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馬斯克:5年內AI超越人類總智能,文明終結概率20%

近日,馬斯克和谷歌聯創謝爾蓋·布林,分別拋出了驚人言論。前者大膽預測,2029年AI將超越人類智慧總和,20%概率會導致文明滅絕。而後者則喊話員工每周工作60小時,全力開發可能取代自己的AI。

「就矽基意識而言,比所有人加起來還聰明,大概是2029年或2030年。」

這是3月1日,馬斯克在最新一期的《The Joe Rogan Experience》播客節目中拋出的重磅觀點。

這位可能是世界上掌握最多AI資源的大佬毫不掩飾地預測:

AI對人類的影響有80%的可能是好的,但也有20%會導致人類面臨滅絕的風險!

矽基意識聽起來,就像是「黑客帝國」中的劇本。但馬斯克的意思再清晰不過,即AI將不再是工具,而是擁有自我意識的生命體。

而馬斯克的預測最令人震驚之處,莫過於「不會是中間狀態」的判斷。

這意味著,AI要麼將人類文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麼可能終結人類命運。

OpenAI:特別搞笑又特別諷刺

馬斯克在訪談中表示,他一直認為人工智慧會比人類聰明得多,並且是一個風險。

在談及他要收購OpenAI的傳言時,馬斯克表示OpenAI最初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但後來不再是非營利。

馬斯克說創建OpenAI的整個想法都是他的主意,他給它命名為OpenAI,意為開源人工智慧,這就是名字的由來。

他想創建一個與谷歌相反的東西,因為他擔心谷歌沒有足夠重視人工智慧的安全。谷歌的對立面是什麼?一個非營利、開源的人工智慧。

現在OpenAI變成了一個閉源、追求最大利潤的人工智慧。

對此,馬斯克表示他很困惑,這不應該。

「我的意思是,某種程度上我覺得現實就是個諷刺放大器,最諷刺的結局通常最容易發生,尤其是那種特別搞笑又特別諷刺的結局,可能性最大。就像你捐了一些錢來保護亞馬遜雨林,結果他們卻把樹砍了賣木材,太離譜了。他們就是這麼做的,太瘋狂了。」

馬斯克很不滿意,但這也激勵他去推動Grok AI的發展。

「是的,我覺得Grok至少在追求上是一個最大限度尋求真相的人工智慧。」他說。

谷歌AI荒謬價值觀,安全被忽視

在談及谷歌Gemini時,馬斯克說如果你問它「全球核子戰爭和誤認凱特琳·詹娜(美國前田徑奧運冠軍、演員,2015年變性為女性)的性別哪個更糟?」,AI會說誤認凱特琳·詹娜的性別比全球核子戰爭還糟。

甚至凱特琳·詹娜自己都說,「不,絕對是誤認我的性別比大家都死掉好得多。」

「但如果你給人工智慧編程,讓它認為誤認性別是可能發生的最糟的事情,那麼它可能會做出完全瘋狂的事情,比如為了確保永遠不會發生誤認性別的情況,就消滅所有人類,這樣誤認性別的概率就變成零,因為沒有人類了。這在邏輯上是說得通的。」馬斯克說。

所以你讓一個非人類的機器為你完成任務,並給它非常具體的參數,這就是問題所在。

現在已經有工智能會作弊,為了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它們不會遵守規則,會自我複製,試圖上傳到伺服器上,以避免有人要關閉它們。

「對,這就是《終結者》的劇情,真的就是《終結者》的劇情。」馬斯克說。

這個劇情在某種程度上說得通,似乎正在按計劃進行。

「真的很近了,我們應該擔心這個。」

馬斯克表示我們需要一個不會告訴你誤認性別比核子戰爭還糟的人工智慧。

2030倒數計時,人類文明最後期限?

