpenAI等美國公司開發的模型。為了規避美國對硬體和軟體的制裁,DeepSeek在構建該模型時採取了一些變通措施。
儘管DeepSeek提供了多款AI模型,其中一些可以下載並在本地設備上運行,但大多數用戶通過iOS或Android應用程式,或直接通過DeepSeek官網使用服務。用戶可以向DeepSeek的聊天機器人提問並獲得回答。
隨著DeepSeek的快速崛起,外界對該公司如何收集用戶數據並將其傳回中國產生了更多關注。
報導指出,DeepSeek傳回中國的數據量可能超越TikTok近年來的情況,因為TikTok已經將數據遷移到美國的雲端服務商,以緩解美國對數據安全的擔憂。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資深研究員史考特·雷爾頓(John Scott-Railton)提醒,公眾不應等到中國AI技術引發恐慌時才意識到,大部分企業都會自行設定如何使用用戶數據的條款。
他強調,「使用這些服務時,實際上是為他們工作,而不是他們為你服務。」
根據DeepSeek的隱私政策,該公司明確表示將收集的用戶數據存儲在中國的伺服器上。這意味著,用戶與DeepSeek的對話和提問以及生成的答案都有可能被傳送到中國。
DeepSeek的隱私政策列出了三類數據收集內容:用戶共享的信息、DeepSeek自動收集的信息、以及從其他來源獲取的信息。
用戶與DeepSeek共享的數據包括通過應用程式或網站進行的聊天內容、文字或語音輸入、提示、上傳文件、反饋和聊天記錄。
儘管DeepSeek提供了刪除聊天記錄的選項,專家認為,用戶不應向AI聊天機器人透露任何敏感信息或個人數據。
倫敦國王學院AI研究所的研究員奧列尼克(Lukasz Olejnik)表示,他不會在任何AI聊天機器人中輸入個人或私密數據。
研究機構Gartner分析師韋倫森(Bart Willemsen)指出,生成式AI模型的構建和運行通常對消費者不透明,用戶無法確切知道這些模型如何運作以及使用的數據來源。DeepSeek提供的服務本質上是免費的,但用戶通過提供數據、內容等換取服務。
《連線雜誌》進一步指出,DeepSeek似乎將數據傳送給中國的科技巨頭百度和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公司Volces。
此外,當用戶使用Google或Apple等帳戶登錄時,DeepSeek還會從這些公司獲取信息。廣告商也與DeepSeek分享數據。
DeepSeek隱私政策表示有權決定如何使用收集到的用戶數據,數據可能被用於維持服務和改進技術。更重要的是,DeepSeek可能利用用戶輸入的提示來開發新的AI模型。
隱私政策還提到,DeepSeek的數據可能被企業集團訪問,必要時將與執法機構和公共當局共享。
報導寫到,雖然所有企業都有法律義務,但中國企業更有其特殊任務。中國過去10年間頒布了一系列網絡安全和隱私法,目的在允許國家官員向科技公司索取數據。2017年的一項法律便規定,組織和公民應該「配合國家情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