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文章帶來的禍患

作者:

1979年,我在包頭電力修造廠金工車間當技術員。由於喜歡文學,又趕上了文學的春天,因此工作之餘勤奮筆耕,不時有文字見諸報端。

但是有一篇文章給我帶來了禍患,使我銘心刻骨,至今回想起來仍懊悔不已。那是我寫的一篇文學小品,發表在《包頭日報》副刊上。那時,電力修造廠每個車間都訂有《包頭日報》,那篇小文竟在一個早晨給全廠帶來了一場不小的震動。文章具體內容如下:

離下班時間還有半個鐘頭,車間裡好多人就走了。車間黨支部書記開會回來,一進車間就不由地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又往裡走了走,只見車間東南角還有一台工作燈亮著,馬達也在不停地轟轟旋轉著。劉書記見此情景,臉上頓時又現出一絲寬慰的笑意:「誰還在干哪?」他高聲問道。

青年工人小李正在聚精會神地車一根檯燈的燈杆。聽到這突如其來的問話,心裡有些慌亂。他想把私活藏起來,但已經來不及了,只好聽天由命。他不安地抬頭一看:啊!是劉書記,真是謝天謝地!他長長地噓了一口氣,心想:「要是張主任那就糟了,什麼也瞞不過他那雙眼睛。」還沒等小李打招呼,劉書記已到了跟前。小李滿手油污、滿臉是汗,不好意思地對他笑了笑。

「別人都走了,你咋還沒走?」劉書記又高興又疼愛地問:「車的什麼活兒?」

「地腳螺栓!」小李一邊回答一邊用卡尺裝模作樣地量著尺寸。

「哦,好!」劉書記看了看小李車的活兒,就高高興興地幫他往工件上澆冷卻液,還用一種讚許的眼光望著小李……

第二天,在車間大會上劉書記批評了車間紀律鬆散的現象,並同時當眾表揚了小李。他還要求大家說:「我們每一個同志都要學習小李遵守勞動紀律、廢寢忘食的工作精神!」

不少人向小李投來了羨慕的目光,只有個別人在交換眼色、竊竊私語,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

儘管金工車間的書記不姓劉,但仍然有許多人去書記那裡挑撥離間,說我的文章是在含沙射影地諷刺他。認為書記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應該表示沉默。但書記城府很深,從此對我耿耿於懷,見了我目光總是冷冷的。

我因為此文得了5元錢的稿費,卻影響了一級的工資。因為所有的車間技術員兩次40%都長了工資,唯有我是個例外。

此後,書記多次批評我不下車間勞動。我的本職工作是搞工藝裝備的設計及編制工藝流程,我如何勞動、勞動什麼呢?

為了在書記面前示弱,我工作之餘,常常主動去和臨時工搬運半成品件。但仍然收效甚微,時不時會感到來自書記的壓力,我感到非常鬱悶,

個別班長為了討好書記,也趁機來刁難我。一次我設計了一把鉸刀,鉸刀的形式是從一本外文期刊上看到的,各個齒呈不均等分布。銑工班長拿著圖紙來找我說:「我當了一輩子銑工,也不知道銑這樣的齒該如何掛論,小韓你來給我掛吧!」

幸好我當時住在廠子裡,技術書籍都在家中堆放。我對這位班長說:「我先上趟廁所,回來幫你解決好嗎?」

我急如星火地趕回家中,翻遍典籍,終於找到了依據。然後銘記在心,匆忙趕確認鍵間,才算下得台來。

我終於在那裡呆不下去了,申請調走,書記不批准。後來內蒙古電管局下調令調我去局機關工作,他仍然刁難。必須讓我寫調動申請,說明調動原因。我氣憤地說:「又不是我要調走的,是局裡要調我走的,原因你去問局長吧!」他這才作罷。

我後來常常想,此事如果擱在1957年,右派分子的帽子我算戴定了。

我也終於明白,頂頭上司是萬萬不能得罪的。許多年後我仍然不斷地告誡我的兒子,決不能得罪自己的頂頭上司。

2010-05-25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212/217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