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為何「偏愛」日本?
01說走就走
「我沒有很喜歡呀,只是離得近,機票便宜,所以沒事就去逛逛。」來自上海的王女士,去年一年時間內三次飛赴日本旅行。起初筆者以為她對於日本情有獨鍾,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她只是把去日本旅遊,當成了「近郊遊」。
由於在外企工作的緣故,所以王女士的假期相對較多,三次日本之行,她的遊玩時長最長一周,最短4天,分布於櫻花季、暑期以及冬季,且均為自由行。據王女士講述,每次去日本,她主打一個自由自在,不會把行程安排的很滿,除了景區遊玩以外,她還會去商圈逛街購物,並品嘗當地特色美食。
邁點注意到,從上海直航東京、大阪等城市,耗時僅在3小時左右,與其它出境游旅遊目的地相比,日本在交通上確實很便利。而且,日本簽證政策的放寬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早在2015年初,日本政府宣布放寬對中國自由行客的多次入境簽證發放條件,尤其是對具有一定經濟能力的遊客及其家屬,簽證有效期從3年延長至5年;2024年末,日本政府又再次放寬簽證政策,首設10年簽的同時,團簽逗留時間延長至30天。
諸多便利,也讓日本備受中國遊客的青睞。根據日本國家觀光局(JNTO)公布的數據,2024年日本共接待海外遊客3687萬人次,其中中國遊客約為698.1萬人次,較2023年增加187.9%,僅次於韓國成為日本的第二大客源地。而剛剛過去的過年假期,中國遊客也成功「攻陷」日本,日本網友甚至感嘆到,現在走在日本的大街上到處都能看到中國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韓國官方公布的2024年入境游數據中,中國遊客數量為460萬人,相比於日本還有不小的差距。而且在2019年之前,中國常年為日本入境游的第一大客源地。那麼,在便利程度上並不亞於日本的韓國,為何卻「輸」給了日本?
02日本魅力
「在韓國、日本、泰國、新加坡這些亞洲旅遊目的地中,日本是我唯一願意去多次的國家,尤其是我的女兒,特別喜歡日本。」來自濟南的顏女士對邁點表示。在她看來,日本好玩的地方很多,一次旅行根本不可能完全覆蓋,而且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不會審美疲勞。
從旅遊資源來看,日本涵蓋自然景觀、都市魅力、歷史遺蹟等多種類型,可以滿足遊客多樣化的需求。例如,北海道的雪景,沖繩的海灘,富士山的壯美,讓遊客感受到了多樣化的自然風光;東京、大阪等現代化大都市提供豐富的購物、娛樂和美食體驗;京都、奈良等古都保存了大量的歷史建築和文化遺址。
而且,日本在文化層面對於中國遊客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方面,像和服、茶道等傳統的日本文化,大多起源於中國的唐朝,像京都的一些古寺廟,依然保留著唐朝時期的建築風格和文化氛圍;另一方面,日本的動漫、遊戲等現代文化產業深受中國年輕人的喜愛,比如灌籃高手的取景地鎌倉,便是中國遊客著名的打卡地。
此外,免稅也是中國遊客偏愛日本的理由。早在2014年,日本政府便修改了退稅範疇,外國遊客赴日主要購買的化妝品、食品和用品成為新增內容,同時大幅增加國內免/退稅店的數量,至2020年日本的免/退稅店數量以達到5.2萬家,這也是為何在2019年之前,中國遊客「買爆」日本屢屢登上熱搜。
當然,日本完善的公共運輸系統、酒店、餐飲等基礎設施,以及良好的社會治安,也是多數亞洲國家所無法媲美的,這免除了遊客的後顧之憂。一個細節是,2012年至2019年,外國遊客赴日旅遊的自由行占比從61%提升至73%,而通過旅行團赴日旅遊的占比從39%下降至20%。
03厚積薄發
某種程度上講,中國經濟的騰飛,助推了日本入境游市場的發展。根據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2012-2019年間,日本的入境游市場規模從1.3萬億日元增長至4.8萬億日元,複合增長率達到21%,占日本旅遊產業的比重由6%提升至17%。這個階段,正是中國出境遊興起的時期,並逐步成為日本的第一大客源地。
但在日本入境游市場大踏步發展的背後,同樣也離不開日本早些年的耕耘。2003年,日本政府首次提出「觀光立國」政策,並成為了此後日本各屆內閣堅持了一以貫之的路線。相關資料顯示,觀光立國即通過開發國內旅遊資源(自然景觀、歷史遺產、氣候、城市、休閒設施、美食等),吸引國內外遊客,使旅遊的經濟效應成為國家的經濟基礎。
在隨後幾年中,日本政府在簽證政策、整合旅遊資源、免稅/退稅市場發展等層面重點發力。比如旅遊資源方面,2008年日本觀光廳通過《觀光圈整備法》,旨在打破日本各地區間的行政障礙,打造「海之京都觀光圈」等高質量觀光圈,促進國內外遊客到訪並儘量延長遊客在當地的住宿。
這也是為何,如今的日本旅遊產業,在便捷性、旅遊資源豐富度等層面幾乎無懈可擊,讓大量的中國遊客慕名而來。未來,隨著中國逐步進入服務型消費時代,出境游也將愈發普及,屆時,日本也將迎來更多的中國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