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過年是中國人和華人一年中的重要事件。但在經濟緊縮的環境下,過年前的中國消費勢必受到負面影響。要改變這種情況,並非一件易事。
筆者年輕打工時,曾給德國旅行社當領隊。每次帶著旅遊團從德國去中國,都要給他們講一些跟中國文化和歷史有關的故事,比如有關「年」和「除夕」的傳說,以及中國過新年的傳統:每到除夕,家家都貼起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其中也必有年夜飯。而每到新年那天,訪長輩、走親戚,送禮品,送壓歲錢,成了一種人間互往的重要形式。
中共對過年的不同政策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往歷史來看,過過年並非是理所當然的事。1967年,毛澤東下面的造反派們根據「破四舊」「立四新」,發展生產的原則,提出過年不放假。於是中國國務院隨後以「順應廣大革命群眾的要求」下令過年不放假。此後中國13年沒有過年放過假。當然也談不上過過年了。
好在這種非正常時期已經成為過去。過過年不僅是理所當然,而且中共官方也希望通過這樣的節日能帶動消費。但今天的中國面臨的是另外一些頭疼事。如同西方聖誕節前夕,商業界期待的是在過年前有一個消費高潮。但這個高潮,在今年就是掀不起來。道理很簡單,如果現在連國企和金融界都在減薪的情況下,那些本來應該積極的消費人群,即年輕人和原來的那些中產階層,在找不到工作,或以報酬很低工作維持生活情況下,或者在房貸、車貸壓得無法喘氣的困境下,當然不敢在過年時大手大腳了。當然,中國依然還有一些行業發展勢頭不錯,而城市一部分老年群體的退休金也能使其感覺良好。
過年景氣的兩種敘述
有意思的是,對上述情況的描述有著決然相反的模式。換言之,社交媒體的發展,使得在中國現在存在兩種不同的敘述。一種就是官方的。這幾天展示出的習近平去遼寧考察,在那裡向當地百姓拜年的情景。那裡展示的習近平走訪的一個大商場,可說是人山人海,人們爭前恐後購買年貨。而在YouTube上,一些中國自媒體拍攝的商場場景,卻遠不是那麼熙熙攘攘。不少商店抱怨,本來過年前應該是個銷售旺季,可今年的銷售額遠不如以往。
中國今年的消費不可能擺脫通縮的怪圈,這一點官方再如何正能宣傳,也無法否定。
幹部帶頭能見效嗎?
這就是為什麼重慶市榮昌區不久前舉行經濟工作會議上,區委書記高洪波在會上號召與會幹部買新衣、下館子,帶頭消費、帶動消費、帶領消費。
高洪波在發言時說,全區幹部要「帶頭消費、帶動消費、帶領消費」,希望在座的每一名與會幹部,「過年前去買一套新衣服,給家人也買一套新衣服,給小孩也買一套新衣服」。
高洪波還說,希望在座的每一名與會幹部,周末都帶著家人出去吃個飯。榮昌區的人均用餐消費約在60元至100元。若能藉此帶動一萬人消費,一個禮拜就能為全區的個體工商戶和小老闆們帶來100萬元的收入。
跟重慶的高洪波的「號召」對應的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那個和網紅搭檔賣房的瀋陽副區長了。今年43歲的閆曦是瀋陽市皇姑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為了給區國資局銷售這棟此前從外資企業收購的房產,他嘗試與自媒體房產主播合作進行推薦。在13分48秒的視頻中,閆曦詳細介紹了面積、戶型、價格、周邊配套資源、附近樓盤價格以及認購情況。閆曦坦言,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處置國有資產成了區裡的大事,他理應全力以赴。視頻發出後,認購效果顯著。
現在看來,為了推動消費,幹部們竟然也親自上陣,「擼起袖子加油干」。這使得人們想起中國改革剛開始時,處於改革前哨的深圳市。80年代的人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股票,也不知什麼房產也許會增值,所以根本沒有炒股買房的願望。於是,深圳市政府便強制性讓政府官員們帶頭購買股票和房產。而後來,這些官員們最後滿載而歸。
問題是,中國目前百姓的認知水平遠遠超越了那個時代。而人們不積極消費的原因完全是由於他們的經濟狀況決定的。並沒有認知上的障礙,所以,也不是一個榜樣的作用就解決問題。且不說,共產黨幹部帶動消費本身是否會帶來其他的負面影響,就如同習近平決定給政府公務員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漲薪一樣,弄不好,會使得百姓更不滿。
解決消費疲沓、經濟緊縮的問題關鍵是對現有的社會保險進行根本的改革,並能夠創造大量工作崗位,同時又能按照現有的勞動法,讓勞工勞有所得,而且不是那種「低人權的收入「,而是得體的收入。而目前的現實是,對農民工欠薪現象依然比比皆是。
很難想像,今年過年會給對實體商業和服務業帶來比以往更令人興奮的消息。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