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歐洲沉沒——AI時代的敦刻爾克?

1

塞納河畔的豪賭

2025年2月10日,巴黎大皇宮的鎏金穹頂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啟動2000億歐元的「InvestAI」計劃,試圖用史上最大規模的公共投資挽救歐洲人工智慧領域的頹勢。

這一數字對標美國「星際之門」計劃的5000億美元與中國DeepSeek生態的擴張速度,暴露出歐洲的焦慮:2024年全球AI產業投資規模突破1000億美元,而歐盟企業AI技術應用率僅為瑞典14.7%、希臘9.81%。

法國總統馬克龍作為東道主,試圖通過「3S框架」(科學、解決方案、標準)重塑歐洲話語權,卻在峰會首日遭遇現實打擊——德國總理肖爾茨私下抱怨「歐洲AI企業市值總和不及英偉達單季度營收」。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馬克龍精心策劃的「法印聯合主持」戰略,因印度代表團堅持將「數據殖民主義」寫入峰會宣言而陷入僵局,暴露出南北國家在數字主權上的根本矛盾。

2

技術路線的迷航

歐盟的「可信AI」願景遭遇三重悖論:

1.算力困局:歐洲四大「AI超級工廠」計劃依賴美國英偉達GPU,導致200億歐元基建預算中47%將用於支付技術許可費;

2.數據割裂:德國工業4.0的製造數據被《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鎖死在境內,法國Mistral AI訓練大模型時不得不使用經過35道合規審查的「無菌數據」,其推理能力僅為DeepSeek-MoE架構的68%;

3.人才流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2024屆AI博士畢業生中,83%選擇出外發展,歐盟「藍卡計劃」吸引的非歐裔工程師數量同比下跌21%。

美國副總統萬斯的演講更撕開歐洲傷疤:「當你們用監管手冊計算風險時,我們已在訓練參數規模上實現代際跨越。」

3

全球競賽的斷層線

巴黎峰會成為地緣政治的顯微鏡:

中美暗戰:中國代表團雖未公開提及DeepSeek,但其開源大模型的技術路線引發歐洲企業集體轉向——德國西門子宣布接入DeepSeek工業推理模塊,義大利Enel能源集團使用其電網優化系統的成本較美國方案降低62%;

規則割據:美國拒絕簽署峰會《可持續AI聲明》,堅持「技術標準即霸權」的邏輯;歐盟則陷入監管悖論:既要通過《人工智慧法案》限制深度偽造技術,又批准法國政府使用AI生成馬克龍的競選視頻;

南方覺醒:印度要求將「算法殖民主義補償機制」納入議程,巴西代表則揭露歐盟氣候AI模型的數據偏見——亞馬遜雨林碳匯計算中,土著傳統焚耕法被系統標註為「生態破壞行為」。

4

聯盟裂痕與認知坍縮

歐盟內部危機在希臘「Pharos計劃」中集中爆發:

數字鴻溝:儘管希臘獲得「AI工廠」資格,其企業AI應用率仍居歐盟第18位,中小企業因算力成本過高被迫使用美國雲服務的開源閹割版模型;

技術依賴:「Daedalus」超級計算機的國產化率僅31%,核心液冷技術需向中國浪潮集團支付專利費,這直接導致希臘在峰會上對中國AI治理方案投出棄權票;

認知失調:法國媒體將DeepSeek譽為「東方Mistral」,德國《明鏡周刊》卻警告「開源模型是特洛伊木馬」,折射出歐洲對技術自主性的集體迷茫。

更深的危機來自民眾層面:義大利工會統計顯示,43%的白領因過度依賴AI寫作助手出現語法能力退化;荷蘭鹿特丹港的智能調度系統誤判貨輪吃水深度,導致12億美元貨物滯留,而工程師已喪失手動計算能力。

5

敦刻爾克時刻的隱喻

巴黎峰會閉幕當日,資本市場給出殘酷判決:歐洲AI概念股平均漲幅僅1.68%,遠低於中美企業的7.9%與5.3%。這場「數字敦刻爾克」的本質逐漸清晰:

1.戰略誤判:歐盟將40%的AI預算投入「倫理審體檢系」,而中美分別將65%與58%的資金用於算力基建;

2.制度枷鎖:《數字市場法案》要求所有AI訓練數據必須可追溯,導致歐洲企業數據採集成本是美國的4.2倍;

3.技術自卑: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INRIA)的測試顯示,歐洲頂尖AI人才解決複雜問題的信心指數僅為中國同行的53%。

當馮德萊恩在閉幕式宣稱「歐洲正在創造AI新範式」時,參會者已開始退場——德國代表團匆匆趕往機場,準備與英偉達洽談H200晶片採購;義大利企業家正在忙著下載DeepSeek開源模型;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則獨自凝視大皇宮的壁畫,那上面描繪著拿破崙加冕的輝煌時刻。

塞納河上的數據浮冰

2025年3月,歐盟審計院發布報告:InvestAI計劃首批200億歐元中,19%用於支付美國雲端運算服務費,7%消耗於跨境數據合規審查,僅有34%實際注入研發環節。

與此同時,DeepSeek宣布在法蘭克福設立歐洲總部,其開源協議的「數據回流條款」要求所有衍生模型必須向中國伺服器傳輸5%的非結構化數據。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終將寫入歷史:當歐洲議會為AI倫理條款的標點符號爭論時,矽谷的算法已重構金融權力,深圳的算力集群正吞噬製造業命脈。

巴黎峰會或許會被銘記為舊大陸最後的體面——就像1940年的敦刻爾克,撤退的號角聲中,混雜著帝國斜陽的餘暉與新時代巨輪的汽笛。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矽基封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214/217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