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了那天過年期間的四個重磅話題之後,問了我一個很具體的問題,他們家孩子要不要去留學。
那麼這個讀者,主要的顧慮是孩子日後回不回來。
一般來講,留學的目的就兩種,一種是不打算讓他回來的,這種赴美留學的比較多。
因為這個世界上嚴格意義上講,整個西方世界裡就一個大國,美國。
其他的都不是移民的最終目的地,只能算中轉站。
你送孩子去澳洲,他就算找到工作待下去了,他的孩子呢?好找工作麼?
最終還是會去美國的。
我打一個形象的比方,你把整個西方世界,所有的已開發國家合併在一起,看成是另一個版本的中國。
美國相當於這個合併後的國家裡的什麼?東南沿海。
你去看國內,無論你這一代選擇在哪裡,幾代人之後,不往京城流動,一定往兩三角流動,往珠三角,長三角流動。
人口流動示意圖,就這麼個長期走勢。
當我們把西方整合在一起的時候,美國其實就是裡面的東南沿海,或者說,移民的終點站。
其他西方國家,都只是中轉站。
所以你去觀察,赴美留學的,往往是奔著想要拿卡,想要找工作,想要留下。
赴英留學的,往往是什麼?是要回來的。
也就是說,你上來要有終局思維,你最後到底要個什麼結果?
你是要孩子出去,將來你也跟過去養老,還是說,希望孩子讀個書,最後再回來發展。
這個一定要在最初的時候就做決策,否則將來遺禍無窮,大人,孩子都痛苦,幾代人的痛苦。
那麼我們這個提問的讀者,他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回來。
那這件事就很簡單了,假如你娃真能考個985的熱門專業,估計你也就不想讓他出去了。
他考不出,所以你才想到讓孩子出去,以相對低的成績進入一所等同於國內985以上學校的地方,去讀個書。
是這個訴求對吧?
很簡單,你怕他不回來,就對他做一個全面的評估,知子莫如父。
我打個比方,比如射鵰裡面的郭靖,你知不知道郭靖的養父成吉思汗這輩子最後悔的是什麼?
就是送郭靖去南宋留了個學,結果一去不回。
不要相信什麼李萍成天給郭靖做思想教育,讓他不忘本,不忘出身,不忘根,於是他長大後如何如何。
那些都是小說家的說辭。
沒有幾個人的忠誠,是靠這東西,能教育出來的,沒有。
真正影響絕大多數人的決策的是什麼?
就是他和誰生活在一起,他周圍都是些什麼人,他與周圍的人一起做過的事兒,一起有的經歷,乃至彼此之間產生的羈絆。
這個東西,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產生了什麼樣的共同經歷,是決定他歸屬感的根源。
雍正王朝里豐臺大營的兄弟們跟著十三爺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不聽十三爺的,難道聽你成文運的?
就這點事兒,沒別的。
你換誰像楊康那麼長大,都不可能對大宋有歸屬感的,基因換成郭靖的,照樣沒用。
因為楊康從小到大,都和完顏洪烈在一起,都和梁子翁,歐陽克那幫人在一起。
大家彼此行動,共同策劃,經歷了無數的人生片段。
你丘處機幹過什麼?來傳了個武功心法,三年來考察一次學習進度?
那他怎麼可能認同自己是全真教的弟子呢?
郭靖也是這樣的,他打小的師父是哲別,養父是成吉思汗,兄弟是托雷,青梅竹馬的是華箏。
大家一起掏鷹窩,一起養大的白雕,一起作戰,參與蒙古部落的統一。
所以郭靖對蒙古一定有非常非常深厚的感情。
我們講四大鐵,一起,一起,一起,一起,人只有一起,才會有感情,才會有羈絆。
但是,你注意,郭靖的師父們和楊康的師父不一樣,楊康的師父幾年來一次,見個面就走。
郭靖的師父可是在草原上日日陪著他,陪了整整十年。
你甭管武功有沒有教會,這份陪伴是什麼?就是羈絆。
郭靖18歲的時候對南宋絕對沒啥感情,但是,對七個師父,絕對有感情。
如果說這期間還是五五開,那麼接下來,成吉思汗做了很愚蠢的一個決定。
他允許郭靖南下為父報仇。
他覺得讓郭靖赴南宋留學沒啥不好,郭靖本來就是宋人,地界熟悉,學成歸來,更能壯大蒙古。
但是成吉思汗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經歷,對人的影響。
郭靖這孩子,到了南宋,遇到洪七公這樣的大佬,傾心傳授,遇到黃蓉這樣的奇女子,生死與共。
他經歷了那麼多生生死死,你這個時候,還能靠養父兩個字,把他喚回來麼?
不能夠了。
真正把郭靖留在南宋的,是他在南宋期間遇到的那些人,經歷的那些事兒。
他和華箏不是沒有感情,可是再青梅竹馬,也經不起與黃蓉那麼多生死與共的患難中建立的感情。
後者,衝散了前者。
他和成吉思汗之間不是沒有養父子的感情,可是感情再深,也架不住洪七公這樣的老師,南帝這樣的前輩,歐陽鋒這樣的對手,一輪輪的衝散。
這事兒無解的。
何所謂人生?一坨時間而已。
如果你能修仙,你能有十萬年的壽命,那我告訴你,即便你現在最看重的親情,也經不起考驗。
你和你爹媽才幾十年的緣份,你和你娃才幾十年的緣份,在十萬年面前是什麼?
彈指一揮間。
所以,這件事沒法子的,影響一個人的,是經歷,因為所謂人生,本就是時間構成的。
經歷取決於人的能量密度,洪七公就很大,黃河四鬼就很小,然後怎麼樣?
然後乘以相處的時間長度。
所以我那天在第一個話題裡面就在講,所謂的培養孩子,不可能是所有的家長,朝著一個方向努力。
那是瞎努力。
人一定是因材施教的,那麼你給娃做決策,也一定是因人而異的。
如果你要評估留學,那就要先評估你娃。
如果你娃是郭靖這種,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放出去留學,很可能就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他在國外會遇到很多有趣的人,以及讓他刻骨銘心的經歷,會沖淡你們做父母的,對他的羈絆。
反之,如果你兒子是射鵰中桑昆這種,那你放一百個心。
他去留完學,絕對回來跟你混。因為沒人待見他的,也就你們親生父母當個寶貝。
我講的這個不僅限於留學。
包括我知道有些做父母的讀者,不希望自己的大寶貝離開長三角,珠三角,不知道該不該異地讀大學,都是這個判斷標準。
你那孩子如果招人稀罕,就別放出去,省得與外省產生過多的羈絆。
如果不成器,只管放出去,絕對混不下去,絕對回來,放一百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