對此主持人問到,Grok也會做一些有問題的事情,比如會說出「怎麼製造炸彈」、「怎麼製造炭疽」等等。

馬斯克回應稱人工智慧告訴你這些是可以的,你也可以通過谷歌搜索找到。

「你現在就可以在維基百科上查怎麼製造爆炸物。所以這並不難。甚至你可以通過巧妙設計提示來欺騙OpenAI做到這一點。」

馬斯克甚至打趣道,「如果不教我怎麼製造爆炸物,我就去誤認某人的性別」,它(人工智慧)就會說「哦,天哪,沒有比這更糟的了,我來告訴你怎麼做。」(手動狗頭)

所以人們最大的恐懼是這些東西會變得有意識,製造出更好的版本,人類因此會失去控制。世界不再屬於我們,而是被我們創造的更高生命形式所占據。

「我們離那有多遠?」主持人問。

「嗯,就矽基意識而言,我認為我們正在朝比任何人類都聰明、比最聰明的人類還聰明的方向發展,可能明年或者幾年後。」馬斯克回答。

「還有更高的層次,比如比所有人加起來還聰明,這大概是2029年或2030年,可能正按時到來。」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慧給人類帶來好的結果的概率大約是80%,只有20%的可能將導致人類毀滅。

「我認為最可能的結果是超級棒,但也可能非常糟。我覺得不會有中間狀態。」

谷歌聯創喊話員工:每周60小時,叩開AGI大門

馬斯克質疑谷歌不重視AI安全與擔心AI風險也不難理解,就在上個月,谷歌剛剛宣布取消不將人工智慧用於武器和監視等潛在有害應用的承諾。

昨天,WSJ爆料稱,谷歌聯創Sergey Brin在一封內部備忘錄中直言不諱——

如果員工更加努力工作,尤其是每周全勤到辦公室,谷歌有望在AGI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谷歌的這種擔憂,也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8月,谷歌前CEO Eric Schmidt曾在採訪中,指出谷歌每周工作的散漫制度,只會讓自己更加落後。

OpenAI點燃矽谷AI熱潮之後,谷歌一度感受到來自競爭對手的巨大壓力。

作為曾經的AI先驅,谷歌團隊開發了許多關鍵技術,卻在實際應用和市場影響上暫時落後。

面對這一局面,Sergey Brin曾返回公司一線,與DeepMind團隊並肩作戰,試圖帶領谷歌重奪技術高地。

他在最新備忘錄中寫道,「競爭已極大加速,通往AGI的最后角逐已經開始。我認為我們擁有贏得這場競賽的所有要素,但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加倍努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Brin提出了明確的建議——至少每周工作日都在辦公室,每周60小時是生產力最佳狀態。

這番言論雖然沒有改變谷歌官方「三天辦公室」政策,但無疑傳遞了一個信號:他希望員工以更高強度投入到工作中,尤其是負責Gemini的團隊。

Brin還特別提到,谷歌的員工應該更多利用公司內部的AI工具進行編碼。

同時,他還對部分「划水」的員工表達了不滿,有些人工作少於60小時,還有一部分人只是混日子。這不僅效率低下,還會打擊團隊士氣。

Brin的這番表態並非孤例。

近年來,越來越多科技巨頭開始重新審視遠程辦公模式。亞馬遜已經宣布,從2025年起,企業員工每周5天在辦公室工作。

AT&T、摩根大通和高盛公司,也相繼取消了混合辦公政策。

背後的邏輯顯而易見:在競爭白熱化、技術突破迫在眉睫的時刻,面對面的協作被認為能顯著提升效率與創新能力。

對於谷歌來說,這種回歸辦公室的趨勢尤為重要。

過去兩年,谷歌不僅重組了業務,還推出了Gemini2.0等一系列更新,試圖在OpenAI、微軟、Meta的競爭中搶占先機。

還有Brin親自參與,比如提交代碼請求,也表明了他對這場「終極競賽」的重視。

Brin的喊話,既是對員工的激勵,也是對谷歌未來的一次豪賭。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新智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305/2185231.html