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陳奎德 李恆青:中共頭上的三座大山 ——中共的外交處境及其博弈

—中共頭上的三座大山——北京的外交處境及其博弈

普京看到川普在最近一周受到內外壓力,很可能在即將到來的美俄談判中川普要求普京做出某種程度的讓步。普京看到了這一點,因此事先拉習近平出來希望在與川普談判中抬高自己的價碼,儘量少做讓步。 面對川普希望儘快停火,普京顯得不慌不忙,不急於達成協議。他為了實現目標,希望通過在戰場上推進攻勢來影響談判。俄羅斯上個世紀取得的一些最重大的外交勝利都是在談判桌上達成的,邊打邊談,提高自己的籌碼。 但他這種聯中遊戲如果做過頭了,很可能把這個與美國和好的歷史機會就喪失了。

俄烏戰爭發展撲朔迷離,波雲詭譎,輿論沸騰;圖為烏克蘭與美國兩國總統陷入公開爭執。(Brian Snyder/路透社)

主持人:陳奎德

座談人:李恆清

最近俄烏戰爭及其如何停火的發展撲朔迷離,波雲詭譎,輿論沸騰,而前兩天普京習近平在俄中關係疑雲密布的情勢下通了電話;聯合國安理會2月24日以10票贊成、0票反對和5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一項由美國提出的有關結束俄烏衝突的決議草案。中俄對其投了贊成票,英法棄權,北京自以為得計,以為擠進了雅爾達俱樂部了。

中俄首腦通話普京是試圖增加他與川普談判的籌碼並澄清外界對中俄關係的猜測,但北京呢?晾在觀眾席上的習近平政權,其外交處境,總體上處於什麼位置?他又在如何博弈呢?他能當上雅爾達的史達林嗎?

無可置疑,當下北京的政治經貿及外交空間日益緊縮,特別是其中極重要的三大問題已經陷入死胡同之中。讓我們來仔細觀察這三座大山:美台關係、新冠溯源和北京在美歐之間的選邊。

美台關係進展

美國國務院刪去「不支持台獨」

美國國務院上周在官網網頁更新了有關台美關係的內容,在其中一段刪除了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文字,並加入「我們(美國)冀盼兩岸分歧能夠透過自由而非脅迫、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的內容,引發北京強烈反彈,稱此舉發出「嚴重錯誤信號」,要求白宮停止「以台制華」。台灣外交部則對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參與國際外交及深化台美關係表達感激。

事實上,2022年5月5日,美國國務院同樣在官網刪去「不支持台獨」、「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等字眼,但幾周後再更新網站,恢復「不支持台獨」字眼,但沒再提「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字句,同樣在當年激起若干外交漣漪。

在川普(Donald Trump,川普)重返白宮,重量級對華鷹派魯比奧(Marco Rubio,盧比奧)擔任美國國務卿的當下,再次觸碰「台灣獨立」等涉台敏感議題,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移除了「不支持台灣獨立」,增大了台灣政治地位論述的可能性。

同時官網上又增補了期望海峽兩岸的分歧將「以海峽『兩岸人民都可接受』的方式獲得解決」字眼。注意,這裡指的是兩岸分歧的解決,並非指兩岸統一。因此,有人把它解讀為兩岸人投票解決台灣的地位是不對的。

此外,網站還寫道,美台將透過美國在台協會(AIT)持續擴展合作,並稱台灣已是美國在貿易與投資、半導體及其他關鍵供應鏈、投資審查、科技、健康、教育以及推動民主價值等領域的重要夥伴。

現任國務卿盧比奧的語氣、用詞等都與前任國務卿「布林肯版本」不同,更加不假辭色。

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

新版本稱「美國將持續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包括在適當情況下成為正式會員」;舊版網頁則強調「美國將持續支持台灣加入不要求國家地位的國際組織,並鼓勵台灣有意義地參與無法加入的組織」。

這將大大擴展政治與外交想像力,導致台灣國際空間空前拓展,終結其「亞細亞孤兒」的命運。

事實上,有些觀察家已經在討論台灣進入聯合國的可能前景了。

毫不意外, 中共外交部對此提出強烈抨擊和抗議,並老調重彈:「世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事實不容否認。」

北京敦促美國「立即糾正錯誤,停止『以台制華』和停止縱容支持『台獨』」。

不過,台灣外交部則表示「歡迎相關內容所展現台美關係支持與正面立場」。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在例行記者會回答台灣媒體稱,台北感謝新任美國政府「持續恪守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展現對台海和平穩定、台美經貿關係及對於台灣國際空間的重視。」

他補充說:「我們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並支持海峽兩岸的對話,期待能以和平、不含脅迫且台灣和中國人民皆可接受的方式解決分歧。」

川普對台軍售拉開序幕

事實上,有關美中台激劇的三角關係,外界同樣高度關注的是軍事問題。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釋出先前凍結的53億美元外交援助,包括用於台灣計劃的8.7億美元。

台北正考慮向五角大廈採購價值約70億至100億美元的軍用武器,期盼得到川普支持。若此事成,將是川普上台後正式對台首筆軍售。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日前提到,美國從今以後的優先要務是對抗中國,而應對中國挑戰的核心就是台海安全議題。

台灣的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指出,美國目前轉移戰略設定就是「重亞輕歐」,而美日韓3國外長會談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日本首相石破茂與川普進行峰會亦提及「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都凸顯台灣的重要性。

總統賴清德日前宣示國防預算將提升至占GDP的3%,讓台灣國防預算從2.45提升到GDP的3%,若如期施行,將是台灣民主化後最高的國防預算。

天助自助者。積極提升自身的防衛力量的意志和實際舉措,是獲得國際支持和保障自身安全的堅實基礎。

對此,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在台北拜會賴清德後向台灣媒體稱,3%的預算與美國國防預算比例接近,對於台美增加嚇阻力量是很好的開始。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1月16日在美國參議院的任命公聽會上說,「我們不會去承諾不會幫台灣防衛」(We make no commitment to not helping them in their national defense.)這也是美方對「戰略模糊」的新解釋,以另一種方式維持戰略模糊。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中國透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301/218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